样本承载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5966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一种样本承载装置,其包含单一个基板、穿透结构、固定结构。穿透结构形成于基板的一侧,穿透结构内具有流体通道,固定结构形成于穿透结构的一侧。样本承载装置区隔有端部、观测部及操作部。使用者可以通过操作操作部,使观测部与端部相互分离。观测部与端部分离后,用户可以让样本通过外露于观测部的流体通道的端口,进入流体通道中。在观测部的流体通道承载有样本后,用户可以密封流体通道的端口,而将观测部设置于电子显微镜中。借此,用户即可以利用电子显微镜设备观测设置于观测部的流体通道中的液态样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样本承载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样本承载装置及其操作方法,样本承载装置适用于承载样本,并供用户于电子显微镜设备下观测该样本。
技术介绍
现有常见的电子显微镜,例如原子力显微镜(AtomicForceMicroscope,AFM)、穿透式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TEM)、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SEM)等,使用时主要是将样本设置于一样品杆上,而后再将样品杆送入电子显微镜中,或是直接将样品放置到电子显微镜内部的观测载台。由于样品杆或是观测载台皆无法直接承载液态样本,因此,相关研究人员并无法直接用电子显微镜观测液态样本。为此,造成研究人员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样本承载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主要用以改善现有电子显微镜设备,及其相关观测用套件,无法让用户可以直接于电子显微镜下观测到液态样本。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公开一种样本承载装置,其适用于承载一样本,样本承载装置包含:单一个基板,其彼此相反的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样本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承载装置适用于承载一样本,所述样本承载装置包含:/n单一个基板,其彼此相反的两侧分别定义为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所述基板于所述第二侧形成有贯穿所述基板的一下观测窗;/n至少一穿透结构,其形成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侧,所述穿透结构具有至少一流体通道;所述下观测窗用以使部分的所述穿透结构露出于所述基板;所述流体通道用以容置所述样本;/n一固定结构,其形成于所述穿透结构相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固定结构覆盖所述穿透结构的一部分;所述固定结构相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形成有贯穿所述固定结构的一上观测窗,所述上观测窗用以使部分的所述穿透结构露出于所述固定结构;/n其中,所...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18 TW 1081210631.一种样本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承载装置适用于承载一样本,所述样本承载装置包含:
单一个基板,其彼此相反的两侧分别定义为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所述基板于所述第二侧形成有贯穿所述基板的一下观测窗;
至少一穿透结构,其形成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侧,所述穿透结构具有至少一流体通道;所述下观测窗用以使部分的所述穿透结构露出于所述基板;所述流体通道用以容置所述样本;
一固定结构,其形成于所述穿透结构相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固定结构覆盖所述穿透结构的一部分;所述固定结构相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形成有贯穿所述固定结构的一上观测窗,所述上观测窗用以使部分的所述穿透结构露出于所述固定结构;
其中,所述样本承载装置区隔有至少一端部、至少一操作部及一观测部,所述操作部位于所述端部及所述观测部之间,所述操作部能被操作,而使所述端部与所述观测部彼此分离;所述上观测窗及所述下观测窗彼此相对应地设置,且所述上观测窗及所述下观测窗位于所述观测部;所述流体通道横跨所述端部、所述操作部及所述观测部设置;
其中,当所述操作部被操作,而所述端部与所述观测部彼此分离时,所述流体通道的一端口将外露于所述观测部外,而所述样本能通过所述端口进入所述流体通道;
其中,当所述观测部中的所述流体通道中承载有所述样本,且所述端口被密封时,所述观测部能被送入电子显微镜设备中。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透结构定义有一第一穿透结构及一第二穿透结构,所述基板于所述第一侧的一第一表面内凹形成有一凹槽,所述第二穿透结构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且形成所述凹槽的壁面上也形成有所述第二穿透结构,所述第一穿透结构形成于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所述第二穿透结构上,而部分的所述第一穿透结构位于所述凹槽上方,且部分的所述第一穿透结构及部分的所述第二穿透结构共同形成所述流体通道;所述固定结构形成于所述第一穿透结构相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样本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具有至少一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贯穿所述固定结构设置,所述贯穿孔用以使部分的所述第一穿透结构露出于所述固定结构,且所述贯穿孔位于所述流体通道的上方;当一操作工具通过所述贯穿孔而刺破露出于所述贯穿孔的所述穿透结构时,所述流体通道将与外连通,而所述样本则能通过所述贯穿孔进入所述流体通道。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透结构定义有一第一穿透结构及一第二穿透结构,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侧的一第一表面形成有所述第一穿透结构,所述第二穿透结构形成于所述第一穿透结构相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且所述第二穿透结构与部分的所述第一穿透结构共同形成所述流体通道;所述固定结构形成于所述第二穿透结构相反于所述第一穿透结构的一侧,且所述固定结构还形成于部分的所述第一穿透结构相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


5.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样本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还具有至少一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贯穿所述固定结构设置,所述贯穿孔用以使部分的所述第二穿透结构露出于所述固定结构,且所述贯穿孔位于所述流体通道的上方;当一操作工具通过所述贯穿孔而刺破露出于所述贯穿孔的所述第二穿透结构时,所述流体通道将与外连通,而所述样本则能通过所述贯穿孔进入所述流体通道。


6.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样本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区隔有一基部及一凸出部,所述基部形成于所述第一穿透结构的一侧,所述凸出部由所述基部向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延伸形成,且所述凸出部于所述样本承载装置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基部于所述样本承载装置的宽度方向的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弘仁
申请(专利权)人:闳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