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头预紧式汽车安全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27909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0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头预紧式汽车安全带,包括织带、预紧器壳体、活塞、织带卷轴、预紧齿条、驱动齿轮和动力发生装置,所述织带的一端连接于安全带锁扣,另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活塞相对于所述拉索的一端与所述预紧齿条的端面贴合,所述预紧齿条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所述织带卷轴与所述驱动齿轮固定连接且可随所述驱动齿轮的转动而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使织带回拉的同时推动驱动齿轮旋转,从而带动织带卷轴旋转,在保持近似单卷轴单预紧器的成本、体积和重量的同时,实现双头预紧安全带的功能。

A double head pretightening seat bel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ouble pretightened automobile safety belt, including belt, tensioner casing, piston, ribbon reel, preload rack, drive gear and power generation, one end of the ribb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safety belt buckle,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piston, the piston relative to end fitting end the cable with the preload rack, the preload rack is meshed with the driving gear, the ribbon reel and the drive gea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gear to rotate. The utility model can drive the driving gear to rotate at the same time when the ribbon is pulled back, so as to drive the weaving belt scroll to rotate, and keep the function of double head pre tightening belt while keeping the cost, volume and weight of the approximate single roll single pretens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头预紧式汽车安全带
本技术涉及汽车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预紧功能的汽车安全带。
技术介绍
安全带是乘员约束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传统的安全带由卷收器、织带和带扣组成,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安全带与人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间隙,如果间隙过大,将减小安全带的有效作用范围,降低安全带的效能。现在普遍采用预紧式安全带来消除这一间隙,当碰撞达到一定程度时,启动预紧器,带扣回缩或卷收器回转,使安全带的织带松弛量减少,消除人体与安全带之间及座椅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安全带的约束效果。预紧式安全带通常是在传统安全带上增加预装置构成,预紧装置可以和带扣连接在一起,也可以和卷收器结合在一起。常用的预紧式安全带通过一套卷收器和预紧器只能实现肩带预紧的功能,对乘员髋部的约束不足,性能较差。为实现性能更好的双头预紧,或者需要增加锚点/锁扣预紧器,或者需要增加一套卷轴。无论以上哪种方式的双头预紧,产品结构都较为复杂,从而使产品成本高、体积重量大、难于推广。如何在控制成本、体积、重量的前提下,实现更好的预紧性能,是约束系统产品开发的一大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头预紧式汽车安全带,包括织带、预紧器壳体、活塞、织带卷轴、预紧齿条、驱动齿轮和动力发生装置,所述织带的一端连接于安全带锁扣,另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活塞、预紧齿条、驱动齿轮和动力发生装置均位于所述预紧器壳体内,所述活塞远离所述织带的一端与所述预紧齿条的端面贴合,所述预紧齿条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所述织带卷轴与所述驱动齿轮固定连接且可随所述驱动齿轮的转动而转动。进一步的,所述预紧器壳体内部设有动力发生舱、动力驱动室、活塞舱和驱动齿轮舱,所述动力发生舱与所述动力驱动室连通,所述活塞设于所述活塞舱内且可在所述活塞舱内往复运动,所述驱动齿轮枢转连接于所述驱动齿轮舱内。进一步的,所述动力发生装置为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置于所述动力发生舱内。进一步的,所述预紧齿条包括第一桥墩、第二桥墩、第一桥腹和桥面,所述第一桥墩、第二桥墩和桥面与所述预紧器壳体紧密贴合,所述第一桥腹为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齿条。进一步的,所述预紧齿条还包括第二桥腹,所述第二桥腹为平滑表面,且与所述第一桥腹连成一体。进一步的,所述双头预紧式汽车安全带还包括拉索,所述拉索连接于所述织带与所述活塞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双头预紧式汽车安全带还包括用于引导所述拉索变向的拉索导向机构,所述拉索的中部绕过所述拉索导向机构。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双头预紧式汽车安全带,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在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过程中,可以使织带回拉的同时推动驱动齿轮旋转,从而带动织带卷轴旋转,在保持近似单卷轴单预紧器的成本、体积和重量的同时,实现双头预紧安全带的功能,大幅减小双头预紧安全带的成本、重量和体积。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所述双头预紧式汽车安全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各舱室在预紧器壳体内的分布示意图。图3是预紧齿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织带,2、拉索,3、拉索导向机构,4、预紧器壳体,41、动力发生舱,42、动力驱动室,43、活塞舱,44、驱动齿轮舱,5、活塞,6、织带卷轴,7、预紧齿条,71、第一桥墩,72、第二桥墩,73、第一桥腹,74、第二桥腹,75、桥面,8、驱动齿轮,9、气体发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双头预紧式汽车安全带包括织带1、拉索2、预紧器壳体4、活塞5、织带卷轴6、预紧齿条7和驱动齿轮8,其中拉索2用于在高压气体的推动下拉动织带1,从而实现腰带预紧的功能。为了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本实施例中拉索2优选为钢缆。拉索2的一端与织带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活塞5固定连接。织带卷轴6与驱动齿轮8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二者同轴固定,织带卷轴6可随驱动齿轮8的转动而转动。织带卷轴6上缠绕有织带,预紧装置工作时将活塞5的直线运动转换为织带卷轴6的旋转,从而回拉织带实现肩带预紧的功能。参见图2,预紧器壳体4内部是整个预紧机构的动力发生装置及动力传动装置的工作场所,设有四个舱室:动力发生舱41、动力驱动室42、活塞舱43和驱动齿轮舱44。活塞5、预紧齿条7、驱动齿轮8和动力发生装置均位于所述预紧器壳体内,活塞5可在活塞舱43内往复运动,驱动齿轮8枢转连接于所述驱动齿轮舱44内。为了使活塞5运动平稳,活塞5与预紧齿条7配合的端面设计为平面,且二者紧密贴合。参见图2,作为动力发生装置,本实施例还包括气体发生器9,该气体发生器9置于动力发生舱41内,且动力发生舱41与动力驱动室42相连通。当遇到紧急情况时,气体发生器9被点燃,火药爆炸产生的高压气体迅速充满动力驱动室42,在高压气体的推动下活塞5向右运动,实现预紧功能。参见图3,作为动力传动装置的预紧齿条7包括第一桥墩71、第二桥墩72、第一桥腹73和桥面75,为了使预紧齿条7运动平稳,第一桥墩71、第二桥墩72和桥面75与预紧器壳体4配合的部分设计为平滑表面,并且与预紧器壳体4紧密贴合。第一桥腹73为与驱动齿轮8啮合的齿条,将预紧齿条7的直线运动转换为驱动齿轮8的旋转运动。为了使预紧功能没有触发时安全带的正常拉出不受影响,本实施例的预紧齿条7还包括第二桥腹74,第二桥腹74设计为平滑表面,并与第一桥腹73连成一体。驱动齿轮8枢转连接于齿轮舱44内,并使一个轮齿抵于第一桥腹73与第二桥腹74的过渡连接处。当预紧功能没有触发时,驱动齿轮8与第二桥腹74接触,由于第二桥腹74为平滑表面,驱动齿轮8可以自由转动,保证安全带的正常拉出。参见图1,为了引导拉索2变向,使拉索2沿着活塞5的运动方向伸缩,本实施例还包括拉索导向机构3,拉索导向机构3通过若干锚定点(图未示出)固定于车身钣金上,拉索2的中部绕过拉索导向机构3。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双头预紧式汽车安全带通过在传统安全带的基础上,通过增加预紧装置,使织带回拉的同时推动驱动齿轮旋转,从而带动织带卷轴旋转,在保持近似单卷轴单预紧器的成本、体积和重量的同时,实现双头预紧安全带的功能,大幅减小双头预紧安全带的成本、重量和体积。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双头预紧式汽车安全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头预紧式汽车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织带(1)、预紧器壳体(4)、活塞(5)、织带卷轴(6)、预紧齿条(7)、驱动齿轮(8)和动力发生装置,所述织带(1)的一端连接于安全带锁扣,另一端与所述活塞(5)连接,所述活塞(5)、预紧齿条(7)、驱动齿轮(8)和动力发生装置均位于所述预紧器壳体(4)内,所述活塞(5)远离所述织带(1)的一端与所述预紧齿条(7)的端面贴合,所述预紧齿条(7)与所述驱动齿轮(8)啮合,所述织带卷轴(6)与所述驱动齿轮(8)固定连接且可随所述驱动齿轮(8)的转动而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头预紧式汽车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织带(1)、预紧器壳体(4)、活塞(5)、织带卷轴(6)、预紧齿条(7)、驱动齿轮(8)和动力发生装置,所述织带(1)的一端连接于安全带锁扣,另一端与所述活塞(5)连接,所述活塞(5)、预紧齿条(7)、驱动齿轮(8)和动力发生装置均位于所述预紧器壳体(4)内,所述活塞(5)远离所述织带(1)的一端与所述预紧齿条(7)的端面贴合,所述预紧齿条(7)与所述驱动齿轮(8)啮合,所述织带卷轴(6)与所述驱动齿轮(8)固定连接且可随所述驱动齿轮(8)的转动而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预紧式汽车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器壳体(4)内部设有动力发生舱(41)、动力驱动室(42)、活塞舱(43)和驱动齿轮舱(44),所述动力发生舱(41)与所述动力驱动室(42)连通,所述活塞(5)设于所述活塞舱(43)内且可在所述活塞舱(43)内往复运动,所述驱动齿轮(8)枢转连接于所述驱动齿轮舱(44)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波涛谢文风林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