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架连续拉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23358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0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架连续拉延模具,包括下模板、下模垫板、压料板、下凸模、切断刀块、限位柱、两个导板和两个导柱,所述下模垫板固定在所述下模板的顶端的中部;所述压料板固定在所述下模垫板的顶端;所述下凸模固定在所述压料板的顶端的中部;所述压料板的顶端设置有定位器,所述定位器位于所述下凸模的右侧;所述切断刀块设置在所述下模板的顶端,且位于所述下凸模的左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支架连续拉延模具,将传统的单工序模具变更为连续拉延的模具,实现级进送样、自动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A continuous drawing die for suppor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racket for drawing die, including mold plate, pressure plate, punch, cutter block and a spacing column, two guide and the two guide posts, the middle of the top mould plate is fixed on the lower mould; the top pressure plate is fixed on the lower mold plate; the middle of the top of the lower punch is fixed on the pressing plate; the pressing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locator, the locator is locat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lower punch; the cutter block is arranged on the template of the top, and in the left side of the lower punch. The bracket continuous drawing die of the utility model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single working mould into a continuous drawing die, realizing the step feed and sample automatic production, reducing the cost 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架连续拉延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架连续拉延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我们经济发展,人民经济收入的提高,汽车市场有着蓬勃的发展。汽车性价比成为理性消费者的关注重点,在汽车零部件全球采购的背景下,我国本土零部件企业面临着高端产品无竞争力、低端产品劳动力成本趋高的双重压力,未来那些具备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树立良好品牌的企业将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中国零部件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之策是提高研发及技术水平,进行产业链地位升级,才能有效突破行业瓶颈,实现快速发展。传统冲压成形中,拉延成型单工序生产效率低,成本高,怎样在传统工艺方式中进行突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采用连续拉伸方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支架连续拉延模具,将传统的单工序模具变更为连续拉延的模具,实现级进送样、自动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支架连续拉延模具,包括下模板、下模垫板、压料板、下凸模、切断刀块、限位柱、两个导板和两个导柱,其中:所述下模垫板固定在所述下模板的顶端的中部;所述压料板固定在所述下模垫板的顶端;所述下凸模固定在所述压料板的顶端的中部;所述压料板的顶端设置有定位器,所述定位器位于所述下凸模的右侧;所述切断刀块设置在所述下模板的顶端,且位于所述下凸模的左侧;所述压料板的前后端和下模垫板的前后端分别开设有导板卡槽,且所述压料板的前端的导板卡槽和下模垫板的前端的导板卡槽相互连通组成前导板卡槽,所述压料板的后端的导板卡槽和下模垫板的后端的导板卡槽相互连通组成后导板卡槽;所述两个导板一一对应地卡接在所述前导板卡槽和后导板卡槽内,且每个导板的底端均固定在所述下模板的顶端;所述两个导柱一左一右地设置在所述下模板的顶端,且每个导柱均位于所述下模垫板的后侧;所述限位柱固定在所述下模板的顶端,且位于所述两个导柱之间。上述的一种支架连续拉延模具,其中,所述下模板的左侧壁的前后端和右侧壁的前后端分别设置有吊耳。上述的一种支架连续拉延模具,其中,所述压料板的顶端设置有两个定位器,所述两个定位器一前一后地设置。上述的一种支架连续拉延模具,其中,所述限位柱的顶端面低于所述导柱的顶端面。上述的一种支架连续拉延模具,其中,所述导柱通过导柱固定块设置在所述下模板的顶端。上述的一种支架连续拉延模具,其中,所述下模板的左右侧壁的中部分别开设有锁槽。本技术的支架连续拉延模具,在拉伸成形的工位前,增加切断刀块,将卷料切断成拉伸所需要的矩形材料,再通过拉伸工位成型,最后工序件由料带经送料机推出模具,实现自动生产的目的,将传统的单工序模具变更为连续拉延的模具,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支架连续拉延模具的立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一种支架连续拉延模具,包括下模板1、下模垫板4、压料板6、下凸模5、切断刀块10、限位柱8、两个导板7和两个导柱3。下模板1的左侧壁的前后端和右侧壁的前后端分别设置有吊耳2。下模板1的左右侧壁的中部分别开设有锁槽11。下模垫板4固定在下模板1的顶端的中部;压料板6固定在下模垫板4的顶端;下凸模5固定在压料板6的顶端的中部;压料板6的顶端一前一后地设置有两个定位器9,每个定位器9均位于下凸模5的右侧。切断刀块10设置在下模板1的顶端,且位于下凸模5的左侧。压料板6的前后端和下模垫板4的前后端分别开设有导板卡槽,且压料板6的前端的导板卡槽和下模垫板4的前端的导板卡槽相互连通组成前导板卡槽,压料板6的后端的导板卡槽和下模垫板4的后端的导板卡槽相互连通组成后导板卡槽;两个导板7一一对应地卡接在前导板卡槽和后导板卡槽内,且每个导板7的底端均固定在下模板1的顶端;两个导柱3一左一右地设置在下模板1的顶端,且每个导柱3均位于下模垫板4的后侧;限位柱8固定在下模板1的顶端,且位于两个导柱3之间。导柱3通过导柱固定块31设置在下模板1的顶端。限位柱8的顶端面低于导柱3的顶端面。本技术的支架连续拉延模具,在使用时,不需要事先将卷料单独切断成拉伸所需要的矩形材料,直接通过切断刀块10将卷料切断成拉伸所需要的矩形材料,再通过拉伸工位成型,最后工序件由料带经送料机推出模具,实现自动生产的目的。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支架连续拉延模具,将传统的单工序模具变更为连续拉延的模具,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支架连续拉延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架连续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板、下模垫板、压料板、下凸模、切断刀块、限位柱、两个导板和两个导柱,其中:所述下模垫板固定在所述下模板的顶端的中部;所述压料板固定在所述下模垫板的顶端;所述下凸模固定在所述压料板的顶端的中部;所述压料板的顶端设置有定位器,所述定位器位于所述下凸模的右侧;所述切断刀块设置在所述下模板的顶端,且位于所述下凸模的左侧;所述压料板的前后端和下模垫板的前后端分别开设有导板卡槽,且所述压料板的前端的导板卡槽和下模垫板的前端的导板卡槽相互连通组成前导板卡槽,所述压料板的后端的导板卡槽和下模垫板的后端的导板卡槽相互连通组成后导板卡槽;所述两个导板一一对应地卡接在所述前导板卡槽和后导板卡槽内,且每个导板的底端均固定在所述下模板的顶端;所述两个导柱一左一右地设置在所述下模板的顶端,且每个导柱均位于所述下模垫板的后侧;所述限位柱固定在所述下模板的顶端,且位于所述两个导柱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连续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板、下模垫板、压料板、下凸模、切断刀块、限位柱、两个导板和两个导柱,其中:所述下模垫板固定在所述下模板的顶端的中部;所述压料板固定在所述下模垫板的顶端;所述下凸模固定在所述压料板的顶端的中部;所述压料板的顶端设置有定位器,所述定位器位于所述下凸模的右侧;所述切断刀块设置在所述下模板的顶端,且位于所述下凸模的左侧;所述压料板的前后端和下模垫板的前后端分别开设有导板卡槽,且所述压料板的前端的导板卡槽和下模垫板的前端的导板卡槽相互连通组成前导板卡槽,所述压料板的后端的导板卡槽和下模垫板的后端的导板卡槽相互连通组成后导板卡槽;所述两个导板一一对应地卡接在所述前导板卡槽和后导板卡槽内,且每个导板的底端均固定在所述下模板的顶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众达汽车冲压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