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真菌人工培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胶陀螺(又称胶鼓菌)及以该菌种人工培育胶陀螺的方法。
技术介绍
胶陀螺Bulgaris inquinans(pers·)Fr·俗称拱嘴蘑,在分类学上属胶鼓菌属,胶陀螺种,别名胶陀螺。其子实体于夏、秋季节生于栎、桦等阔叶树的新倒木及枯枝上,有时在香菇、木耳段木上与之共同生长。此菌有毒,食用后能引起嘴巴红肿,经加工可食用。目前由于发现胶陀螺有很高的临床医疗价值,从中分离到麦角甾醉、半乳糖醇和草酸等成分,国内外对它的药用价值正在进行深入研究,它属药用真菌。然而自然界的野生及胶陀螺产量很少,随着胶陀螺在医药方面的广泛应用,对其进行人工培养扩大产量合理保护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胶陀螺菌的生产菌种。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公开利用该胶陀螺菌(螺鼓菌)菌种人工培育胶陀螺的方法,以满足有关部门的需要。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胶陀螺菌种属于Bulgaris inquinans(pers.)Fr.(胶鼓菌属,胶陀螺种),是由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县大阳岔林场冰湖沟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胶陀螺(胶鼓菌)Bi-Ⅱ.FA菌株CGMCC NO.088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中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高科联合生物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