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模架体系
本技术涉及一种移动模架体系,适用于地下管廊、涵洞和隧道等初衬施工阶段,属于建筑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传统膺架法施工涵洞顶板,采用碗扣式脚手支架或普通Φ48钢管采用转角扣件搭设满堂脚手架。内部杆件体系由立杆(按照一定纵距及横距)、横杆(按照一定步距)、剪刀撑(按照一定角度、距离搭设,体积很大的架体剪刀撑还分水平剪刀撑、纵向剪刀撑、横向剪刀撑)组成的支撑体系,共同支撑顶托、主龙骨(方木梁)、次龙骨(方木梁)、顶板模板及模板上部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传统这种采用普通满堂脚手架,膺架法施工涵洞顶板,从分段完成浇注涵洞底板,自底板顶面分层分段搭设满堂脚手架,浇注顶板,到顶板混凝土覆盖养生,达到规范要求强度,拆除满堂脚手架,架体内杆件纵横密布,一般都是采用木模或钢模,采用木模的话容易损坏,不能够多次的循环利用,耗费材料,也占用施工时间;采用钢模的话能够保证其受力,但是质量较重,安装拆卸麻烦;一般洞穴都有很长一段距离,分段安装拆卸繁杂,不利于移动和施工。公告号为CN20368411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整体通道式涵洞模架,该整体通道式涵洞模架由若干榀模板支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模架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Π”形的铝模支撑板(1)、水平设置的横向桁架梁(2)、若干顶部收撑件(3)、两竖直设置的竖向桁架柱(4)、水平支撑件(5)和若干竖直支撑件(6);铝模支撑板(1)的折角处设置有倒角;横向桁架梁(2)抵靠于铝模支撑板(1)内顶板处,两竖向桁架柱(4)的侧壁分别抵靠在铝模支撑板(1)的两内侧壁上,两竖向桁架柱(4)上端分别固定设置有与横向桁架梁(2)平行且侧面为“凵”形的滑动套设件(41),横向桁架梁(2)的两端下部杆件分别套设在两竖向桁架柱(4)的滑动套设件(41)上,滑动套设件(41)可沿横向桁架梁(2)的下部杆件滑动,顶部收撑件(3)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模架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Π”形的铝模支撑板(1)、水平设置的横向桁架梁(2)、若干顶部收撑件(3)、两竖直设置的竖向桁架柱(4)、水平支撑件(5)和若干竖直支撑件(6);铝模支撑板(1)的折角处设置有倒角;横向桁架梁(2)抵靠于铝模支撑板(1)内顶板处,两竖向桁架柱(4)的侧壁分别抵靠在铝模支撑板(1)的两内侧壁上,两竖向桁架柱(4)上端分别固定设置有与横向桁架梁(2)平行且侧面为“凵”形的滑动套设件(41),横向桁架梁(2)的两端下部杆件分别套设在两竖向桁架柱(4)的滑动套设件(41)上,滑动套设件(41)可沿横向桁架梁(2)的下部杆件滑动,顶部收撑件(3)一端与横向桁架梁(2)下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相邻的竖向桁架柱(4)固定连接;顶部收撑件(3)通过液压收缩或伸展使两侧的竖向桁架柱(4)向中部靠拢或向两侧撑开;若干竖直支撑件(6)上端可拆卸连接于竖向桁架柱(4)底部,下端抵靠在地面;水平支撑件(5)的两端分别与两竖向桁架柱(4)的下部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模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模支撑板(1)的两侧壁为若干竖向的铝板拼接而成,铝模支撑板(1)的上壁为若干水平设置且与横向桁架梁(2)垂直的铝板拼接而成,铝模支撑板(1)的两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若干水平的背楞(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模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桁架柱(4)包括若干相互平行的第一平面桁架(42)和用于连接若干第一平面桁架(42)的双层剪刀撑剪(43),双层剪刀撑剪(43)包括两相互平行且与铝模支撑板(1)侧壁平行的“×”形的加强杆(431),两加强杆(431)的端部与最前端第一平面桁架(42)的和最后端的第一平面桁架(42)固定连接,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强,何文林,洪启增,蔡宁建,米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建中建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