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秋发专利>正文

可自行充电的电动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76278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1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自行充电的电动自行车,属于交通工具领域,可在充电电池不须外接充电的前提下,透过电动自行车行驶的过程,由轮轴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的充电装置,其主要包含控制单元,以及连接于该控制单元的发电机、轮鼓马达及至少两组之充电电池。其中,该发电机及轮鼓马达分别设于车体前轮及后轮的轴心位置。由其中一组充电电池供应轮鼓马达的电力,以带动自行车的行走,且于行走中由前轮的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并将发电的电能透过控制单元使升压电路产生电流对另一组充电电池充电,从而达到电动自行车边行走边充电的目的,以提高电动自行车的实用价值。

An electric bicycle that can be recharged by itsel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自行充电的电动自行车
本技术属于交通工具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电动自行车。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石油能源的不断消耗,以及现阶段节能减碳及环保概念,因此机车普及率较高的国家,莫不极力发展不使用汽油的电动自行车,惟电动自行车所使用的电池于充电时,使用者需将电池携回家,或携至特定的充电地点,由插接于市电的充电机充电,不但麻烦且由于电池笨重,亦使得使用者费力费时,殊不理想。虽然,有些自行车业者研发出可充电的自行车,于骑乘同时可对电池充电,惟该型式的电动自行车仅能选择人力脚踏充电或由电池驱动,无法随自行车的行走,随时达到充电的功能,使电动自行车的实用效果降低,实也为现有技术电动自行车的缺失。申请人有鉴于此,经不断研究、实验,遂萌生设计一种可自行充电的电动自行车,以提高电动自行车的实用价值。因此现有技术当中迫切需要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在提供一种可自行充电的电动自行车。使电动自行车于行走过程中,得以在充电电池不须外接充电的前提下,由轮轴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以提高电动自行车的实用价值。一种可自行充电的电动自行车,包含控制单元,以及连接于该控制单元的发电机、轮鼓马达及至少两组的充电电池。由其中一组充电电池供应轮鼓马达的电力,以带动自行车的行走,且于行走中由前轮的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并将发电的电能透过控制单元使升压电路产生电流对另一组充电电池充电,从而达到电动自行车边行走边充电的目的,以提高电动自行车的实用价值。其中该发电机设于车体前轮的轴心位置。其中该轮鼓马达设于车体后轮的轴心位置。其中控制单元包含一升压电路,使发电机发电的电压透过升压电路产生电流。通过本技术的设计,提供一种可自行充电的电动自行车。使电动自行车于行走过程中,得以在充电电池不须外接充电的前提下,由轮轴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以提高电动自行车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图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电路方块图。图4为本技术的行走动作状态图。图5为本技术的充电动作状态图。图中:1-车体、11-前轮、12-后轮、13-把手、131-操控机构、14-座椅、15-控制单元、151-升压电路、16-发电机、17-轮鼓马达、18-第一充电电池、19-第二充电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及结构图。如图所示,本技术设有一包含前轮11、后轮12、把手13及座椅14的车体1,该车体1为可折叠,以利于收藏、搬运,且可于使用时方便将其快速的组合为自行车,于本实施例,其把手13设有操控机构131。该车体1包含有一控制单元15,及接于该控制单元15的发电机16、轮鼓马达17,以及至少两组的第一充电电池18、第二充电电池19。其中,该发电机16设于自行车的车体1前轮11的轴心位置,该轮鼓马达17设于自行车的车体1后轮12的轴心位置。把手13的操控机构131控制后轮12的轮鼓马达17,驱动后轮12以带动车体1的行走。该设于前轮11之发电机16,为特殊材料及技术制成的发电机,由较轻扭力将其带动,于前轮11转动时,带动该发电机16以构成发电。该控制单元15,分别连接发电机16、轮鼓马达17,以及第一充电电池18、第二充电电池19,其至少包含一升压电路151。由前述构件的组合,构成可自行充电的电动自行车。其中的第二充电电池19供应轮鼓马达17的电力,以带动自行车的车体1的行走,且于行走中由前轮11的转动带动发电机16发电,并将发电的电能透过控制单元15使升压电路151产生电流,对另一组的第一充电电池18充电,从而达到电动自行车边行走边充电的目的,以提高电动自行车的实用价值。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电路方块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控制单元15,分别连接于发电机16、轮鼓马达17,以及第一充电电池18、第二充电电池19。当电动自行车于使用状态时,该控制单元15接收骑乘者的操控讯息,由第二充电电池19适当的供应轮鼓马达17的电压,使车体1得以行走,且构成速度的控制。而当车体1于行走时,由于前轮11不断的转动,进而带动发电机16的发电,发电机16将发电的电压传输至控制单元15,透过控制单元15使升压电路151产生电流,对另一组的第一充电电池18进行充电,达到电动自行车边行走边充电的目的。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行走动作状态图。敬请配合图3,如图所示,本技术于一般的骑乘状态时,骑乘者由设于把手13的操控机构,开启电源并适当的加速(如:由开关开启电源,再由把手13的正转及反转,控制行进速度),其操控的讯息传输至控制单元15,由控制单元15读取后,传输适当的电压至设于后轮12轴心的轮鼓马达17,由轮鼓马达17驱动后轮12,使车体1向前行走,并依路况由骑乘者控制其行走的速度。其中,该轮鼓马达17的电压由第二充电电池19所供应。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充电动作状态图。敬请配合图3,如图所示,本技术当车体1被后轮12所驱动向前行走时,其前轮11不断的转动,由于该前轮11轴心设有一发电机16,该发电机16因前轮11的转动而产生发电状态,并由控制单元15接收发电机16发电的电压,透过控制单元15所设升压电路151产生电流,俾对另一组之第一充电电池18进行充电,从而使电动自行车得以于行走时,发电机16持续的发电并对第一充电电池18充电。当该第二电池19的电能用罄时,即可将第一电池18与第二电池19交换,由第一电池18供应轮鼓马达17的电能,而第二电池19则由发电机16充电,不需等到达可充电地点才进行充电动作,达到边走边充电的目的,以提高电动自行车的实用价值。本技术于前述的发电状态时,由于该发电机16为特殊材料及技术所制成,可由较轻扭力将其带动,因此,当电动自行车于行走时,前轮11可轻易的带动发电机16构成发电动作,而不会因带动发电机16增加车体1的负载,亦即,该设于后轮12的轮鼓马达17不会因发电机16而增加负载,以维持车体1的正常行走。前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非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凡经由些微修饰、变更,仍不失本技术的要义所在,亦不脱本技术的精神范畴。综上所述,本技术以设于电动自行车前轮的发电机,以及设于后轮的轮鼓马达,配合至少两组的充电电池及控制单元,构成可自行充电的电动自行车。使电动自行车于行走过程中,得以在充电电池不须外接充电的前提下,由轮轴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以提高电动自行车的实用价值。为一实用的设计,诚属一俱新颖性的技术,依法提出技术专利的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自行充电的电动自行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自行充电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是:包含控制单元,以及连接于该控制单元的发电机、轮鼓马达及至少两组的充电电池,其中,该发电机及轮鼓马达分别设于自行车车轮的轮轴位置,由其中一组充电电池供应轮鼓马达的电力,以带动自行车的行走,且于行走中由轮轴的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并将发电的电能透过控制单元产生电流对另一组充电电池充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行充电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是:包含控制单元,以及连接于该控制单元的发电机、轮鼓马达及至少两组的充电电池,其中,该发电机及轮鼓马达分别设于自行车车轮的轮轴位置,由其中一组充电电池供应轮鼓马达的电力,以带动自行车的行走,且于行走中由轮轴的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并将发电的电能透过控制单元产生电流对另一组充电电池充电。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秋发
申请(专利权)人:李秋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