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IM工艺流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7318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1 13:09
一种MIM工艺流道,采用方形排位流道,它包含主流道、一级分压流道、二级分压流道,并且直径呈递减设置;主流道包含两支长主分压流道和两支短主分压流道,形成十字形流道;十字形流道的交叉点处设有进浇口;十字形流道的末端分别与四支一级分压流道的顶端连接,其中与短主分压流道连接的一级分压流道的末端设有一级分压流道分支;一级分压流道分支的末端与二级分压流道的顶端连接;二级分压流道及与长主分压流道连接的一级分压流道的末端均设有圆形排气端;长主分压流道及一级分压流道分支靠近末端处均设有主进浇口;短主分压流道、一级分压流道、二级分压流道靠近末端处均设有协进浇口;它具有模具精度高、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A MIM process flow cha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MIM工艺流道
本技术涉及MIM注射产品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MIM工艺流道。
技术介绍
金属(陶瓷)粉末注射成型技术(MetalInjectionMolding,简称MIM技术)是集塑料成型工艺学、高分子化学、粉末冶金工艺学和金属材料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与交叉的产物,利用模具可注射成型坯件并通过烧结快速制造高密度、高精度、三维复杂形状的结构零件,能够快速准确的将设计思想物化为具有一定结构、功能特性的制品并可直接批量生产出零件,是制造技术行业一次新的变革。现有的MIM工艺中,正常产品与流道重量为比例1:6,并且存在如下缺陷:1、模具水口废料多,间接导致采购成本上升;2、注射成型时间长,原料消耗大;3、原料呆滞多,管理成本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MIM工艺流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流道为方形排位流道,方形排位流道包含主流道、一级分压流道、二级分压流道;主流道、一级分压流道、二级分压流道的直径呈递减设置;主流道上设有四支主分压流道,形成十字形流道;十字形流道的交叉点处设有进浇口;四支主分压流道中沿产品长边方向延伸的流道为长主分压流道,沿产品短边方向延伸的流道为短主分压流道;四支主分压流道的末端分别与四支一级分压流道的顶端连接,其中与短主分压流道连接的一级分压流道的末端设有左右对称的一级分压流道分支;一级分压流道分支的末端与二级分压流道的顶端连接;二级分压流道及与长主分压流道连接的一级分压流道的末端均设有圆形排气端;长主分压流道靠近末端处、一级分压流道分支靠近末端处均设有主进浇口;短主分压流道靠近末端处、一级分压流道靠近末端处、二级分压流道靠近末端处均设有协进浇口;优选地,所述的主流道的直径为2.5mm,一级分压流道及一级分压流道分支的直径为2.0mm,二级分压流道的直径为1.8mm;优选地,产品与流道重量的比例为1:1。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MIM工艺流道具有以下优点:在模具方面:1、MIM模具制作难度降低,模具加工地方减少,精度提升,难度减小;2、MIM模具钢材用料减少,模仁由原来的140*140mm变更为100*150mm,使整体的模具尺寸变小,模具钢材用料减少;3、MIM模具加工周期缩短,模具铜公制作,模具放电时间缩短;4、提高了模具精度;在注射成型方面:1、成型周期减少,成型周期由原来的22s缩短到18s~19s,提高了生产效率;2、水口废料大大减少,产品与水口重量比由原来的1:6变更为1:1;3、降低生产原料增加次数,因水口量减少,增加了料的使用周期,从而减少加料的次数;在产品方面:1、注塑坯毛边减小或没有;2、产品尺寸收缩更均匀,产品尺寸更准确;3、产品内应力减小,烧结后产品容易整形,尺寸更容易控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协进浇口;2、短主分压流道;3、进浇口;4、圆形排气端;5、产品;6、长主分压流道;7、主进浇口;8、二级分压流道;9、一级分压流道分支;10、一级分压流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看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流道为方形排位流道,方形排位流道包含主流道、一级分压流道10、二级分压流道8;主流道、一级分压流道10、二级分压流道8的直径呈递减设置;主流道上设有四支主分压流道,形成十字形流道;十字形流道的交叉点处设有进浇口3;四支主分压流道中沿产品5长边方向延伸的流道为长主分压流道6,沿产品5短边方向延伸的流道为短主分压流道2;四支主分压流道的末端分别与四支一级分压流道10的顶端连接,其中与短主分压流道2连接的一级分压流道的末端设有左右对称的一级分压流道分支9;一级分压流道分支9的末端与二级分压流道8的顶端连接;二级分压流道8及与长主分压流道6连接的一级分压流道10的末端均设有圆形排气端4;长主分压流道6靠近末端处、一级分压流道分支9靠近末端处均设有主进浇口7;短主分压流道2靠近末端处、一级分压流道10靠近末端处、二级分压流道8靠近末端处均设有协进浇口1;优选地,所述的主流道的直径为2.5mm,一级分压流道10及一级分压流道分支9的直径为2.0mm,二级分压流道8的直径为1.8mm;优选地,产品5与流道重量的比例为1:1。本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排气改进、流道压力改进和排位改进。排气改进: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圆形排气端4设在二级分压流道8及与长主分压流道6连接的一级分压流道10的末端,排气在流道射出填充时已提前将废气分流排出,解决了原有设计在产品上排气而导致的产品射出不满或不饱和等状态;流道压力改进:主流道、一级分压流道10、二级分压流道8的直径分别为2.5mm、2.0mm、1.8mm,成型周期由原来的22s缩短到18s~19s,提高了生产效率;排位改进:由原来的圆形排位改为方形排位并与流道及进浇口配合,保证了产品外观,降低了生产原料增加次数,因水口量减少,增加了料的使用周期,从而减少加料。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MIM工艺流道

【技术保护点】
一种MIM工艺流道,其特征在于流道为方形排位流道,方形排位流道包含主流道、一级分压流道、二级分压流道;主流道、一级分压流道、二级分压流道的直径呈递减设置;主流道上设有四支主分压流道,形成十字形流道;十字形流道的交叉点处设有进浇口;四支主分压流道中沿产品长边方向延伸的流道为长主分压流道,沿产品短边方向延伸的流道为短主分压流道;四支主分压流道的末端分别与四支一级分压流道的顶端连接,其中与短主分压流道连接的一级分压流道的末端设有左右对称的一级分压流道分支;一级分压流道分支的末端与二级分压流道的顶端连接;二级分压流道及与长主分压流道连接的一级分压流道的末端均设有圆形排气端;长主分压流道靠近末端处、一级分压流道分支靠近末端处均设有主进浇口;短主分压流道靠近末端处、一级分压流道靠近末端处、二级分压流道靠近末端处均设有协进浇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IM工艺流道,其特征在于流道为方形排位流道,方形排位流道包含主流道、一级分压流道、二级分压流道;主流道、一级分压流道、二级分压流道的直径呈递减设置;主流道上设有四支主分压流道,形成十字形流道;十字形流道的交叉点处设有进浇口;四支主分压流道中沿产品长边方向延伸的流道为长主分压流道,沿产品短边方向延伸的流道为短主分压流道;四支主分压流道的末端分别与四支一级分压流道的顶端连接,其中与短主分压流道连接的一级分压流道的末端设有左右对称的一级分压流道分支;一级分压流道分支的末端与二级分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倡年何易明葛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富优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