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循环水洞的通气空泡泡内气体含量测量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循环水洞的通气空泡泡内气体含量测量系统,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海洋船舶与水下航行器工程
背景介绍在水下航行器工程
,潜射航行体作为一种高效的军事武器,由于其打击精度高、射程远、隐蔽性好等特点,逐渐受到各军事强国的重视。为了适应高海情作战,且具备大深度和变深度发射能力,潜射航行体朝着高速趋势发展。然由于航行体的高速运行,其表面发生自然空化,且随着航行体运动速度和所处水深的不断变化,空泡发生断裂、脱落和溃灭等复杂物理过程。加之发射平台运动、洋流、海浪等因素的影响,航行体出现一定的攻角使得流动不再对称,迎、背水面空化区域存在差异,导致航行体横向载荷变得复杂多变,且攻角越大,这种差异性越大,对水下弹道稳定性提出了巨大挑战。因此,为了有效的控制航行体水下弹道稳定性,研究者通过人为地向航行体表面通入高压气体,增大原有泡内压力,达到抑制自然空化发生的目的。然而,通入气体与蒸汽相相互作用使得流场成为气、汽、液三相,空泡内气体含量发生变化导致空泡形态改变,航行体出水前空泡的形态对其穿越自由液面有着至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循环水洞的通气空泡泡内气体含量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X射线装置、航行体实验模型、支架系统和通气系统;所述X射线装置包括微焦点X射线机(1)和碘化钠X射线接收探头(2);所述航行体实验模型包括空化器(17)与航行体实验模型圆柱段(3);所述空化器(17)前段为圆盘结构,后段为圆柱结构;沿所述圆柱结构的端面向内开设深孔;在靠近圆盘的深孔外壁上开设若干通孔;所述圆柱结构上开设外螺纹;所述航行体实验模型圆柱段(3)为空心圆形直杆,内部一端为内螺纹,另一端为阶梯孔,靠近中部的阶梯处开设螺纹;所述支架系统包括实验模型支杆(4)、支杆固定翼(5)和托盘(6);所述通气系统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循环水洞的通气空泡泡内气体含量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X射线装置、航行体实验模型、支架系统和通气系统;所述X射线装置包括微焦点X射线机(1)和碘化钠X射线接收探头(2);所述航行体实验模型包括空化器(17)与航行体实验模型圆柱段(3);所述空化器(17)前段为圆盘结构,后段为圆柱结构;沿所述圆柱结构的端面向内开设深孔;在靠近圆盘的深孔外壁上开设若干通孔;所述圆柱结构上开设外螺纹;所述航行体实验模型圆柱段(3)为空心圆形直杆,内部一端为内螺纹,另一端为阶梯孔,靠近中部的阶梯处开设螺纹;所述支架系统包括实验模型支杆(4)、支杆固定翼(5)和托盘(6);所述通气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16)、空气干燥过滤器(15)、气压调节阀(14)、气体稳压罐(13)、气体稳压阀(12)、气体流量调节阀(11)、玻璃转子流量计(10)、回水阀(9)以及通气管道(8);连接关系:空化器(17)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航行体实验模型圆柱段(3)上;航行体实验模型圆柱段(3)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实验模型支杆(4)上;实验模型支杆(4)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支杆固定翼(5)上;支杆固定翼(5)固定在托盘(6)的翼型槽内;托盘(6)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水洞实验段面板(7)的钢架上;空气压缩机(16)、空气干燥过滤器(15)、气体稳压罐(13)和玻璃转子流量计(10)通过通气管道(8)依次连接;气压调节阀(14)、位于13和15之间的通气管道(8)上;气体流量调节阀(11)和气体稳压阀(12)位于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彪,刘涛涛,张孟杰,王国玉,田高翔,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