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取心工具自润滑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5105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5: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体取心工具自润滑轴承,包括钢球、第一轴承圈和与第一轴承圈同轴设置的第二轴承圈,在所述的第一轴承圈和第二轴承圈相对的端面分别设置有用于钢球滚动的轨道,在所述的轨道底部设置有孔,在所述的孔内填充有石墨,所述的轨道为圆弧形凹槽,所述的孔均匀分布在等半径的圆周上,形成孔圈,所述的孔圈为3圈,孔圈之间的孔错位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自润滑效果优异,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且制作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体取心工具自润滑轴承
本技术属于钻井取心
,具体涉及一种气体取心工具自润滑轴承。
技术介绍
在气体取心作业过程中,取心工具中没有钻井液的润滑作用,同时在取心工具中也不宜采用液态的润滑油来润滑轴承,因此在没有润滑剂的情况下,轴承在使用过程中极易损坏,轴承的使用寿命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气体取心工具中轴承的润滑难题,提供一种自润滑的轴承,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气体取心工具自润滑轴承,包括钢球、第一轴承圈和第二轴承圈,所述的第一轴承圈与第二轴承圈同轴设置,在所述的第一轴承圈和第二轴承圈相对的端面分别设置有用于钢球滚动的轨道,在所述的轨道底部设置有孔,在所述的孔内填充有石墨。进一步的,所述的轨道为圆弧形凹槽。进一步的,所述的孔均匀分布在等半径的圆周上,形成孔圈。进一步的,所述的孔圈为3圈,所述的孔圈之间的孔错位分布。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上轴承圈和下轴承圈的端面设置有轨道,所述的钢球在轨道内滚动,在轨道的底部设置有石墨孔,石墨孔内填充有石墨,钢球在滚动过程中,与石墨产生摩擦,少量的石墨粘附在钢球的表面,减小钢球与轨道的摩擦力,起到自润滑的作用。以固体的石墨作为润滑剂,在实现润滑轴承的同时,还不影响取心工具的作业。本技术的结构简单,自润滑效果优异,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且制作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自润滑轴承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自润滑轴承的第一轴承圈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自润滑轴承的第一轴承圈的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轴承圈,2-第二轴承圈,3-钢球,4-轨道,5-孔,6-石墨。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3,具体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一种气体取心工具自润滑轴承,包括钢球3、第一轴承圈1和第二轴承圈2,所述的第一轴承圈1与第二轴承圈2同轴设置,在所述的第一轴承圈1和第二轴承圈2相对的端面分别设置有用于钢球3滚动的轨道4,在所述的轨道4底部设置有孔5,在所述的孔5内填充有石墨6。优选地,所述的轨道4为圆弧形凹槽。圆弧形的凹槽便于钢球的滚动。优选地,所述的孔5均匀分布在等半径的圆周上,形成孔圈。所述的孔圈为3圈,所述的孔圈之间的孔5错位分布。孔5形成孔圈,孔圈之间的孔5错位分布,使钢球上粘附的石墨更均匀,润滑的效果更优异。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将自润滑轴承安装在转动轴上,钢球3与转动轴接触,随着转轴的转动,钢球3在第一轴承圈1和第二轴承圈2中的轨道4上滚动,滚动过程中,钢球3与石墨6摩擦,少量的石墨6粘附在钢球3上,由于石墨的润滑性好,有效的减小了钢球3与轨道4的摩擦力,起到自润滑的作用。本技术结构简单,自润滑效果优异,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且制作成本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气体取心工具自润滑轴承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体取心工具自润滑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球(3)、第一轴承圈(1)和第二轴承圈(2),所述的第一轴承圈(1)与第二轴承圈(2)同轴设置,在所述的第一轴承圈(1)和第二轴承圈(2)相对的端面分别设置有用于所述钢球(3)滚动的轨道(4),在所述的轨道(4)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孔(5),在所述的孔(5)内填充有石墨(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取心工具自润滑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球(3)、第一轴承圈(1)和第二轴承圈(2),所述的第一轴承圈(1)与第二轴承圈(2)同轴设置,在所述的第一轴承圈(1)和第二轴承圈(2)相对的端面分别设置有用于所述钢球(3)滚动的轨道(4),在所述的轨道(4)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孔(5),在所述的孔(5)内填充有石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成陈文才胡畔何超刘彬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川庆石油钻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