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65105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5:58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制冷模式、制热模式等多种模式下都能发挥加湿单元的加湿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空调系统具有经由第一连接配管、第二连接配管、第三连接配管和第四连接配管而相互连接的室外单元、三管式室内单元和加湿单元,加湿单元中设置有:设于加湿单元侧制冷剂配管中途的加湿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和加湿单元侧热交换器;加湿组件;以及加湿单元侧送风装置,加湿单元侧制冷剂配管的靠加湿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侧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配管的位于室外单元外的部分,加湿单元侧制冷剂配管的靠加湿单元侧热交换器侧的另一端连接于第四连接配管的位于室外单元外的部分,加湿单元侧热交换器和加湿组件设于由加湿单元侧送风装置形成的气流流通路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尤其涉及包括室外单元及三配管式室内单元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控制的需求日益凸显,因此,空调系统的功能也从单一的调节温度逐渐向多样化发展。例如,在气候干燥地区,空气的湿度低,有时会导致人体体感不适,因此,希望开发出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系统。不过,现有的空调系统通常都需要在对空调对象空间进行制冷的模式与对空调对象空间进行制热的模式之间切换,因此,若只是在将室内单元与室外单元连接的液体管和气体管上连接具有加湿用热交换器的加湿单元,则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中的某个模式下,加湿单元将无法发挥加湿功能。因此,如何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都能使加湿单元发挥加湿功能成了需要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制冷模式、制热模式等多种模式下,都能发挥加湿单元的加湿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其具有室外单元和至少一台三管式室内单元,所述室外单元和三管式室内单元经由包括第一连接配管、第二连接配管和第三连接配管在内的连接配管而相互连接,在所述室外单元中设置有压缩机和室外侧热交换器,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与排出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与吸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排出管的另一端能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配管的一端与所述吸入管的中途连接,所述室外侧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的中途,所述第三连接配管的一端与所述排出管的中途的第一位置连接,在所述三管式室内单元中设置有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第一热交换器、第二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第二热交换器和热循环装置,所述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和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设置在第一室内侧配管的中途,所述第一室内侧配管的靠所述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外的部分,所述第一室内侧配管的靠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配管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外的部分,所述第二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设置在第二室内侧配管的中途,所述第二室内侧配管的靠所述第二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室内侧配管,且位于所述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与所述第一室内侧配管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二室内侧配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配管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外的部分,所述热循环装置将所述三管式室内单元的热量或冷量送入室内,其中,所述连接配管还包括第四连接配管,该第四连接配管的一端与所述排出管的中途的第二位置连接,该第二位置位于所述排出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所述第三连接配管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三连接配管的第一部分的一端与所述排出管连接,在所述吸入管的中途连接有分岔管的一端,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切换装置,该第一切换装置能在第一切换状态与第二切换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切换装置的第一切换状态下,所述排出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的一端连通,在所述第一切换装置的第二切换状态下,所述吸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的一端连通;第二切换装置,该第二切换装置能在第一切换状态与第二切换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二切换装置的第一切换状态下,所述第三连接配管的第一部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配管的第二部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切换装置的第二切换状态下,所述第三连接配管的第二部分的一端与所述分岔管的另一端连接;以及至少一个加湿单元,在该加湿单元中设置有加湿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加湿单元侧热交换器、加湿组件和加湿单元侧送风装置,所述加湿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和所述加湿单元侧热交换器设置在加湿单元侧制冷剂配管的中途,所述加湿单元侧制冷剂配管的靠所述加湿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外的部分,所述加湿单元侧制冷剂配管的靠所述加湿单元侧热交换器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配管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外的部分,所述加湿单元侧热交换器和所述加湿组件设置在由所述加湿单元侧送风装置形成的气流流通路径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空调系统,加湿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侧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配管的位于室外单元外的部分,加湿单元侧制冷剂配管的靠加湿单元侧热交换器侧的另一端连接于第四连接配管的位于室外单元外的部分,因此,在制冷模式、制热模式等多种模式下,都能使高温的制冷剂流经加湿单元的加湿单元侧热交换器,因此,都能发挥加湿单元的加湿功能。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空调系统,能在制热模式、制热加湿模式、除湿加热模式、调湿模式、送风加湿模式、制冷加湿模式等多种模式下进行运转。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空调系统是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空调系统的基础上,所述第二连接配管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与所述吸入管的中途连接,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三切换装置,该第三切换装置能在第一切换状态与第二切换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三切换装置的第一切换状态下,所述第二连接配管的第一部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连通,在所述第三切换装置的第二切换状态下,所述第二连接配管的第二部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配管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空调系统,能在制热模式、制热加湿模式、第一送风加湿模式、第一除湿加热模式、第一调湿模式、制冷模式、第一制冷加湿模式、第二除湿加热模式、第二调湿模式、第二送风加湿模式、第三除湿加热模式、第三调湿模式、第二制冷加湿模式等多种模式下进行运转。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空调系统是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空调系统的基础上,所述加湿单元侧热交换器和/或所述加湿组件设置在所述加湿单元侧送风装置的上游侧或下游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空调系统,通过灵活地调节加湿单元侧热交换器和/或加湿组件相对于加湿单元侧送风装置的设置位置,有助于改善系统整体的通用性。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的空调系统是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空调系统的基础上,所述室内单元侧热交换器设置在由所述加湿单元侧送风装置形成的气流流通路径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的空调系统,例如,通过使经加湿单元加湿后的气流流入两管式室内单元而进行温度调节等,然后送入空调对象空间,能利用加湿单元对从两管式室内单元吹出的气流的湿度进行调节,以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的空调系统是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空调系统的基础上,在由所述加湿单元侧送风装置形成的气流流通路径上,所述加湿单元侧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室内单元侧热交换器的上游侧或下游侧,或者,在由所述加湿单元侧送风装置形成的气流流通路径上,所述加湿单元侧热交换器和所述室内单元侧热交换器并排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的空调系统,例如,可使经加湿单元加湿后的气流流入两管式室内单元而进行温度调节等,然后送入空调对象空间,或者,也可使经加湿单元加湿后的气流和经两管式室内单元进行了温度调节等的气流分别送入空调对象空间,通过灵活地调节加湿单元侧热交换器相对于室内单元侧热交换器的设置位置,有助于改善系统整体的通用性。本专利技术第六方面的空调系统是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空调系统的基础上,在所述吸入管的中途设置有储液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六方面的空调系统,能利用储液装置来吸收朝压缩机返回的制冷剂中的液态成分,避免压缩机因吸入液态制冷剂而受损。本专利技术第七方面的空调系统是在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调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系统,其具有室外单元(100)和至少一台三管式室内单元(200),所述室外单元和三管式室内单元经由包括第一连接配管(P1)、第二连接配管(P2)和第三连接配管(P3)在内的连接配管(P1、P2、P3、P4)而相互连接,在所述室外单元(100)中设置有压缩机(110)和室外侧热交换器(120),所述压缩机(110)的排出侧与排出管(Po)的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110)的吸入侧与吸入管(Pi)的一端连接,所述排出管(Po)的另一端能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配管(P2)的一端与所述吸入管(Pi)的中途连接,所述室外侧热交换器(120)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的中途,所述第三连接配管(P3)的一端与所述排出管(Po)的中途的第一位置(K11)连接,在所述三管式室内单元(200)中设置有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1)、第一热交换器(210)、第二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2)、第二热交换器(220)和热循环装置(230),所述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1)和所述第一热交换器(210)设置在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的中途,所述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的靠所述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1)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外的部分,所述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的靠所述第一热交换器(210)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配管(P2)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外的部分,所述第二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2)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20)设置在第二室内侧配管(P202)的中途,所述第二室内侧配管(P202)的靠所述第二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且位于所述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1)与所述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二室内侧配管(P20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配管(P3)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外的部分,所述热循环装置(230)将所述三管式室内单元的热量或冷量送入室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配管(P1、P2、P3、P4)还包括第四连接配管(P4),该第四连接配管(P4)的一端与所述排出管(Po)的中途的第二位置(K10)连接,该第二位置位于所述排出管(Po)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位置(K11)之间,所述第三连接配管(P3)包括第一部分(P3‑1)和第二部分(P3‑2),所述第三连接配管(P3)的第一部分(P3‑1)的一端与所述排出管(Po)连接,在所述吸入管(Pi)的中途连接有分岔管(P105)的一端,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切换装置(VF1),该第一切换装置(VF1)能在第一切换状态与第二切换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切换装置(VF1)的第一切换状态下,所述排出管(Po)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的一端连通,在所述第一切换装置(VF1)的第二切换状态下,所述吸入管(Pi)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的一端连通;第二切换装置(VF2),该第二切换装置(VF2)能在第一切换状态与第二切换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二切换装置(VF2)的第一切换状态下,所述第三连接配管(P3)的第一部分(P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配管(P3)的第二部分(P3‑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切换装置(VF2)的第二切换状态下,所述第三连接配管(P3)的第二部分(P3‑2)的一端与所述分岔管(P105)的另一端连接;以及至少一个加湿单元(300),在该加湿单元中设置有加湿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31)、加湿单元侧热交换器(310)、加湿组件(330)和加湿单元侧送风装置(340),所述加湿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31)和所述加湿单元侧热交换器(310)设置在加湿单元侧制冷剂配管(P301)的中途,所述加湿单元侧制冷剂配管的靠所述加湿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外的部分,所述加湿单元侧制冷剂配管的靠所述加湿单元侧热交换器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配管(P4)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外的部分,所述加湿单元侧热交换器和所述加湿组件设置在由所述加湿单元侧送风装置(340)形成的气流流通路径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系统,其具有室外单元(100)和至少一台三管式室内单元(200),所述室外单元和三管式室内单元经由包括第一连接配管(P1)、第二连接配管(P2)和第三连接配管(P3)在内的连接配管(P1、P2、P3、P4)而相互连接,在所述室外单元(100)中设置有压缩机(110)和室外侧热交换器(120),所述压缩机(110)的排出侧与排出管(Po)的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110)的吸入侧与吸入管(Pi)的一端连接,所述排出管(Po)的另一端能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配管(P2)的一端与所述吸入管(Pi)的中途连接,所述室外侧热交换器(120)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的中途,所述第三连接配管(P3)的一端与所述排出管(Po)的中途的第一位置(K11)连接,在所述三管式室内单元(200)中设置有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1)、第一热交换器(210)、第二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2)、第二热交换器(220)和热循环装置(230),所述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1)和所述第一热交换器(210)设置在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的中途,所述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的靠所述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1)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外的部分,所述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的靠所述第一热交换器(210)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配管(P2)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外的部分,所述第二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2)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20)设置在第二室内侧配管(P202)的中途,所述第二室内侧配管(P202)的靠所述第二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且位于所述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1)与所述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二室内侧配管(P20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配管(P3)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外的部分,所述热循环装置(230)将所述三管式室内单元的热量或冷量送入室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配管(P1、P2、P3、P4)还包括第四连接配管(P4),该第四连接配管(P4)的一端与所述排出管(Po)的中途的第二位置(K10)连接,该第二位置位于所述排出管(Po)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位置(K11)之间,所述第三连接配管(P3)包括第一部分(P3-1)和第二部分(P3-2),所述第三连接配管(P3)的第一部分(P3-1)的一端与所述排出管(Po)连接,在所述吸入管(Pi)的中途连接有分岔管(P105)的一端,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切换装置(VF1),该第一切换装置(VF1)能在第一切换状态与第二切换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切换装置(VF1)的第一切换状态下,所述排出管(Po)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的一端连通,在所述第一切换装置(VF1)的第二切换状态下,所述吸入管(Pi)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的一端连通;第二切换装置(VF2),该第二切换装置(VF2)能在第一切换状态与第二切换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二切换装置(VF2)的第一切换状态下,所述第三连接配管(P3)的第一部分(P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配管(P3)的第二部分(P3-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切换装置(VF2)的第二切换状态下,所述第三连接配管(P3)的第二部分(P3-2)的一端与所述分岔管(P105)的另一端连接;以及至少一个加湿单元(300),在该加湿单元中设置有加湿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31)、加湿单元侧热交换器(310)、加湿组件(330)和加湿单元侧送风装置(340),所述加湿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31)和所述加湿单元侧热交换器(310)设置在加湿单元侧制冷剂配管(P301)的中途,所述加湿单元侧制冷剂配管的靠所述加湿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外的部分,所述加湿单元侧制冷剂配管的靠所述加湿单元侧热交换器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配管(P4)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外的部分,所述加湿单元侧热交换器和所述加湿组件设置在由所述加湿单元侧送风装置(340)形成的气流流通路径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配管(P2)包括第一部分(P2-1)和第二部分(P2-2),所述第一部分(P2-1)的一端与所述吸入管(Pi)的中途连接,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三切换装置(VF3),该第三切换装置(VF3)能在第一切换状态与第二切换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三切换装置(VF3)的第一切换状态下,所述第二连接配管(P2)的第一部分(P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P2-2)的一端连通,在所述第三切换装置(VF3)的第二切换状态下,所述第二连接配管(P2)的第二部分(P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配管(P3)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单元侧热交换器和/或所述加湿组件设置在所述加湿单元侧送风装置的上游侧或下游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单元侧热交换器(410A、410B)设置在由所述加湿单元侧送风装置(340)形成的气流流通路径中。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加湿单元侧送风装置(340)形成的气流流通路径上,所述加湿单元侧热交换器(310)设置在所述室内单元侧热交换器(410A、410B)的上游侧或下游侧,或者,在由所述加湿单元侧送风装置(340)形成的气流流通路径上,所述加湿单元侧热交换器(310)和所述室内单元侧热交换器(410A、410B)并排设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入管(Pi)的中途设置有储液装置(130)。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装置(VF1)、所述第二切换装置(VF2)和所述第三切换装置(VF3)是四通阀。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室外单元中还设置有制冷剂调节装置(V12)和过冷却器(150),所述制冷剂调节装置(V12)设置在过冷却配管(P107)的中途,所述过冷却配管(P107)的一端(K19)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的相对于所述室外侧热交换器(120)靠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的另一端侧的位置,所述过冷却配管(P107)的另一端与所述吸入管(Pi)连接,所述过冷却器(150)使在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在所述过冷却配管(P107)中流过所述制冷剂调节装置(V12)后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两管式室内单元(400A、400B),在所述两管式室内单元(400A、400B)中设置有室内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41A、V41B)和室内单元侧热交换器(410A、410B),所述室内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和所述室内单元侧热交换器设置在室内单元侧制冷剂配管(P401A、P401B)的中途,所述室内单元侧制冷剂配管的靠所述室内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外的部分,所述室内单元侧制冷剂配管的靠所述室内单元侧热交换器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配管(P2)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外的部分。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多个所述室外单元(100A、100B),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的与多个所述室外单元(100A、100B)连接的室外单元连接配管管段(P1A、P1B)在所述室外单元(100A、100B)外汇流至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的总连接配管管段(P1T),所述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的一端(K20)、所述室内单元侧制冷剂配管(P401A、P401B)的一端(K40A、K40B)及所述加湿单元侧制冷剂配管(P301)的一端(K30)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的总连接配管管段(P1T)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配管(P2)的与多个所述室外单元(100A、100B)连接的室外单元连接配管管段(P2A、P2B)在所述室外单元(100A、100B)外汇流至所述第二连接配管(P2)的总连接配管管段(P2T),所述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的另一端(K21)、所述室内单元侧制冷剂配管(P401A、P401B)的另一端(K41A、K41B)与所述第二连接配管(P2)的总连接配管管段(P2T)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配管(P3)的与多个所述室外单元(100A、100B)连接的室外单元连接配管管段(P3A、P3B)在所述室外单元(100A、100B)外汇流至所述第三连接配管(P3)的总连接配管管段(P3T),所述第二室内侧配管(P202)的另一端(K23)与所述第三连接配管(P3)的总连接配管管段(P3T)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配管(P4)的与多个所述室外单元(100A、100B)连接的室外单元连接配管管段(P4A、P4B)在所述室外单元(100A、100B)外汇流至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本敦王哲元石原洋纪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