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61342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0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闪发器、第二节流装置和室内换热器。主排气口与第一阀口相连,第一吸气口与第四阀口相连;第一室外换热端口与第二阀口相连,第二排气口可选择地与主排气口和第二室外换热端口中的一个连通且与另一个截断;第一节流端口与第二室外换热端口相连;第二节流端口与第一液体开口相连,第二吸气口与气体出口相连;第三节流端口与第二液体开口相连;第一室内换热端口与第四节流端口相连,第二室内换热端口与第三阀口相连。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在制热的同时可以实现不停机化霜且化霜效果好、化霜时间短,此外,制冷系统的换热效率和能效高。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its control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a control method. The refrigeration system includes a compressor, a four - way valve, an outdoor heat exchanger, a first throttle device, a flash hair device, a second throttle device and an indoor heat exchanger. The main air outlet and the first valve port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air inlet valve fourth connected; the first outdoor heat valve port and the second port connected to the exhaust port, second can choose the main exhaust port and second outdoor heat in a port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another truncation; first throttle port and an outdoor heat exchanger second hot port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liquid; second throttle port open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gas outl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uction port second; third and second liquid openings connected to the throttle port; the first indoor heat throttling port and the fourth port is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indoor heat and third port valve mouth. According to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the refrigeration system can achieve no frost and frost defrosting while making heating, and has good defrosting effect and short defrosting time. Besides, the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and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 refrigeration system are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
,尤其是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某些制冷设备具有不停机化霜功能,但实际应用效果不太好。主要原因在于:为防止过多冷媒参加化霜,化霜流路采用细管或者节流装置控制,以平衡压力,这样就导致化霜流路温度并不高,且化霜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在制热的同时可以实现不停机化霜且化霜效果好、化霜时间短,此外,制冷系统的换热效率和能效高。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上述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壳体和设在所述壳体内的压缩机构,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壳体的内腔连通的主排气口,所述压缩机构具有彼此独立的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一压缩腔具有第一吸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压缩腔具有第二吸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主排气口连通;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所述主排气口与所述第一阀口相连,所述第一吸气口与所述第四阀口相连;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具有第一室外换热端口和第二室外换热端口,所述第一室外换热端口与所述第二阀口相连,所述第二排气口可选择地与所述主排气口和所述第二室外换热端口中的一个连通且与另一个截断;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具有第一节流端口和第二节流端口,所述第一节流端口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端口相连;闪发器,所述闪发器具有第一液体开口、第二液体开口和气体出口,所述第二节流端口与所述第一液体开口相连,所述第二吸气口与所述气体出口相连;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具有第三节流端口和第四节流端口,所述第三节流端口与所述第二液体开口相连;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具有第一室内换热端口和第二室内换热端口,所述第一室内换热端口与所述第四节流端口相连,所述第二室内换热端口与所述第三阀口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冷系统通过设置第二压缩腔为制冷系统的室外换热器进行化霜工作,不需要考虑制冷剂流量的分配,因此该过程无需对进行化霜部分的制冷剂进行节流。由此,可以使进行化霜部分的制冷剂保持较高的温度,从而可以起到很好的化霜效果,且可以缩短化霜时间,提高化霜效率。另外,在制冷系统不进行化霜工作时,第二压缩腔可以与第一压缩腔一起参与制冷系统的制冷和制热循环,从而可以提高制冷系统的能效。并且,制冷系统由于增加了闪发器,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第二压缩腔的焓值和吸气压力,回收一部分压缩功,同时也起到提高制冷系统的换热效率和能效。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具有第五阀口、第六阀口和第七阀口,所述第五阀口与所述第二排气口相连,所述第六阀口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端口相连,所述第七阀口与所述主排气口连通,其中所述第五阀口可选择地与所述第六阀口和所述第七阀口中的一个连通且与另一个截断。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还包括设在所述壳体内的消音器,所述消音器内具有与所述壳体的内腔连通的消音腔,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七阀口均与所述消音腔连通。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壳体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七阀口相连。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主排气口与所述第一阀口之间通过排气管相连,所述第七阀口上连接有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与所述排气管连通。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通断阀,所述通断阀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闪发器的气体出口和所述第二吸气口相连;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吸气口和所述第二吸气口相连,且所述单向阀被构造成在由所述第一吸气口向所述第二吸气口的方向上单向导通。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缩腔的容积为V1,所述第二压缩腔的容积为V2,所述V1、所述V2满足:0.05≤V2/V1≤0.5。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制冷系统具有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和制热化霜模式,当所述制冷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主排气口连通且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端口截断、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当所述制冷系统处在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主排气口连通且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端口截断、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当所述制冷系统处在制热化霜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端口连通且与所述主排气口截断、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上述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制冷系统三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在制冷系统制热的同时可以进行化霜,便于制冷系统切换至不同的工作模式,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控制所述第五阀口与所述第七阀口连通以使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主排气口连通且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端口截断,控制所述第五阀口与所述第六阀口连通以使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端口连通且与所述主排气口截断。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检测由所述气体出口排出的制冷剂气体中的液体含量是否大于允许值A以控制所述通断阀开闭:当由所述气体出口排出的制冷剂气体中的液体含量大于或等于所述允许值A时,控制所述通断阀关闭,当由所述气体出口排出的制冷剂气体中的液体含量小于所述允许值A时,控制所述通断阀打开。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附图标记制冷系统100;压缩机1;壳体11;主排气口111;电机12;第一压缩腔13;第一吸气口131;第二压缩腔14;第二吸气口141;第二排气口142;消音器15;储液器16;四通阀2;第一阀口21;第二阀口22;第三阀口23;第四阀口24;室外换热器3;第一室外换热端口31;第二室外换热端口32;第一节流装置4;第一节流端口41;第二节流端口42;闪发器5;第一液体开口51;第二液体开口52;气体出口53;第二节流装置6;第三节流端口61;第四节流端口62;室内换热器7;第一室内换热端口71;第二室内换热端口72;三通阀8;第五阀口81;第六阀口82;第七阀口83;第一连通管91;排气92;第二连通管93;通断阀101;单向阀10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壳体和设在所述壳体内的压缩机构,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壳体的内腔连通的主排气口,所述压缩机构具有彼此独立的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一压缩腔具有第一吸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压缩腔具有第二吸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主排气口连通;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所述主排气口与所述第一阀口相连,所述第一吸气口与所述第四阀口相连;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具有第一室外换热端口和第二室外换热端口,所述第一室外换热端口与所述第二阀口相连,所述第二排气口可选择地与所述主排气口和所述第二室外换热端口中的一个连通且与另一个截断;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具有第一节流端口和第二节流端口,所述第一节流端口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端口相连;闪发器,所述闪发器具有第一液体开口、第二液体开口和气体出口,所述第二节流端口与所述第一液体开口相连,所述第二吸气口与所述气体出口相连;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具有第三节流端口和第四节流端口,所述第三节流端口与所述第二液体开口相连;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具有第一室内换热端口和第二室内换热端口,所述第一室内换热端口与所述第四节流端口相连,所述第二室内换热端口与所述第三阀口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壳体和设在所述壳体内的压缩机构,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壳体的内腔连通的主排气口,所述压缩机构具有彼此独立的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一压缩腔具有第一吸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压缩腔具有第二吸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主排气口连通;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所述主排气口与所述第一阀口相连,所述第一吸气口与所述第四阀口相连;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具有第一室外换热端口和第二室外换热端口,所述第一室外换热端口与所述第二阀口相连,所述第二排气口可选择地与所述主排气口和所述第二室外换热端口中的一个连通且与另一个截断;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具有第一节流端口和第二节流端口,所述第一节流端口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端口相连;闪发器,所述闪发器具有第一液体开口、第二液体开口和气体出口,所述第二节流端口与所述第一液体开口相连,所述第二吸气口与所述气体出口相连;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具有第三节流端口和第四节流端口,所述第三节流端口与所述第二液体开口相连;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具有第一室内换热端口和第二室内换热端口,所述第一室内换热端口与所述第四节流端口相连,所述第二室内换热端口与所述第三阀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具有第五阀口、第六阀口和第七阀口,所述第五阀口与所述第二排气口相连,所述第六阀口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端口相连,所述第七阀口与所述主排气口连通,其中所述第五阀口可选择地与所述第六阀口和所述第七阀口中的一个连通且与另一个截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设在所述壳体内的消音器,所述消音器内具有与所述壳体的内腔连通的消音腔,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七阀口均与所述消音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壳体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七阀口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四清冯利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