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压腔结构及具有其的涡旋式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50553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压腔结构及具有其的涡旋式压缩机。该背压腔结构包括:第一背压室、第一引流通道、第二背压室和第二引流通道,第一背压室设置在涡旋压缩机的动涡旋盘与支架之间的第一区域;第一引流通道将涡旋压缩机的压缩腔与第一背压室连通以使来自压缩腔的流体向动涡旋盘施加第一背压力;第二背压室设置在动涡旋盘与支架之间的第二区域;第二引流通道将排气腔与第二背压室连通以使来自排气腔的流体向动涡旋盘施加第二背压力;其中,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为间隔设置的不同区域,沿动涡旋盘的径向,第一区域位于第二区域的内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涡旋式压缩机的动涡旋盘背压力过剩或背压力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压腔结构及具有其的涡旋式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背压腔结构及具有其的涡旋式压缩机。
技术介绍
涡旋压缩机是一种效率高、噪声低以及运转平稳的容积式压缩机,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空调和制冷机组中。一般来说,涡旋压缩机由密闭外壳、动涡旋盘、静涡旋盘、曲轴、防自转机构及电机等零部件组成。它依靠一对相互啮合的动、静涡旋齿形成几对月牙形封闭的工作腔。在曲轴驱动下,动涡旋盘绕静涡旋盘中心,以固定回转半径作无自转的平动,月牙工作腔不断向中心移动,其容积不断缩小而压力不断升高,直至与中心排气孔相通,高压冷媒被排出泵体。涡旋压缩机工作过程中,由于气体力、离心力作用在动涡旋盘上,使其倾覆或脱离静涡旋盘导致气体泄漏或者摩擦加剧。因此,动涡旋盘轴向气体力的平衡是涡旋压缩机实现高效性与高可靠性的关键技术。现有技术中的涡旋式压缩机通过将排气腔或者压缩腔气流引导至动涡旋盘的背压侧实现动涡旋盘的轴向气体力平衡,以达到轴向密封的目的。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具体地,仅将排气腔的高压气流引导至动涡旋盘的背压侧,当排气压力过高时动涡旋盘的背压力过剩,动涡旋盘与静涡旋盘端面处接触压力过大,导致动涡旋盘与静涡旋盘摩擦功耗增加甚至出现异常磨损、表面处理层脱落等问题,直接影响压缩机性能与可靠性;而仅将压缩腔的中压气流引导至动涡旋盘的背压侧,会出现背压力不足的情况,导致压缩腔气体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压腔结构及具有其的涡旋式压缩机,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涡旋式压缩机背压力过剩或背压力不足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压腔结构,背压腔结构包括:第一背压室,设置在涡旋压缩机的动涡旋盘与支架之间的第一区域;第一引流通道,第一引流通道的第一端与涡旋压缩机的压缩腔连通,第一引流通道的第二端延伸至第一背压室以使来自压缩腔的流体通过第一背压室向动涡旋盘施加第一背压力;第二背压室,设置在动涡旋盘与支架之间的第二区域;第二引流通道,第二引流通道的第一端与涡旋压缩机的排气腔连通,第二引流通道的第二端延伸至第二背压室以使来自排气腔的流体通过第二背压室向动涡旋盘施加第二背压力;其中,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为间隔设置的不同区域,沿动涡旋盘的径向,第一区域位于第二区域的内侧。进一步地,支架包括:主盘体;第一环形凸缘,沿主盘体的周向延伸设置在主盘体的端面上,并朝向动涡旋盘凸出设置;其中,第一区域为主盘体、第一环形凸缘以及动涡旋盘围合成的环形腔室。进一步地,支架还包括:第二环形凸缘,绕第一环形凸缘的外周延伸设置在主盘体的端面上,并朝向动涡旋盘凸出设置;其中,第二区域为主盘体、第一环形凸缘、第二环形凸缘以及动涡旋盘围合成的环形腔室。进一步地,背压腔结构还包括:浮动密封组件,沿动涡旋盘的轴向可动作地设置在第二背压室内,以将第二背压室密封;浮动密封组件在来自排气腔的流体的压力作用下与动涡旋盘的至少部分后端壁抵接以向动涡旋盘施加第二背压力并将第一背压室与涡旋压缩机的吸气腔隔离密封。进一步地,浮动密封组件包括:浮动密封环,沿动涡旋盘的轴向可动作地设置在第二背压室内以向动涡旋盘施加第二背压力,浮动密封环的第一端面与动涡旋盘的至少部分后端壁抵接,浮动密封环的第二端面与支架相对;其中,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为浮动密封环相对的两个端面。进一步地,浮动密封组件还包括:耐磨片,夹设在浮动密封环的第一端面与动涡旋盘的至少部分后端壁之间以将第一背压室与涡旋压缩机的吸气腔隔离密封。进一步地,沿浮动密封环的内圈的周向开设有第一密封槽,第一密封槽内套设有第一密封圈以将第二背压室密封。进一步地,沿浮动密封环的外圈的周向开设有第二密封槽,第二密封槽内套设有第二密封圈以将第二背压室密封。进一步地,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均为开设在浮动密封环沿其轴向的中部的凹陷槽或者开设在浮动密封环的第二端面的台阶槽。进一步地,浮动密封环和动涡旋盘上开设有导流通道,第二背压室内的流体经导流通道流入第一背压室内,或者经导流通道流入压缩腔内或吸气腔内。进一步地,导流通道包括开设在浮动密封环上的节流供油孔,节流供油孔沿浮动密封环的轴向延伸,以连通浮动密封环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进一步地,导流通道还包括开设在动涡旋盘上的导流槽,导流槽设置在动涡旋盘的后端壁上并用于与节流供油孔连通。进一步地,动涡旋盘具有相对于涡旋压缩机的静涡旋盘移动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动涡旋盘移动至第一位置时,节流供油孔通过导流槽与第一背压室连通;动涡旋盘移动至第二位置时,节流供油孔与压缩腔或吸气腔连通;其中,动涡旋盘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压缩腔与吸气腔隔断以使压缩腔处于压缩状态;动涡旋盘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压缩腔与吸气腔连通以使压缩腔处于吸气状态。进一步地,动涡旋盘上开设有与压缩腔连通的压缩腔供油通道;动涡旋盘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压缩腔供油通道与节流供油孔连通以使第二背压室内的流体通过节流供油孔和压缩腔供油通道流入压缩腔。进一步地,浮动密封组件还包括:节流限压阀,设置在节流供油孔内,用于对流过节流供油孔的流体进行节流和降压;其中,节流限压阀的进口端朝向第二背压室设置,以阻止节流供油孔内的流体倒流回第二背压室内。进一步地,浮动密封环包括: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可拆卸地连接;其中,第二环体用于与第一环体连接的端面上开设有沿节流供油孔的轴线延伸的定位孔,节流限压阀设置在定位孔内。进一步地,背压腔结构还包括:第三引流通道,第三引流通道的一端与第一背压室连通,第三引流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背压室连通,以将第一背压室内的流体引流至第二背压室内。进一步地,背压腔结构还包括:第一单向截止阀,第一单向截止阀设置在第三引流通道内,第一单向截止阀的进口端朝向第一背压室设置,以使第三引流通道由第一背压室向第二背压室单向导通。进一步地,背压腔结构还包括:第二单向截止阀,第二单向截止阀设置在第二引流通道内,第二单向截止阀的进口端朝向排气腔设置,以使第二引流通道由排气腔向第二背压室单向导通。进一步地,排气腔的底部具有储油区,第二引流通道的第一端与储油区连通。进一步地,第一引流通道沿动涡旋盘的轴向开设在动涡旋盘上。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包括背压腔结构,背压腔结构为上述内容的背压腔结构。应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背压腔结构,包括:第一背压室、第一引流通道、第二背压室和第二引流通道,第一背压室设置在涡旋压缩机的动涡旋盘与支架之间的第一区域;第一引流通道的第一端与涡旋压缩机的压缩腔连通,第一引流通道的第二端延伸至第一背压室以使来自压缩腔的流体通过第一背压室向动涡旋盘施加第一背压力;第二背压室设置在动涡旋盘与支架之间的第二区域;第二引流通道的第一端与涡旋压缩机的排气腔连通,第二引流通道的第二端延伸至第二背压室以使来自排气腔的流体通过第二背压室向动涡旋盘施加第二背压力;其中,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为间隔设置的不同区域,沿动涡旋盘的径向,第一区域位于第二区域的内侧。从而采用双通道分别将中间压力的压缩腔和高压力的排气腔的高压流体引导至动涡旋盘的背压侧,来自排气腔的高压力流体所产生的背压力总可以与排气腔的作用力相互抵消,来自压缩腔的中间压力流体所产生的背压力总可以与吸气腔、压缩腔的作用力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背压腔结构及具有其的涡旋式压缩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压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压腔结构包括:第一背压室(13),设置在涡旋压缩机(1)的动涡旋盘(202)与支架(401)之间的第一区域;第一引流通道(16),所述第一引流通道(16)的第一端与所述涡旋压缩机(1)的压缩腔(11)连通,所述第一引流通道(16)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背压室(13)以使来自所述压缩腔(11)的流体通过所述第一背压室(13)向所述动涡旋盘(202)施加第一背压力;第二背压室(14),设置在所述动涡旋盘(202)与所述支架(401)之间的第二区域;第二引流通道(17),所述第二引流通道(17)的第一端与所述涡旋压缩机(1)的排气腔(12)连通,所述第二引流通道(17)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背压室(14)以使来自所述排气腔(12)的流体通过所述第二背压室(14)向所述动涡旋盘(202)施加第二背压力;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为间隔设置的不同区域,沿所述动涡旋盘(202)的径向,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压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压腔结构包括:第一背压室(13),设置在涡旋压缩机(1)的动涡旋盘(202)与支架(401)之间的第一区域;第一引流通道(16),所述第一引流通道(16)的第一端与所述涡旋压缩机(1)的压缩腔(11)连通,所述第一引流通道(16)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背压室(13)以使来自所述压缩腔(11)的流体通过所述第一背压室(13)向所述动涡旋盘(202)施加第一背压力;第二背压室(14),设置在所述动涡旋盘(202)与所述支架(401)之间的第二区域;第二引流通道(17),所述第二引流通道(17)的第一端与所述涡旋压缩机(1)的排气腔(12)连通,所述第二引流通道(17)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背压室(14)以使来自所述排气腔(12)的流体通过所述第二背压室(14)向所述动涡旋盘(202)施加第二背压力;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为间隔设置的不同区域,沿所述动涡旋盘(202)的径向,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压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01)包括:主盘体(413);第一环形凸缘(411),沿所述主盘体(413)的周向延伸设置在所述主盘体(413)的端面上,并朝向所述动涡旋盘(202)凸出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主盘体(413)、所述第一环形凸缘(411)以及所述动涡旋盘(202)围合成的环形腔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压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01)还包括:第二环形凸缘(412),绕所述第一环形凸缘(411)的外周延伸设置在所述主盘体(413)的端面上,并朝向所述动涡旋盘(202)凸出设置;其中,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主盘体(413)、所述第一环形凸缘(411)、所述第二环形凸缘(412)以及所述动涡旋盘(202)围合成的环形腔室。4.根据权利要求1或3任一项所述的背压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压腔结构还包括:浮动密封组件(6),沿所述动涡旋盘(202)的轴向可动作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背压室(14)内,以将所述第二背压室(14)密封;所述浮动密封组件(6)在来自所述排气腔(12)的流体的压力作用下与所述动涡旋盘(202)的至少部分后端壁抵接以向所述动涡旋盘(202)施加所述第二背压力并将所述第一背压室(13)与所述涡旋压缩机(1)的吸气腔(10)隔离密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压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密封组件(6)包括:浮动密封环(601),沿所述动涡旋盘(202)的轴向可动作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背压室(14)内以向所述动涡旋盘(202)施加所述第二背压力,所述浮动密封环(601)的第一端面与所述动涡旋盘(202)的至少部分后端壁抵接,所述浮动密封环(601)的第二端面与所述支架(401)相对;其中,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为所述浮动密封环相对的两个端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压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密封组件(6)还包括:耐磨片(604),夹设在所述浮动密封环(601)的第一端面与所述动涡旋盘(202)的至少部分后端壁之间以将所述第一背压室(13)与所述涡旋压缩机(1)的吸气腔(10)隔离密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压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浮动密封环(601)的内圈的周向开设有第一密封槽(608),所述第一密封槽(608)内套设有第一密封圈(602)以将所述第二背压室(14)密封。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压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浮动密封环(601)的外圈的周向开设有第二密封槽(609),所述第二密封槽(609)内套设有第二密封圈(603)以将所述第二背压室(14)密封。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压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槽(608)和所述第二密封槽(609)均为开设在所述浮动密封环(601)沿其轴向的中部的凹陷槽或者开设在所述浮动密封环(601)的所述第二端面的台阶槽。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任一项所述的背压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密封环(601)和所述动涡旋盘(202)上开设有导流通道,所述第二背压室(14)内的流体经所述导流通道流入所述第一背压室(13)内,或者经所述导流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国彪康小丽刘双来胡余生单彩侠刘韵李成祥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