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0959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3
本申请涉及一种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包括穿戴部件和送风部件,送风部件具有与所述穿戴部件相分离的送风状态和装配于所述穿戴主体的便携状态,所述送风部件包括送风主体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送风主体活动连接;处于所述送风状态,所述支撑部与所述送风主体能够共同构建形成支撑面,所述支撑面能够支撑于外部环境,或者所述支撑部供用户手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送风装置,其送风部件处于便携状态时可装配于穿戴部件,为用户的双手提供了较大的操作空间,不会干涉用户双手的活动。在送风部件处于送风状态时,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摆放送风部件或者手持支撑部,增加了送风部件的使用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日用品,特别是涉及一种送风装置


技术介绍

1、小型风扇是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种产品,常见的小型风扇主要有穿戴式风扇和手持式风扇。小型风扇虽然体积小,但是上述风扇在送风状态或者便携状态时,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双手活动。因此,目前亟需一种送风时不影响手部活动,而且不使用时便于携带的风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针对现有的送风装置在使用状态或者闲置状态下影响双手活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具有在使用状态或者闲置状态下均不会影响双手活动的技术效果。

2、一种送风装置,包括:

3、穿戴部件;

4、送风部件,具有与所述穿戴部件相分离的送风状态和装配于所述穿戴主体的便携状态,所述送风部件包括送风主体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送风主体活动连接;

5、处于所述送风状态,所述支撑部与所述送风主体能够共同构建形成支撑面,所述支撑面能够支撑于外部环境,或者所述支撑部供用户手持。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于所述送风状态,所述支撑部与所述送风主体相连的一侧之间具有夹角,另一侧与所述送风主体共同构建形成所述支撑面。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于所述送风状态,所述支撑部与所述送风主体相邻的一侧之间具有夹角,以形成供用户手持的空间。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与所述送风主体之间可转动连接。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便携状态下,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送风主体和所述穿戴部件之间,且被所述穿戴部件所遮挡。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穿戴部件开设有容置槽,在所述便携状态下,所述送风主体位于所述容置槽内。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内设有第一磁吸件,所述送风主体设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二磁吸件和所述第一磁吸件能够相互吸附。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风部件包括第一供电件,所述第一供电件和所述送风主体电连接并驱动所述送风主体送风,所述穿戴部件包括第二供电件,所述第二供电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置槽内,另一端能够外接电源;

13、在所述便携状态下,所述第一供电件和所述第二供电件电连接,并为所述第二供电件供电。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供电件包括电连接的外接部和储电部,在所述便携状态下,所述储电部和所述第一供电件电连接,所述外接部包括usb接电口和/或太阳能光电板,所述usb接电口和太阳能光电板均用于向所述储电部输电。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穿戴部件包括腕带,所述腕带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可拆卸安装有所述太阳能光电板。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风主体的外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所述第一供电件。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电件背离所述送风主体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卡置有所述第二磁吸件。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电件朝向送风主体的一侧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有所述送风主体的风叶。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的形状为环形,所述支撑部的环形通孔避让所述第二磁吸件和所述第一供电件。

20、上述送风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送风部件处于便携状态时可装配于穿戴部件,为用户的双手提供了较大的操作空间,不会干涉用户双手的活动。在送风部件处于送风状态时,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摆放送风部件或者手持支撑部,增加了送风部件的使用灵活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送风状态,所述支撑部(22)与所述送风主体(21)相连的一侧之间具有夹角,另一侧与所述送风主体(21)共同构建形成所述支撑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送风状态,所述支撑部(22)与所述送风主体(21)相邻的一侧之间具有夹角,以形成供用户手持的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送风主体之间可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便携状态下,所述支撑部(22)位于所述送风主体(21)和所述穿戴部件(10)之间,且被所述穿戴部件(10)所遮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部件(10)开设有容置槽(11),在所述便携状态下,所述送风主体(21)位于所述容置槽(1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11)内设有第一磁吸件(12),所述送风主体(21)设有第二磁吸件(211),所述第二磁吸件(211)和所述第一磁吸件(12)能够相互吸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部件(20)包括第一供电件(23),所述第一供电件(23)和所述送风主体(21)电连接并驱动所述送风主体(21)送风,所述穿戴部件(10)包括第二供电件(13),所述第二供电件(13)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置槽(11)内,另一端能够外接电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电件(13)包括电连接的外接部(131)和储电部(132),在所述便携状态下,所述储电部(132)和所述第一供电件(23)电连接,所述外接部(131)包括USB接电口(131A)和/或太阳能光电板(131b),所述USB接电口(131A)和太阳能光电板(131b)均用于向所述储电部(132)输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部件(10)包括腕带(14),所述腕带(14)设有安装部(141),所述安装部(141)可拆卸安装有所述太阳能光电板(131b)。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主体(21)的外部设有安装槽(212),所述安装槽(212)内安装有所述第一供电件(23)。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件(23)背离所述送风主体(21)的一侧开设有卡槽(231),所述卡槽(231)内卡置有所述第二磁吸件(211)。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件(23)朝向送风主体(21)的一侧设有连接部(232),所述连接部(232)连接有所述送风主体(21)的风叶(213)。

14.根据权利要求8-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2)的形状为环形,所述支撑部(22)的环形通孔(221)避让所述第二磁吸件(211)和所述第一供电件(2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送风状态,所述支撑部(22)与所述送风主体(21)相连的一侧之间具有夹角,另一侧与所述送风主体(21)共同构建形成所述支撑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送风状态,所述支撑部(22)与所述送风主体(21)相邻的一侧之间具有夹角,以形成供用户手持的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送风主体之间可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便携状态下,所述支撑部(22)位于所述送风主体(21)和所述穿戴部件(10)之间,且被所述穿戴部件(10)所遮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部件(10)开设有容置槽(11),在所述便携状态下,所述送风主体(21)位于所述容置槽(1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11)内设有第一磁吸件(12),所述送风主体(21)设有第二磁吸件(211),所述第二磁吸件(211)和所述第一磁吸件(12)能够相互吸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部件(20)包括第一供电件(23),所述第一供电件(23)和所述送风主体(21)电连接并驱动所述送风主体(21)送风,所述穿戴部件(10)包括第二供电件(13),所述第二供电件(13)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置槽(1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亮王勇冯爽王玉琪宋万坤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