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2268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车库,包括框架、转轮、支撑杆和悬架杆;所述框架的顶部对称设置有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所述转轮的轮轴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第二轴承座中;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设置在所述转轮上并呈阵列分布,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具有连接孔;所述悬架杆的两端分别可旋转的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连接孔中,所述悬架杆的中部设有悬挂装置;所述悬挂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悬架杆铰接,另一端设有带锁挂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立体车库,结构简单、节省空间并且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车库
本技术涉及车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高速发展,传统的平面式停放自行车的方式暴露出占地面积大,存放量少等问题,满足不了实际使用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需要设计一种立体自行车库,能够通过向地表上部或下部立体空间发展,在有限地面提高存车数量,缓解交通压力,方便人们大量使用自行车的需求。但是地下建造自动化程度高的立体自行车库需要很高的造价,不符合当前我国城市的实际情况,难以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节省空间的立体车库。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立体车库,包括框架、转轮、支撑杆和悬架杆;所述框架的顶部对称设置有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分别包括相互垂直的一根横梁和一根竖梁,所述转轮的轮轴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第二轴承座中;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设置在所述转轮上并呈阵列分布,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具有连接孔;所述悬架杆的两端分别可旋转的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连接孔中,所述悬架杆的中部设有悬挂装置;所述悬挂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悬架杆铰接,另一端设有带锁挂钩。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框架还包括位于所述转轮的下方的底座。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带锁挂钩与所述底座的最小直线距离为50-130cm。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立体车库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悬挂装置上的电磁感应器。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转轮的内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输出转轴的轴承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的顶部具有向外延伸的支架,所述支架上架设有隔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立体车库,通过安装在转轮上的支撑杆、悬架杆和安装在悬架杆上的悬挂装置悬挂收纳自行车,并且转轮在框架上可以转动,本技术利用了地面以上的空间,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便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框架;2-转轮;3-支撑杆;31-连接孔;4-悬架杆;5-悬挂装置;51-带锁挂钩。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安装在转轮上的支撑杆、悬架杆和安装在悬架杆上的悬挂装置的带锁挂钩悬挂收纳自行车,并且转轮在框架上可以转动。请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立体车库,包括框架1、转轮2、支撑杆3和悬架杆4;所述框架1的顶部对称设置有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分别包括相互垂直的一根横梁和一根竖梁,所述转轮2的轮轴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第二轴承座中;所述支撑杆3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设置在所述转轮2上并呈阵列分布,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具有连接孔31;所述悬架杆4的两端分别可旋转的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连接孔31中,所述悬架杆4的中部设有悬挂装置5;所述悬挂装置5的一端与所述悬架杆4铰接,另一端设有带锁挂钩51。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时,使用者将自行车的三角架的横杆部放置在悬挂装置5的带锁挂钩51上,通过转轮2旋转,将自行车提升到转轮2的上部,达到了节省空间的效果,并且在支撑杆3上设有连接孔31,既便于调整悬挂装置5的位置又减轻了整体装置的质量。进一步的,所述框架1还包括位于所述转轮2的下方的底座。从上述描述可知,底座增加了框架1整体的稳定性,并且提高了存取车过程的安全性。进一步的,所述带锁挂钩51与所述底座的最小直线距离为50-130cm。从上述描述可知,这样设计便于使用者取放自行车。进一步的,所述立体车库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悬挂装置5上的电磁感应器。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悬挂装置5上安装电磁感应器,使用者能够通过刷卡等感应方式存取车,使过程更加快速便捷。进一步的,所述转轮2的内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输出转轴的轴承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电机带动转轮2旋转,减少了人力并使存取车过程更加快捷和稳定。进一步的,所述框架1的顶部具有向外延伸的支架,所述支架上架设有隔板。从上述描述可知,所述隔板可以用隔热或者防雨,提高了使用者的满意度。请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一种立体车库,包括框架1、转轮2、支撑杆3和悬架杆4;所述框架1的顶部对称设置有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分别包括相互垂直的一根横梁和一根竖梁,所述转轮2的轮轴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第二轴承座中;所述支撑杆3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设置在所述转轮2上并呈阵列分布,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具有连接孔31;所述悬架杆4的两端分别可旋转的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连接孔31中,所述悬架杆4的中部设有悬挂装置5;所述悬挂装置5的一端与所述悬架杆4铰接,另一端设有带锁挂钩51。请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二为:一种立体车库,包括框架1、转轮2、支撑杆3和悬架杆4;所述框架1的顶部对称设置有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分别包括相互垂直的一根横梁和一根竖梁,所述转轮2的轮轴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第二轴承座中;所述支撑杆3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设置在所述转轮2上并呈阵列分布,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具有连接孔31;所述悬架杆4的两端分别可旋转的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连接孔31中,所述悬架杆4的中部设有悬挂装置5;所述悬挂装置5的一端与所述悬架杆4铰接,另一端设有带锁挂钩51。所述框架1还包括位于所述转轮2的下方的底座。所述带锁挂钩51与所述底座的最小直线距离为50-130cm。所述立体车库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悬挂装置5上的电磁感应器。所述转轮2的内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输出转轴的轴承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框架1的顶部具有向外延伸的支架,所述支架上架设有隔板。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立体车库,通过安装在转轮上的支撑杆、悬架杆和安装在悬架杆上的悬挂装置悬挂收纳自行车,并且转轮在框架上可以转动,本技术利用了地面以上的空间,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便于推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立体车库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转轮、支撑杆和悬架杆;所述框架的顶部对称设置有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分别包括相互垂直的一根横梁和一根竖梁,所述转轮的轮轴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第二轴承座中;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设置在所述转轮上并呈阵列分布,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具有连接孔;所述悬架杆的两端分别可旋转的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连接孔中,所述悬架杆的中部设有悬挂装置;所述悬挂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悬架杆铰接,另一端设有带锁挂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转轮、支撑杆和悬架杆;所述框架的顶部对称设置有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分别包括相互垂直的一根横梁和一根竖梁,所述转轮的轮轴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第二轴承座中;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设置在所述转轮上并呈阵列分布,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具有连接孔;所述悬架杆的两端分别可旋转的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连接孔中,所述悬架杆的中部设有悬挂装置;所述悬挂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悬架杆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煌辉洪瑛杰张祖明任金波张翔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