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ERCP术中胰胆管内超声的辅助气囊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07655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0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ERCP术中胰胆管内超声的辅助气囊导管,所述的辅助气囊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导丝通道、超声微探头通道、通气管道、通气孔、气囊,所述的导丝通道、超声微探头通道、通气管道均设置在导管主体内,并从导管主体后部延伸出来,导丝通道设有导丝入口、导丝出口,所述的超声微探头通道设有超声微探头入口、超声微探头出口,所述的通气管道设有注气口,所述的注气口设置在通气管道尾部,所述的通气管道头部与气囊通过通气孔连接。其优点在于利用气囊将近端胰胆管封闭,避免了胰胆管腔内的液性介质向肠道内流失;保护超声微探头头端,避免操作过程中抬钳器对探头的损伤;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率;操作方便,便于推广。

An auxiliary balloon catheter applied to the intraoperative intraoperative ultrasound of the pancreas and bile duct in ERC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ERCP术中胰胆管内超声的辅助气囊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于ERCP术中胰胆管内超声的辅助气囊导管。
技术介绍
现有的ERCP术中胰胆管内超声技术(IDUS)是在导丝引导下将超声微探头经十二指肠镜的活检通道送入胰胆管腔内,从而对胰胆管及邻近器官进行探查。与CT、MRI相比,IDUS更能早期发现微小病变,明确病变的位置及浸润范围,有利于患者尽早接受合理治疗。然而在临床实践中,IDUS常因为胰胆管腔内液性介质潴留不足、气体干扰而影响其对病变的准确判断,降低了其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率。中国专利CN201380057081.2,公开日为2015.07.08,公开了一种气囊导管。但是该气囊导管仅用于对气囊进行充气,无法起到本技术中辅助气囊导管的作用。因此,亟需一种既能够保证液性介质在胰胆管腔内充分充盈,又可以保护超声微探头的头端的辅助气囊导管,而目前关于这种气囊导管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ERCP术中胰胆管内超声的辅助气囊导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ERCP术中胰胆管内超声的辅助气囊导管,所述的辅助气囊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导丝通道、超声微探头通道、通气管道、通气孔、气囊,所述的导丝通道、超声微探头通道、通气管道均设置在导管主体内,并从导管主体后部延伸出来,导丝通道设有导丝入口、导丝出口,所述的导丝入口设置在导丝通道尾部,所述的导丝出口设置在导丝通道头部,所述的超声微探头通道设有超声微探头入口、超声微探头出口,所述的超声微探头入口设置在超声微探头通道尾部,所述的超声微探头出口设置在超声微探头通道头部,所述的通气管道设有注气口,所述的注气口设置在通气管道尾部,所述的通气管道头部与气囊通过通气孔连接。所述的导丝通道、超声微探头通道、通气管道是相互独立的。所述的辅助气囊导管的长度为150cm,工作外径为3mm,头部外径为2.7mm。所述的导丝通道的直径为0.5mm,所述的超声微探头通道的直径为1.8mm,所述的通气管道的直径为0.3mm。所述的通气孔至少为一个。所述的气囊至少为一个。本技术优点在于:1、利用气囊将近端胰胆管封闭,避免了胰胆管腔内的液性介质向肠道内流失,保证胰胆管腔内液性介质充分潴留,为超声探查提供足够的介质;2、保护超声微探头头端,避免操作过程中抬钳器对探头的损伤;3、提高超声显像的效果,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率;4、操作方便,便于推广。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种应用于ERCP术中胰胆管内超声的辅助气囊导管的立体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种应用于ERCP术中胰胆管内超声的辅助气囊导管的右视图。附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种应用于ERCP术中胰胆管内超声的辅助气囊导管的使用过程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的第二种应用于ERCP术中胰胆管内超声的辅助气囊导管的立体图。附图5是本技术的第二种应用于ERCP术中胰胆管内超声的辅助气囊导管的右视图。附图6是本技术的第三种应用于ERCP术中胰胆管内超声的辅助气囊导管的立体图。附图7是本技术的第三种应用于ERCP术中胰胆管内超声的辅助气囊导管的使用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1.导管主体2.导丝通道3.超声微探头通道4.通气管道5.通气孔6.气囊21.导丝入口22.导丝出口31.超声微探头入口32.超声微探头出口41.注气口实施例1本技术的第一种应用于ERCP术中胰胆管内超声的辅助气囊导管,如图1所示,所述的辅助气囊导管包括导管主体1、导丝通道2、超声微探头通道3、通气管道4、通气孔5、气囊6,所述的导丝通道2、超声微探头通道3、通气管道4均设置在导管主体1内,并从导管主体1后部延伸出来,如图2所示,导丝通道设有导丝入口21、导丝出口22,所述的导丝入口21设置在导丝通道2尾部,所述的导丝出口22设置在导丝通道2头部,所述的超声微探头通道3设有超声微探头入口31、超声微探头出口32,所述的超声微探头入口31设置在超声微探头通道3尾部,所述的超声微探头出口32设置在超声微探头通道3头部,所述的通气管道4设有注气口41,所述的注气口41设置在通气管道4尾部,所述的通气管道4头部与气囊6通过通气孔5连接,所述的通气孔5为一个,所述的气囊6为一个,所述的辅助气囊导管的长度为150cm,工作外径为3mm,头部外径为2.7mm,所述的导丝通道2的直径为0.5mm,所述的超声微探头通道3的直径为1.8mm,所述的通气管道4的直径为0.3mm。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ERCP术中胰胆管内超声的辅助气囊导管的使用方法,参照图3。在进行ERCP手术时,辅助气囊导管经十二指肠镜的活检通道插入;导丝从导丝入口21进入导丝通道2,并从导丝出口22出来,导丝头部经十二指肠乳头进行胰胆管腔内;辅助气囊导管头部在导丝的引导下进入胰胆管腔内;利用外接装置通过注气口41向通气管道4内注气,外接装置可以是注射器;气体从通气管道4通过通气孔5进入到气囊6;随着气体的增多,气囊6扩张,从而封闭近端胰胆管;此时向胰胆管内缓慢注入造影剂,待充分显影明确病变的部位及胆管的狭窄长度后,在X线透视下,将超声微探头从超声微探头入口31进入到超声微探头通道3,从超声微探头出口32出来,并进入胰胆管内;在导丝引导下,完成对目标病变的详细观察。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ERCP术中胰胆管内超声的辅助气囊导管的优点在于:利用气囊将近端胰胆管封闭,避免了胰胆管腔内的液性介质向肠道内流失,保证胰胆管腔内液性介质充分潴留,为超声探查提供足够的介质;保护超声微探头头端,避免操作过程中抬钳器对探头的损伤;提高超声显像的效果,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率;操作方便,便于推广。实施例2本技术的第二种应用于ERCP术中胰胆管内超声的辅助气囊导管,如图4所示,所述的辅助气囊导管包括导管主体1、导丝通道2、超声微探头通道3、通气管道4、通气孔5、气囊6,所述的导丝通道2、超声微探头通道3、通气管道4均设置在导管主体1内,并从导管主体1后部延伸出来,如图5所示,导丝通道设有导丝入口21、导丝出口22,所述的导丝入口21设置在导丝通道2尾部,所述的导丝出口22设置在导丝通道2头部,所述的超声微探头通道3设有超声微探头入口31、超声微探头出口32,所述的超声微探头入口31设置在超声微探头通道3尾部,所述的超声微探头出口32设置在超声微探头通道3头部,所述的通气管道4设有注气口41,所述的注气口41设置在通气管道4尾部,所述的通气管道4头部与气囊6通过通气孔5连接,所述的通气孔5为两个,所述的气囊6为两个,所述的辅助气囊导管的长度为150cm,工作外径为3mm,头部外径为2.7mm,所述的导丝通道2的直径为0.5mm,所述的超声微探头通道3的直径为1.8mm,所述的通气管道4的直径为0.3mm。本实施例中的气囊6为两个,在充气时可以封闭更多的近端胰胆管,更有效的减少胰胆管腔内的液性介质向肠道内流失。实施例3本技术的第三种应用于ERCP术中胰胆管内超声的辅助气囊导管,如图6所示,所述的辅助气囊导管包括导管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应用于ERCP术中胰胆管内超声的辅助气囊导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ERCP术中胰胆管内超声的辅助气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气囊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导丝通道、超声微探头通道、通气管道、通气孔、气囊,所述的导丝通道、超声微探头通道、通气管道均设置在导管主体内,并从导管主体后部延伸出来,导丝通道设有导丝入口、导丝出口,所述的导丝入口设置在导丝通道尾部,所述的导丝出口设置在导丝通道头部,所述的超声微探头通道设有超声微探头入口、超声微探头出口,所述的超声微探头入口设置在超声微探头通道尾部,所述的超声微探头出口设置在超声微探头通道头部,所述的通气管道设有注气口,所述的注气口设置在通气管道尾部,所述的通气管道头部与气囊通过通气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ERCP术中胰胆管内超声的辅助气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气囊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导丝通道、超声微探头通道、通气管道、通气孔、气囊,所述的导丝通道、超声微探头通道、通气管道均设置在导管主体内,并从导管主体后部延伸出来,导丝通道设有导丝入口、导丝出口,所述的导丝入口设置在导丝通道尾部,所述的导丝出口设置在导丝通道头部,所述的超声微探头通道设有超声微探头入口、超声微探头出口,所述的超声微探头入口设置在超声微探头通道尾部,所述的超声微探头出口设置在超声微探头通道头部,所述的通气管道设有注气口,所述的注气口设置在通气管道尾部,所述的通气管道头部与气囊通过通气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气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丝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百文宛新建陈素敏任迎春赵秋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