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线粒体DNA损伤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预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0744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证明,线粒体DNA损伤的发生先于动脉粥样硬化损伤的发展,或与之同步;主动脉线粒体DNA损伤随年龄增加;而且,基因型和饮食都会影响线粒体DNA损伤程度。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证明,线粒体DNA损伤发生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引发因素,并基于此提供了一种根据线粒体DNA损伤量来预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方法。(*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DNA损伤及其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相关技术据信,反应性氧物质在动脉粥样硬化损伤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1-6),但对于其内在机制尚不清楚。例如,反应性氧物质介导的机制可能是LDL氧化(ox-LDL)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一个关键情节(3,7,8)。研究表明,超氧化物(O2-)和过氧亚硝酸盐(由O2-与一氧化氮形成)能够氧化LDL(9-11)。因此,据信,与一氧化氮和/或O2-相关的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损伤和血管功能损伤(即内皮细胞机能失调)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对它们的氧化产物(H2O2,过氧亚硝酸盐)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线粒体是细胞内反应性氧物质(O2-)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些反应性氧物质形成于电子转运过程中(12-16)。这些反应性氧物质会优先损伤线粒体膜和蛋白质(17-19),影响重要的细胞功能,包括线粒体的呼吸,这一功能的改变会导致反应性氧物质产生增加(20-22),引起脂类过氧化(23,24)和DNA损伤(25,26)。由于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能力因线粒体DNA(mtDNA)损伤而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评估个体动脉粥样硬化状态的方法,包括: (a)采集所述个体的有意义组织; (b)测定所述有意义组织中的线粒体DNA损伤量; (c)将所述个体有意义组织内的线粒体DNA损伤量与无动脉粥样硬化对照个体的有意义组织内的线粒体DNA损伤量比较,危发个体线粒体DNA损伤量高于所述对照个体表明该个体患有动脉粥样硬化。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S朗格SW巴林杰B范豪藤
申请(专利权)人:研究发展基金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