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炉水冷炉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9875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炉水冷炉盖,包括:炉盖本体和冷却水道,冷却水道均包括第一水冷管、第二水冷管、第三水冷管、第四水冷管、第一直通管、第二直通管、第三直通管和第四直通管,炉盖本体的中心设有排烟孔,排烟孔外侧设有进水圈;第一直通管、第二直通管、第三直通管和第四直通管间隔90度角依次设置在炉盖本体上,第一水冷管设置在第一直通管与第二直通管之间,第二水冷管设置在第二直通管与第三直通管之间,第三水冷管设置在第三直通管与第四直通管之间,第四水冷管设置在第一直通管与第四直通管之间,第一直通管、第二直通管、第三直通管和第四直通管均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温效果好,方便用户换水,节省换水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炉水冷炉盖
本技术涉及电炉
,特别涉及一种电炉水冷炉盖。
技术介绍
电炉水冷炉盖是电炉极其重要的设备之一,国内目前使用的水冷炉盖,通常是在炉盖的下端设置由钢管缠绕的水冷圈,用于降低电炉内的温度,但现有技术中只在炉盖的下端设有水冷圈,降温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炉水冷炉盖,其降温效果好,方便用户换水,节省换水时间。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一种电炉水冷炉盖,包括:炉盖本体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炉盖本体外壁和内壁上的两个冷却水道,每个所述冷却水道均包括第一水冷管、第二水冷管、第三水冷管、第四水冷管、第一直通管、第二直通管、第三直通管和第四直通管,所述炉盖本体的中心设有排烟孔,所述排烟孔外侧设有进水圈,所述进水圈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直通管、所述第二直通管、所述第三直通管和所述第四直通管间隔90度角依次设置在所述炉盖本体上,所述第一水冷管设置在所述第一直通管与所述第二直通管之间,且所述第一水冷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直通管和所述第二直通管连通,所述第二水冷管设置在所述第二直通管与所述第三直通管之间,且所述第二水冷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直通管和所述第三直通管连通,所述第三水冷管设置在所述第三直通管与所述第四直通管之间,且所述第三水冷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直通管和所述第四直通管连通,所述第四水冷管设置在所述第一直通管与所述第四直通管之间,且所述第四水冷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直通管和所述第四直通管连通,所述第一直通管、第二直通管、第三直通管和第四直通管均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进一步,所述第一水冷管、所述第二水冷管、所述第三水冷管和所述第四水冷管均为蛇形管。进一步,所述第一水冷管、所述第二水冷管、所述第三水冷管和所述第四水冷管均为环形管。进一步,所述炉盖本体内壁上还设有耐火层。进一步,所述炉盖本体的边缘处设有防火密封材料。本技术的一种电炉水冷炉盖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炉水冷炉盖,在炉盖本体的外壁和内壁上均设有冷却水道,其中,冷却水道包括第一水冷管、第二水冷管、第三水冷管、第四水冷管、第一直通管、第二直通管、第三直通管和第四直通管,使用时,将冷却水从进水口导入,则冷却水会流经第一直通管、第二直通管、第三直通管和第四直通管,进一步流经第一水冷管、第二水冷管、第三水冷管和第四水冷管,将冷却水布满了整个炉盖本体的外壁和内壁,冷却面积大,冷却效果好,也就是说电炉内降温效果好;另外,本技术将冷却水道分为四根水冷管和四根直通管,且直通管均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使得水冷管内进出水速度加快,方便用户换水,节省换水时间。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电炉水冷炉盖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电炉水冷炉盖包括:炉盖本体1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炉盖本体1外壁和内壁上的两个冷却水道,每个所述冷却水道均包括第一水冷管2、第二水冷管3、第三水冷管4、第四水冷管5、第一直通管6、第二直通管7、第三直通管8和第四直通管9,所述炉盖本体1的中心设有排烟孔10,所述排烟孔10外侧设有进水圈11,所述进水圈11上设有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所述第一直通管6、所述第二直通管7、所述第三直通管8和所述第四直通管9间隔90度角依次设置在所述炉盖本体1上,所述第一水冷管2设置在所述第一直通管6与所述第二直通管7之间,且所述第一水冷管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直通管6和所述第二直通管7连通,所述第二水冷管3设置在所述第二直通管7与所述第三直通管8之间,且所述第二水冷管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直通管7和所述第三直通管8连通,所述第三水冷管4设置在所述第三直通管8与所述第四直通管9之间,且所述第三水冷管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直通管8和所述第四直通管9连通,所述第四水冷管5设置在所述第一直通管6与所述第四直通管9之间,且所述第四水冷管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直通管6和所述第四直通管9连通,所述第一直通管6、第二直通管7、第三直通管8和第四直通管9均与所述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连通。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水冷管2、第二水冷管3、第三水冷管4、第四水冷管5、第一直通管6、第二直通管7、第三直通管8和第四直通管9的材质均为不锈钢,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上均铰接有密封盖。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冷管2、所述第二水冷管3、所述第三水冷管4和所述第四水冷管5均为蛇形管或者环形管。其中,蛇形管或者环形管的结构能够布满炉盖本体1的外壁和内壁,提高冷却面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炉盖本体1内壁上还设有耐火层。其中,耐火层为铝镁尖晶石层,铝镁尖晶石层具有良好的抗侵蚀能力、良好的热震稳定性,且耐高温。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炉盖本体1的边缘处设有防火密封材料。其中,防火密封材料可以为由膨胀石墨配制粘合剂加工而成的材料。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炉水冷炉盖,在炉盖本体1的外壁和内壁上均设有冷却水道,其中,冷却水道包括第一水冷管2、第二水冷管3、第三水冷管4、第四水冷管5、第一直通管6、第二直通管7、第三直通管8和第四直通管9,使用时,将冷却水从进水口12导入,则冷却水会流经第一直通管6、第二直通管7、第三直通管8和第四直通管9,进一步流经第一水冷管2、第二水冷管3、第三水冷管4和第四水冷管5,将冷却水布满了整个炉盖本体1的外壁和内壁,冷却面积大,冷却效果好,也就是说电炉内降温效果好;另外,本技术将冷却水道分为四根水冷管和四根直通管,且直通管均与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连接,使得水冷管内进出水速度加快,方便用户换水,节省换水时间。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炉水冷炉盖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炉水冷炉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炉盖本体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炉盖本体外壁和内壁上的两个冷却水道,每个所述冷却水道均包括第一水冷管、第二水冷管、第三水冷管、第四水冷管、第一直通管、第二直通管、第三直通管和第四直通管,所述炉盖本体的中心设有排烟孔,所述排烟孔外侧设有进水圈,所述进水圈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直通管、所述第二直通管、所述第三直通管和所述第四直通管间隔90度角依次设置在所述炉盖本体上,所述第一水冷管设置在所述第一直通管与所述第二直通管之间,且所述第一水冷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直通管和所述第二直通管连通,所述第二水冷管设置在所述第二直通管与所述第三直通管之间,且所述第二水冷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直通管和所述第三直通管连通,所述第三水冷管设置在所述第三直通管与所述第四直通管之间,且所述第三水冷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直通管和所述第四直通管连通,所述第四水冷管设置在所述第一直通管与所述第四直通管之间,且所述第四水冷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直通管和所述第四直通管连通,所述第一直通管、第二直通管、第三直通管和第四直通管均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炉水冷炉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炉盖本体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炉盖本体外壁和内壁上的两个冷却水道,每个所述冷却水道均包括第一水冷管、第二水冷管、第三水冷管、第四水冷管、第一直通管、第二直通管、第三直通管和第四直通管,所述炉盖本体的中心设有排烟孔,所述排烟孔外侧设有进水圈,所述进水圈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直通管、所述第二直通管、所述第三直通管和所述第四直通管间隔90度角依次设置在所述炉盖本体上,所述第一水冷管设置在所述第一直通管与所述第二直通管之间,且所述第一水冷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直通管和所述第二直通管连通,所述第二水冷管设置在所述第二直通管与所述第三直通管之间,且所述第二水冷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直通管和所述第三直通管连通,所述第三水冷管设置在所述第三直通管与所述第四直通管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睿吴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中天冶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