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于制冷或制热的多功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59833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11:08
一种可用于制冷或制热的多功能系统,包括燃气发电机、供热换热器与烟气热水直燃机系统,所述燃气发电机通过烟气管与所述烟气热水直燃机系统连通,所述燃气发电机的缸套水出水管的第一分支连通所述供热换热器的换热进水管,第二分支连通所述烟气热水直燃机系统的高温水进水管,所述供热换热器的换热回水管与所述烟气热水直燃机系统的高温水回水管均与所述燃气发电机的缸套水回水管连通,所述供热换热器与烟气热水直燃机系统上还连接有冷温水供水管与冷温水回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用于制冷或制热的多功能系统管路设计合理、管路简便、设备少、占地面积小,整个控制过程中能源损耗小,经济效益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用于制冷或制热的多功能系统
本技术属于能源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能为用户提供冷源或热源的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大部分城市对天然气的需求明显增加。天然气与煤相比,其对环境污染小,成本低,作为民用燃料的经济效益也大于工业燃料。与此同时,人们对生活水平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在寒冷的冬季,尤其是北方,家庭供热成了大部分家庭的必需品,在炎热的夏季,家庭供冷也有非常大的需求。现在技术中有较多利用天然气同时能为用户供冷与供热的系统,如专利文献CN203742831U公开了一种冷热电联产系统,该专利采用余热直燃机组利用发动机的余热进行制冷或制热,能源利用率较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该专利中采用散热水箱对高温缸套水散热处理,能源损耗大,发动机的高温缸套水回水的温度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整个管路系统中的设备管道更加繁多,占地面积更大。因此,设计出一套管路简单、能源利用率高的可用于制冷或制热的多功能系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管路简单,能源利用率高的可用于制冷或制热的多功能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用于制冷或制热的多功能系统,包括燃气发电机、供热换热器与烟气热水直燃机系统,所述燃气发电机通过烟气管与所述烟气热水直燃机系统连通,所述燃气发电机的缸套水出水管的第一分支连通所述供热换热器的换热进水管,第二分支连通所述烟气热水直燃机系统的高温水进水管,所述供热换热器的换热回水管与所述烟气热水直燃机系统的高温水回水管均与所述燃气发电机的缸套水回水管连通,所述供热换热器与烟气热水直燃机系统上还连接有冷温水供水管与冷温水回水管。上述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缸套水出水管与缸套水回水管之间设有一级补温管,所述缸套水回水管上设有缸套水回水换热器,所述一级补温管与缸套水回水换热器相配合将所述缸套水回水管中的缸套水回水温度控制在70-80℃。上述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缸套水回水管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缸套水回水管与一级补温管交汇处的上游,所述缸套水出水管与一级补温管连通处设有依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反馈数据控制所述一级补温管中补温水流量的电动调节三通阀。上述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缸套水回水管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缸套水回水管与一级补温管交汇处的下游,所述缸套水回水管与缸套水回水换热器连通处设有依据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反馈数据控制所述缸套水回水管中缸套水回水流向的电动调节三通阀。上述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烟气热水直燃机系统包括烟气热水直燃机与缸套水换热器,所述高温水进水管、缸套水换热器、高温水回水管依次串联,所述缸套水换热器与烟气热水直燃机之间还设有热水进水管与热水回水管。上述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燃气发电机中设有燃料涡轮增压室,所述燃料涡轮增压室上设有燃料冷却系统,所述燃料冷却系统包括由燃料冷却进液管、燃料冷却换热器与燃料冷却回液管依次串联形成的管路,所述燃料冷却换热器还连接有冷水进水管与冷水回水管。上述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燃料冷却回液管与燃料冷却进液管之间设有与燃料冷却换热器相配合将所述燃料涡轮增压室中的燃料温度控制在45-55℃的二级补温管。上述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燃料冷却进液管上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燃料冷却进液管与二级补温管交汇处的上游,所述燃料冷却回液管与二级补温管连通处设有依据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的反馈数据控制所述二级补温管中补温液流量的电动调节三通阀。上述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可用于制冷或制热的多功能系统还包括锅炉供热系统,所述锅炉供热系统包括锅炉、锅炉出水管、锅炉回水管、生活热水供水系统与供暖系统,所述锅炉出水管的第一分支连接所述生活热水供水系统,所述锅炉出水管的第二分支连接所述供暖系统;其中,所述生活热水供水系统包括由生活热水热源进水管、供水换热器、生活热水热源回水管依次串联形成的管路系统,所述供水换热器还连接客户端供水管与客户端回水管,所述生活热水热源进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锅炉出水管的第一分支连通,所述生活热水热源回水管的出水端连接所述锅炉回水管;所述供暖系统包括由供暖热源进水管、供暖换热器、供暖热源回水管依次串联形成的管路系统,所述供暖换热器还连接空调水供水管与空调水回水管,所述空调水供水管与冷温水供水管相连通,所述空调水回水管与冷温水回水管相连通,所述供暖热源进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锅炉出水管的第二分支连通,所述供暖热源回水管的出水端连接所述锅炉回水管。上述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客户端供水管与空调水供水管上设有第五温度传感器与第六温度传感器,所述锅炉出水管、生活热水供水系统与供暖系统连接处设有依据所述第五温度传感器与第六温度传感器的反馈数据控制所述锅炉出水管中高温水流量分配的电动三通调节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的可用于制冷或制热的多功能系统的烟气热水直燃机充分利用燃气发电机产生的高温烟气或高温缸套水可选择性的为用户供冷或供热,发电机产生的烟气或高温水得到有效利用,能源利用率高。2、本技术的可用于制冷或制热的多功能系统管路设计合理、管路简便、设备少、占地面积小,整个控制过程中能源损耗小,经济效益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燃气发电机;2、供热换热器;3、烟气管;4、缸套水出水管;5、换热进水管;6、高温水进水管;7、换热回水管;8、高温水回水管;9、缸套水回水管;10、冷温水供水管;11、冷温水回水管;12、一级补温管;13、缸套水回水换热器;14、第一温度传感器;15、第二温度传感器;16、烟气热水直燃机;17、缸套水换热器;18、热水进水管;19、热水回水管;20、燃料涡轮增压室;21、燃料冷却进液管;22、燃料冷却换热器;23、燃料冷却回液管;24、冷水进水管;25、冷水回水管;26、二级补温管;27、第三温度传感器;28、一号冷却塔进水管;29、一号冷却塔出回水管;30、二号冷却塔进水管;31、二号冷却塔出回水管;32、增压泵;33、三级补温管;34、第四温度传感器;301、锅炉;302、锅炉出水管;303、锅炉回水管;304、生活热水热源进水管;305、生活热水热源回水管;306、供水换热器;307、客户端供水管;308、客户端回水管;309、供暖热源进水管;310、供暖换热器;311、供暖热源回水管;312、空调水供水管;313、空调水回水管;314、第五温度传感器;315、第六温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用于制冷或制热的多功能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用于制冷或制热的多功能系统,包括燃气发电机(1)、供热换热器(2)与烟气热水直燃机系统,所述燃气发电机(1)通过烟气管(3)与所述烟气热水直燃机系统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发电机(1)的缸套水出水管(4)的第一分支连通所述供热换热器(2)的换热进水管(5),第二分支连通所述烟气热水直燃机系统的高温水进水管(6),所述供热换热器(2)的换热回水管(7)与所述烟气热水直燃机系统的高温水回水管(8)均与所述燃气发电机(1)的缸套水回水管(9)连通,所述供热换热器(2)与烟气热水直燃机系统上还连接有冷温水供水管(10)与冷温水回水管(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用于制冷或制热的多功能系统,包括燃气发电机(1)、供热换热器(2)与烟气热水直燃机系统,所述燃气发电机(1)通过烟气管(3)与所述烟气热水直燃机系统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发电机(1)的缸套水出水管(4)的第一分支连通所述供热换热器(2)的换热进水管(5),第二分支连通所述烟气热水直燃机系统的高温水进水管(6),所述供热换热器(2)的换热回水管(7)与所述烟气热水直燃机系统的高温水回水管(8)均与所述燃气发电机(1)的缸套水回水管(9)连通,所述供热换热器(2)与烟气热水直燃机系统上还连接有冷温水供水管(10)与冷温水回水管(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制冷或制热的多功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套水出水管(4)与缸套水回水管(9)之间设有一级补温管(12),所述缸套水回水管(9)上设有缸套水回水换热器(13),所述一级补温管(12)与缸套水回水换热器(13)相配合将所述缸套水回水管(9)中的缸套水回水温度控制在70-8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用于制冷或制热的多功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套水回水管(9)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4),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4)位于所述缸套水回水管(9)与一级补温管(12)交汇处的上游,所述缸套水出水管(4)与一级补温管(12)连通处设有依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4)的反馈数据控制所述一级补温管(12)中补温水流量的电动调节三通阀。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用于制冷或制热的多功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套水回水管(9)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5),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5)位于所述缸套水回水管(9)与一级补温管(12)交汇处的下游,所述缸套水回水管(9)与缸套水回水换热器(13)连通处设有依据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5)的反馈数据控制所述缸套水回水管(9)中缸套水回水流向的电动调节三通阀。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用于制冷或制热的多功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热水直燃机系统包括烟气热水直燃机(16)与缸套水换热器(17),所述高温水进水管(6)、缸套水换热器(17)、高温水回水管(8)依次串联,所述缸套水换热器(17)与烟气热水直燃机(16)之间还设有热水进水管(18)与热水回水管(19)。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用于制冷或制热的多功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发电机(1)中设有燃料涡轮增压室(20),所述燃料涡轮增压室(20)上设有燃料冷却系统,所述燃料冷却系统包括由燃料冷却进液管(21)、燃料冷却换热器(22)与燃料冷却回液管(23)依次串联形成的管路,所述燃料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熹丰旭明龙浩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新奥燃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