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468417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0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余热利用系统,用于汽车制造,所述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热源设备、水冷却循环回路、用热设备、热量回收循环回路以及控制器,所述水冷却循环回路包括设于所述热源设备内且对所述热源设备进行冷却的冷却管路、以及设于所述热源设备外的第一换热部,所述热量回收循环回路包括设于所述用热设备内的用热管路、以及设于所述用热设备外的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二换热部与所述第一换热部处于热交换的关系,所述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余热利用系统的运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换热部与第二换热部,将热源设备产生的余热,利用到用热设备中,降低了汽车制造过程中,用热、用冷的运行成本,也减少制冷系统一次性投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余热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整车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在汽车整车制造过程中,有些环节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额外对生产设备进行辅助降温,例如,车身焊接使用的电阻焊设备,在焊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焊接热,目前是通过冷却循环水,将热量收集,然后通过冷却塔将热量排放至大气中,在气温高的季节,需通过制冷机进行辅助降温,以保证电阻焊设备的正常工作及焊接质量。但是在制造过程中,有些环节需要大量的热量,例如,在涂装工艺生产过程中,需求大量的热量,以满足白车身脱脂、清洗、磷化、空调等涂装工艺要求,同时,冬季各车间也需求大量的热量,来满足工作现场的供暖需求,目前热源一般为蒸汽、天然气等。如此,在汽车整车制造过程中,一边大量的热量需及时排放,一边需求大量的热量来满足车间工艺及供暖需求,故现有的系统造成了不尽合理的能源使用架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余热利用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汽车整车制造中的调节系统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余热利用系统,用于汽车制造,所述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热源设备;水冷却循环回路,包括设于所述热源设备内且对所述热源设备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余热利用系统,用于汽车制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热源设备;水冷却循环回路,包括设于所述热源设备内且对所述热源设备进行冷却的冷却管路、以及设于所述热源设备外的第一换热部;用热设备;热量回收循环回路,包括设于所述用热设备内的用热管路、以及设于所述用热设备外的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二换热部与所述第一换热部处于热交换的关系;以及,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余热利用系统的运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利用系统,用于汽车制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热源设备;水冷却循环回路,包括设于所述热源设备内且对所述热源设备进行冷却的冷却管路、以及设于所述热源设备外的第一换热部;用热设备;热量回收循环回路,包括设于所述用热设备内的用热管路、以及设于所述用热设备外的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二换热部与所述第一换热部处于热交换的关系;以及,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余热利用系统的运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设备为电阻焊设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热设备为涂装工艺设备或室内供暖设备。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源热泵,所述水源热泵包括蒸发器以及冷凝器,所述蒸发器为所述第一换热部,所述冷凝器为所述第二换热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却循环回路上设有用以测量水温的第一测温仪;所述水冷却循环回路还包括与所述冷却管路相互串联的第一循环水泵以及与所述冷却管路并联的第一旁路,所述第一旁路上设有第一电控阀;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测温仪和所述第一循环水泵和所述第一电控阀电性连接,用以根据所述第一测温仪,控制所述第一循环水泵和所述第一电控阀。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第一辅助冷却回路,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冷却塔以及第二循环水泵;以及,第一换热装置,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第一管路设于所述水冷却循环回路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敦友管刚郭晓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