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善骏专利>正文

制热制冷通风调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39110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3 0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制热制冷通风调制器的主体翼体和安装载体之间组对形成喉部,空气从它们其间流过温度降低制造冷量输存到蓄冷箱的储冷液中,由于喉部气流速度加快产生负压,室内空气通过通风孔或管被吸出,从而产生通风换气,翼体上部布置有集热主件真空集热管或平板集热器和反射集热瓦板被太阳光照射产生热量输存到蓄热箱的储热液中,分别在蓄热箱上布置蓄热箱输入管接头、蓄热箱输出管接头和在蓄冷箱上布置蓄冷箱输出管接头、蓄冷箱输入管接头,也可以直接安装外界系统的热交换器输出热量或冷量,还可以利用少量的电能驱动导热压缩泵或和导冷压缩泵配合导热节流器或导冷节流器工作,可以在蓄热换热器或蓄冷换热器上形成较多的热量或冷量加强制热或制冷的传导效果。这样就能把风能转化成冷量后再利用和能把太阳能转化成热量后再利用。

Heating and cooling ventilation modulator

Between the main wing body of the utility model of refrigerating installation and ventilation modulator carrier group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throat, the air temperature during the flow from their cold storage to reduce the manufacturing output cold reservoir storage box, air speed due to throat negative pressure, indoor air through the ventilation hole or pipe is sucked out, so have ventilation, the upper wing body are arranged in the main pieces of thermal vacuum tube or flat plate collector and the reflection plate is set tile sunlight to generate heat transmission and heat storage liquid storage box, storage box input respectively pipe joints, pipe joints and storage box output in the cold storage box is arranged on the storage box the output pipe joint, cold storage box input pipe joint arranged in the heat storage tank, can also be directly installed outside the system output of the heat exchanger heat or cold, can also use a small amount of electrical energy to drive heat pump or compression and guid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ld compression pump, which is matched with a heat conduction throttling device or a cold conducting throttl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can form more heat or cold quantity on the regenerative heat exchanger or the cold storage heat exchanger to enhance the conduction effect of the heating or cooling. Thus, the wind energy can be converted into a cold quantity, and then the solar energy can be converted into heat and then u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制热制冷通风节能领域,是一种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的制热制冷通风调制器,能把风能转化成冷量后再利用和能把太阳能转化成热能后再利用的系统装置,适用于利用风能、太阳能制冷、制热、通风和或配套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和冷热水供水系统等联合运用,适用于在多种工况下安装,特别实用于在各种建筑物、装置、构架等上安装应用。
技术介绍
目前,还没有这种型式的制热制冷通风调制器,现有的制热制冷空调系统完全独立自成系统,动力来自一次性能源,并且现有的制热制冷空调系统运行效率低下、耗能较多;现有的太阳能热水器单个排列、自重大、分散难于制作布置,在浪费了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增加了制造和使用成本。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情况和配套本专利技术人的其他专利技术,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的制热制冷通风调制器,是能把风能化解成冷量后再利用和能把太阳能转化成热能后再利用的系统装置,适用于利用风能、太阳能制冷、制热、通风和或配套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和冷热水供水系统等联合运用,适用于在多种工况下安装,特别实用于在各种建筑物、装置、构架等上安装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要提供一种制热制冷通风调制器,是一种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的制热制冷通风调制器,能把风能转化成冷量后再利用和能把太阳能转化成热量后再利用,适用于利用风能、太阳能制冷、制热、通风和或配套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和冷热水供水系统等联合运用。本技术的制热制冷通风调制器采用以下方式实现,由保温材料1、真空集热管或平板集热器2、制冷导管3、反射集热瓦板4、集热管支持折件5、调节器壳体6、制热导管保温壳体7、制热导管8组成具有集热和集冷功能的下侧为曲面的翼体状主体;在翼体二端布置有适配的端盖,在翼体上部布置有集热主件真空集热管或平板集热器2和反射集热瓦板4,在反射集热瓦板4与调节器壳体6交接处的一侧上可以留有排水孔,用以排除翼体上侧和或反射集热瓦板4上的雨水;真空集热管或平板集热器2和反射集热瓦板4优先倾斜安装,以利于收集太阳能和导出集热;翼体下部布置有集冷主件调节器壳体6和制冷导管3。翼体和安装载体之间可以形成组对,翼体和安装载体之间组对可以形成喉部,空气也就是风从它们其间流过,由于喉部空气流速度较快会使它们其间的调节器壳体6和制冷导管3在喉部处温度降低制造冷量,为了传导产生的冷量在翼体下部内安装有制冷导管3,制冷导管3中有储冷液导冷,为了防止产生的冷量散失,在翼体内侧布置有保温材料1,为了输出制冷导管3中的冷量,制冷导管3二端分别接通导冷循环保温出管11和导冷循环保温回管12,导冷循环保温出管11和导冷循环保温回管12与蓄冷箱15构成循环把冷量输存到蓄冷箱15的储冷液中保存待用;另外可以在安装载体上的翼体和安装载体之间组对形成的喉部位置布置通风孔,由于喉部气流速度加快会产生负压,室内空气通过通风孔或通风管被吸出,从而产生通风换气,并可以通过变化通风孔大小、喉部间隙角度等改变通风效果。翼体上部布置有集热主件真空集热管或平板集热器2和反射集热瓦板4,太阳光照射真空集热管或平板集热器2和反射集热瓦板4反射太阳光照射真空集热管或平板集热器2产生热量,为了传导产生的热量在翼体上部内安装有制热导管8,制热导管8中有储热液导热,为了防止产生的热量散失,在制热导管8外布置有制热导管保温壳体7内侧布置有保温材料1,为了输出制热导管8中的热量,制热导管8二端分别接通导热循环保温出管9导热循环保温回管10,导热循环保温出管9导热循环保温回管10与蓄热箱14构成循环把热量输存到蓄热箱14的储热液中保存待用,集热管支持折件5起安装固定真空集热管或平板集热器2的作用;储热液和储冷液也可以直接利用被直接使用的水体,使用方式为日常加水被制热或制冷后放出使用,缺点是容易沉淀和结垢;为了不散失蓄热箱14中的热量在蓄热箱壳体13内布置有保温材料1,为了不散失蓄冷箱15中的冷量在蓄冷箱壳体23内布置有保温材料1。为了平衡蓄热箱14蓄冷箱15在温度变化时产生的内外压差,分别在蓄热箱14和蓄冷箱15上布置有蓄热箱安全阀16、蓄冷箱安全阀17;为了输出利用蓄热箱14蓄冷箱15中的热量和冷量,分别在蓄热箱14上布置有蓄热箱输入管接头18、蓄热箱输出管接头19和在蓄冷箱15上布置蓄冷箱输出管接头20、蓄冷箱输入管接头21,也可以不通过管接头接管对流储热液或储冷液,而在蓄热箱14储热液、蓄冷箱15储冷液中安装入与外界系统联通的热交换器,比如空调系统的冷凝器、通风换热器、热水冷水交换器,这样可以把蓄热箱14中热量或蓄冷箱15中冷量通过这些热交换器交换后输出到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冷热水系统中再利用;为了稳定工作,在制热制冷通风调制器上配置有调节器安装支架22;基于和外界各种系统配套合作协调工作,在蓄热箱14和蓄冷箱15上分别布置有蓄热温度传感器24、蓄冷温度传感器25,当蓄热箱14和蓄冷箱15内储热液或储冷液温度低于或高于设定的数值时能通过控制系统启动一些对应装置开始工作或指示,比如启动外系统加热或制冷补充本技术系统的制热或制冷不足或启动外系统吸收输出本技术系统中充裕的热量或冷量;为了加强制热制冷效果和加快制热制冷速度,可以在导热循环保温出管9、导热循环保温回管10、导冷循环保温出管11、导冷循环保温回管12上连接布置蓄热换热器26、蓄冷换热器27、导热压缩泵28、导冷压缩泵29、导热节流器30、导冷节流器31,这样可以利用少量的电能驱动导热压缩泵28或和导冷压缩泵29配合导热节流器30或和导冷节流器31工作并在蓄热换热器26或和蓄冷换热器27上形成较多的热量或和冷量,这就形如热泵系统加强了制热或制冷的传导效果和传导速度。本技术可以是一台单独工作,也可多台蓄热箱14或蓄冷箱15联通联合工作,这样可以联通构成多台网络系统,就可以用局部用户的热量或冷量的多余补充平衡另外局部用户的热量或冷量的不足,也可以参照上述方式联通其它类型方式的制热或和制冷器加入协同工作。反射集热瓦板4、集热管支持折件5、蓄热箱安全阀16、蓄冷箱安全阀17、蓄热箱输入管接头18、蓄热箱输出管接头19、蓄冷箱输出管接头20、蓄冷箱输入管接头21、蓄热温度传感器24、蓄冷温度传感器25、蓄热换热器26、蓄冷换热器27、导热压缩泵28、导冷压缩泵29、导热节流器30、导冷节流器31都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或不使用的部配件,需要使用的数量、形状大小、安装方式等不做限定。构成本技术需要配置的其他非主要部件、零件根据需要配置,形状造型、用途数量等均不做限定。组成本技术需要的部件、零件根据需要配置,形状造型、用途数量等均不做限定。综上,制热制冷通风调制器的特征是:由保温材料1、真空集热管或平板集热器2、制冷导管3、反射集热瓦板4、集热管支持折件5、调节器壳体6、制热导管保温壳体7、制热导管8组成具有集热和集冷功能的下侧为曲面的翼体,在翼体上部布置有集热主件真空集热管或平板集热器2和反射集热瓦板4,翼体下部布置有集冷主件调节器壳体6和制冷导管3;制热导管8二端分别接通导热循环保温出管9导热循环保温回管10与蓄热箱14连接,制冷导管3二端分别接通导冷循环保温出管11和导冷循环保温回管12与蓄冷箱15连接;...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热制冷通风调制器,主要由保温材料(1)、真空集热管或平板集热器(2)、制冷导管(3)、反射集热瓦板(4)、集热管支持折件(5)、调节器壳体(6)、制热导管保温壳体(7)、制热导管(8)、导热循环保温出管(9)、导热循环保温回管(10)、导冷循环保温出管(11)、导冷循环保温回管(12)、蓄热箱壳体(13)、蓄热箱(14)、蓄冷箱(15)、蓄热箱安全阀(16)、蓄冷箱安全阀(17)、蓄热箱输入管接头(18)、蓄热箱输出管接头(19)、蓄冷箱输出管接头(20)、蓄冷箱输入管接头(21)、调节器安装支架(22)、蓄冷箱壳体(23)、蓄热温度传感器(24)、蓄冷温度传感器(25)、蓄热换热器(26)、蓄冷换热器(27)、导热压缩泵(28)、导冷压缩泵(29)、导热节流器(30)、导冷节流器(31)组成,其特征是:由保温材料(1)、真空集热管或平板集热器(2)、制冷导管(3)、反射集热瓦板(4)、集热管支持折件(5)、调节器壳体(6)、制热导管保温壳体(7)、制热导管(8)组成具有制热和制冷功能的下侧为曲面的翼体,在翼体上部布置有集热主件真空集热管或平板集热器(2)和反射集热瓦板(4),翼体下部布置有集冷主件调节器壳体(6)和制冷导管(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热制冷通风调制器,主要由保温材料(1)、真空集热管或平板集热器(2)、制冷导管(3)、反射集热瓦板(4)、集热管支持折件(5)、调节器壳体(6)、制热导管保温壳体(7)、制热导管(8)、导热循环保温出管(9)、导热循环保温回管(10)、导冷循环保温出管(11)、导冷循环保温回管(12)、蓄热箱壳体(13)、蓄热箱(14)、蓄冷箱(15)、蓄热箱安全阀(16)、蓄冷箱安全阀(17)、蓄热箱输入管接头(18)、蓄热箱输出管接头(19)、蓄冷箱输出管接头(20)、蓄冷箱输入管接头(21)、调节器安装支架(22)、蓄冷箱壳体(23)、蓄热温度传感器(24)、蓄冷温度传感器(25)、蓄热换热器(26)、蓄冷换热器(27)、导热压缩泵(28)、导冷压缩泵(29)、导热节流器(30)、导冷节流器(31)组成,其特征是:由保温材料(1)、真空集热管或平板集热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善骏
申请(专利权)人:孙善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