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电倍增管的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98323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电倍增管的冷却结构,包括:腔体,所述光电倍增管设于所述腔体内;制冷片,具有冷端和热端,所述冷端与所述冷却循环腔的至少部分外侧壁通过导热硅脂层接触;导热板,其一个端部连接于所述制冷片的热端;散热片,与所述导热板的另一个端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温度恒定,保证光电信号稳定的光电倍增管冷却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电倍增管的冷却结构
本技术涉及冷却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SO2气体分析仪中光电倍增管的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光电倍增管是多重精密测量仪器的核心器件,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子、机械、化工、生物医药、核工业、天文和环境监测等各领域。而温度升高对光电倍增管的性能有显著影响,如光电倍增管的增益、击穿电压、暗计数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光电倍增管的应用范围。因此,恒定的工作温度对于光电倍增管信号稳定至关重要。现有的SO2气体分析仪,由于其光电倍增管随环境温度变化产生了背景噪声,使得SO2气体分析仪的检测数据不准确。中国文献CN204227748U公开了一种光电倍增管的冷却系统,具体公开了如下技术特征,在制冷腔内设置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固定于导冷铝片一侧,导冷铝片另一侧固定光电倍增管座;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固定于导热铝片一侧,导热铝片另一侧固定直流风扇。上述结构实现了光电倍增管的冷却,但是结构相对复杂,加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温度恒定,保证光电信号稳定的光电倍增管冷却结构。本技术的一种光电倍增管的冷却结构,包括:腔体,所述光电倍增管设于所述腔体内;制冷片,具有冷端和热端,所述冷端与所述冷却循环腔的至少部分外侧壁通过导热硅脂层接触;导热板,其一个端部连接于所述制冷片的热端;散热片,与所述导热板的另一个端部连接。进一步,与所述制冷片接触的所述腔体侧壁,其至少一部分侧壁厚度大于剩余部分。进一步,所述腔体的外壁设有保温隔热层。进一步,所述散热片的一端与所述导热板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片呈往复折叠结构。进一步,所述腔体为长方体状,所述腔体的体壁为铝质。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光电倍增管的冷却结构,使得光电倍增管的工作温度恒定,保持了光电信号的稳定,减少了因为环境温度变化而产生的背景噪声,SO2气体分析仪的检测数据更准确。本技术的光电倍增管冷却结构,构造简单,将光电倍增管设于制冷片侧的腔体外壁而形成的循环冷却腔体内,通过导热硅脂层的高导热性能,将热能传送至导热板上;进一步地,通过与制冷片接触的腔体侧壁设置为其中一部分侧壁具有较另外一部分更厚的腔壁,有利于腔体内形成空气流的定向微循环,使得光电倍增管的周壁空气流动,保证恒定的工作温度,进一步提高了其工作稳定性和光电信号的稳定性。本技术的光电倍增管冷却结构,其散热片设置为与导热板连接的主体,和与主体连接的散热翅片,上述结构能够及时将热量释放而不影响制冷片的正常工作;同时,因为该SO2气体分析仪具体应用于将多种气体测量仪设置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内,因此,散热片的结构设置应在结构相对简单的情况下,尽量增大散热表面积,因此,散热翅片采用折叠结构设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光电倍增管腔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制冷片与腔体体壁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实施例1本技术的一种光电倍增管的冷却结构,具体将上述结构应于SO2气体分析仪,参见图1和图2所示,光电倍增管设于一腔体2内,本实施例的腔体2为长方体,腔体2的一侧壁外表面通过导热硅脂层与半导体制冷片6的冷端接触,使得光电倍增管5与上述腔体2的侧壁之间形成冷却循环腔;制冷片6的热端与导热板3的一个端部连接,导热板3的另一个端部与散热片4连接,通过散热片4将热能释放出去。具体地,散热片4包括散热片本体和与本体连接的散热翅片,散热翅片呈往复折叠结构,通过增大表面积及时将热能释放而不影响制冷片的正常工作;同时,因为该SO2气体分析仪实际应用于测量多种气体的测量仪内,因此,相对的使用工作空间较小,因此,散热片的设置应尽量在结构简易的情况下,尽量增大表面积;生产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散热翅片的往复折叠宽度、高度,或每一层的散热翅片结构是否以表面积递增的方式折叠。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冷却循环腔内的气体循环,如图3所示,通过将与制冷片6接触的腔体侧壁21的其中一部分厚度设置为大于与制冷片接触的腔体侧壁的剩余部分,本实施例中,上半部分的厚度为5.0mm,下半部分的厚度为3.0mm,则在制冷片工作的过程中,下半部分的制冷速度较上半部分慢,形成腔体内的空气流动微循环,进一步提高了光电信号的稳定性。为了保证腔体内的工作温度恒定,腔体侧壁的外表面设有保温隔热层。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光电倍增管的冷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电倍增管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2),所述光电倍增管(5)设于所述腔体(2)内;制冷片(6),具有冷端和热端,所述冷端与所述腔体(2)的至少部分外侧壁通过导热硅脂层接触;导热板(3),其一个端部连接于所述制冷片(6)的热端;散热片(4),与所述导热板(3)的另一个端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电倍增管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2),所述光电倍增管(5)设于所述腔体(2)内;制冷片(6),具有冷端和热端,所述冷端与所述腔体(2)的至少部分外侧壁通过导热硅脂层接触;导热板(3),其一个端部连接于所述制冷片(6)的热端;散热片(4),与所述导热板(3)的另一个端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倍增管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制冷片(6)接触的所述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京伟高景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怡孚和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