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升旋转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90416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精度高的顶升旋转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顶升旋转台,包括承载台、滚珠丝杠、升降电机和升降齿轮组;滚珠丝杠为多个且沿承载台的周向竖直设置,滚珠丝杠的丝杠轴的顶端与承载台连接,底端设置于轴承内;升降电机和升降齿轮组位于丝杠轴的底部,升降电机通过升降齿轮组与丝杠轴的底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顶升旋转台,能够实现承载台精确地平行上下运动,并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降低了物流和仓管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升旋转台
本技术属于输送机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顶升旋转台。
技术介绍
在物流和仓管过程中,经常需要对货物的摆放位置进行移动,例如,平移、升降以及旋转货物。其中,对于货物的摆放位置升降一般会使用举升装置。但是,目前物流和仓管所使用的举升装置大都采用剪刀叉形式,没有缓冲机构,无法保护被抬货物。另外,由于其体积较大,结构较复杂,导致举升装置的精度低、成本高。并且因为举升装置无旋转机构,因此,在车前进的过程中,举升装置只能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被抬货物,而无法转轴改变货物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基于现有技术中物流和仓管所使用的举升装置的结构复杂、升降移动精度不高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顶升旋转台,本技术的顶升旋转台,包括承载台、滚珠丝杠、升降电机和升降齿轮组;所述滚珠丝杠为多个且沿所述承载台的周向竖直设置,所述滚珠丝杠的丝杠轴的顶端与承载台连接,底端设置于轴承内;所述升降电机和所述升降齿轮组位于所述丝杠轴的底部,所述升降电机通过所述升降齿轮组与所述丝杠轴的底端连接。其中,所述升降齿轮组包括丝杠齿轮和第一电机轴齿轮;所述丝杠齿轮固定于各个所述丝杠轴的底端,所述第一电机轴齿轮固定于所述升降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第一电机轴齿轮带动各个所述丝杠齿轮转动。所述升降齿轮组还进一步地包括过渡齿轮,所述过渡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轴齿轮和各个所述丝杠齿轮啮合。进一步地,还包括升降台,所述升降台的顶面设有旋转机构,所述升降台的底面与各个所述丝杠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机构与所述承载台连接,所述旋转机构带动所述承载台转动。其中,所述旋转机构进一步地包括旋转电机和旋转齿轮组,所述旋转电机固定于所述升降台的底面并且连接所述旋转齿轮组,所述旋转齿轮组与所述承载台连接。所述旋转齿轮组进一步地包括第二电机轴齿轮和平台旋转齿轮,所述第二电机轴齿轮固定于所述旋转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平台旋转齿轮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升降台的顶面,并且与所述承载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轴齿轮与所述平台旋转齿轮啮合。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底板,所述丝杠轴的底端穿过所述固定底板,所述升降电机固定于所述固定底板的顶面,所述升降齿轮组位于所述固定底板的底面。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对称地竖直固定于所述升降台和所述固定底板之间。所述缓冲机构优选地为氮气弹簧,所述氮气弹簧竖直设置,并且其底部固定于所述固定底板的上表面。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台、升降台和固定底板中心均设有用于放置导航摄像头的摄像头通孔。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采用滚珠丝杠和升降齿轮组作为传动装置,由于齿轮组和滚珠丝杠都具有较高的精度,通过升降齿轮组控制各个滚珠丝杠同步地带动承载台升降,能够实现承载台精确地平行上下运动。并且本技术的结构简单,使安装更加方便,降低了顶升旋转台的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了物流和仓管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顶升旋转台的轴测图;图2为本技术的顶升旋转台的轴测下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顶升旋转台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滚珠丝杠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顶升旋转台的上升过程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顶升旋转台的下降过程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顶升旋转台的旋转过程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承载台;2、升降台;3、平台旋转齿轮;4、第二电机轴齿轮;5、旋转电机;6、滚珠丝杠;7、缓冲机构;8、固定底板;9、升降电机;10、第一电机轴齿轮;11、过渡齿轮;12、丝杠齿轮;13、通孔;61、丝杠轴;62、丝杠螺母;63、上底板固定块;64、轴承;65、下底板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顶升旋转台包括承载台1、滚珠丝杠6、升降电机9和升降齿轮组。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滚珠丝杠6为多个且沿承载台1的周向竖直设置,滚珠丝杠6的丝杠轴61的顶端与承载台1连接,底端插到轴承64内。具体地,滚珠丝杠6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如图中所示的4个,也可以为3个或者更多,滚珠丝杠6的数量根据负载的货物重量决定,货物越重,则需要采用更多数量的滚珠丝杠6以增加承重能力。升降电机9和升降齿轮组位于丝杠轴61的底部,升降电机9通过升降齿轮组与丝杠轴61的底端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升降齿轮组可以包括丝杠齿轮12和第一电机轴齿轮10。其中,丝杠齿轮12固定于各个丝杠轴61的底端,第一电机轴齿轮10固定于升降电机9的电机轴上,第一电机轴齿轮10带动各个丝杠齿轮12转动。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升降齿轮组还进一步地包括过渡齿轮,过渡齿轮11分别与第一电机轴齿轮10和各个丝杠齿轮12啮合。由于滚珠丝杠6沿承载台1的周向设置,因此,丝杠齿轮12也沿承载台1的周向设置,因此丝杠齿轮12可以为较小的齿轮,在几个丝杠齿轮12围成的圆周中心设置较大的过渡齿轮11,使过渡齿轮11的外周与各个丝杠齿轮12的外周啮合。第一电机轴齿轮10可以如图2中所示,位于几个丝杠齿轮12围成的圆周上,并且其外周与过渡齿轮11的外周啮合,也可以位于过渡齿轮11内侧,并且其外周与过渡齿轮11的内周啮合。因此,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升降齿轮组的各个齿轮之间的啮合,实现各个齿轮的同步运动。当升降电机9转动时,升降电机9的电机轴带动第一电机轴齿轮10转动,第一电机轴齿轮10带动过渡齿轮11转动,从而控制4个丝杠齿轮12同步转动,实现4个滚珠丝杠6同步上升或下降运动。为了使结构更加紧凑并且方便各个结构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固定底板8,丝杠轴61的底端穿过固定底板8,升降电机9固定于固定底板8的顶面,升降齿轮组位于固定底板8的底面。如图4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滚珠丝杠6包括丝杠轴61、丝杠螺母62、上底板固定块63、轴承64和下底板固定块65。其中,上底板固定块63和下底板固定块65配合使用,共同作用固定固定底板8的位置,上底板固定块63和下底板固定块65分别夹住固定底板8,并且通过螺钉固定拧紧。丝杠螺母62套设于丝杠轴61上,并且位于上底板固定块63顶部,丝杠轴61的底端穿插于轴承64中,轴承64正好位于固定底板8上的轴承孔内,滚珠丝杠6的原理和螺母螺钉原理一样,丝杠螺母62正旋上升,反旋下降。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丝杠轴61固定,丝杠螺母62上下移动。轴承64位于上底板固定块63和下底板固定块65之间,丝杠螺母62依次与上底板固定块63、轴承64和下底板固定块连接,并且其移动时可以带动承载台1沿丝杠轴61的轴向上下运动。为了减小承载台1下降的惯性,保护承载台1及其上承载的货物,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多个缓冲机构7,缓冲机构7对称地竖直固定于升降台2和固定底板8之间,可以平均地减小下降运动惯性。其中,缓冲机构7可以为氮气弹簧,氮气弹簧的底部靠螺钉固定于固定底板8的顶面。当升降电机9停止工作后,载有货物的承载台1通过滚珠丝杠6下降时,会有下降的运动惯性,长期下去,底部齿轮会有损坏,其作用就是当承载台1下降停止后,接触到氮气弹簧,靠氮气弹簧的弹性来减小下降惯性。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顶升旋转台能够同时实现升降和旋转货物的作用,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升降台2,升降台2的顶面设有旋转机构,升降台2的底面与各个丝杠轴61的顶端通过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顶升旋转台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顶升旋转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台、滚珠丝杠、升降电机和升降齿轮组;所述滚珠丝杠为多个且沿所述承载台的周向竖直设置,所述滚珠丝杠的丝杠轴的顶端与承载台连接,底端设置于轴承内;所述升降电机和所述升降齿轮组位于所述丝杠轴的底部,所述升降电机通过所述升降齿轮组与所述丝杠轴的底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升旋转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台、滚珠丝杠、升降电机和升降齿轮组;所述滚珠丝杠为多个且沿所述承载台的周向竖直设置,所述滚珠丝杠的丝杠轴的顶端与承载台连接,底端设置于轴承内;所述升降电机和所述升降齿轮组位于所述丝杠轴的底部,所述升降电机通过所述升降齿轮组与所述丝杠轴的底端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旋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齿轮组包括丝杠齿轮和第一电机轴齿轮;所述丝杠齿轮固定于各个所述丝杠轴的底端,所述第一电机轴齿轮固定于所述升降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第一电机轴齿轮带动各个所述丝杠齿轮转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升旋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齿轮组还包括过渡齿轮,所述过渡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轴齿轮和各个所述丝杠齿轮啮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旋转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台,所述升降台的顶面设有旋转机构,所述升降台的底面与各个所述丝杠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机构与所述承载台连接,所述旋转机构带动所述承载台转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升旋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勇孙宇张兆东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中导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