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面自动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8333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面自动打磨装置,包括第一底座、第一直线模组、移动座、旋转定位机构、门架、下压油缸、压头、打磨机构、旋转送料机构、组合托板,先将组合托板放置在由两件相邻的轨道架上端,将铸件放置在组合托板上,当旋转送料机构转动设定角度,第一直线模组驱动移动座带动旋转定位机构移动至组合托板正下方,举升油缸回程,使得组合托板完全落在旋转定位机构上端,第一直线模组驱动移动座复位,定位机构工作将组合托板固定,下压油缸推动压头将铸件压紧进行打磨。该装置结构简单,只需要将铸件放置在组合托板上即可进行自动连续上料,而且设计有旋转定位机构对铸件进行90°旋转,从而对铸件四面进行自动打磨,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A side automatic grind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ide automatic polishing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first base, the first linear module, mobile seat, rotary positioning mechanism and a door frame, under pressure, cylinder head, grinding mechanism, rotating feeding mechanism, combination plate, the plate is placed in a combination composed of two adjacent tracks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frame, the casting placed i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upporting plate, when the rotating feeding mechanism of rotation angle setting, the first line mobile module driving block drives the rotary positioning mechanism moves to the combination plate just below, the lifting cylinder return, making the combination plate falls completely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rotation positioning mechanism, the first linear module drives the moving seat positioning mechanism will be reset, fixed plate combination, under the the pressure cylinder head castings will push pressing grinding. The device is simple in structure. It only needs to place castings on the combination pallet. It can automatically continue feeding. The rotary positioning mechanism is designed to rotate the casting 90 degrees, so that the four sides of the casting can be automatically polished, and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面自动打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侧面自动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缸体是汽车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目前发动机缸体大多数采用铸造的方式进行生产,由于浇注完后,发动机缸体表面会留有很多的飞边、浇冒口,必须去除这些飞边和浇冒口,对于铸铁件,一般直接用油锤敲掉,而铸钢件需要用气割来切除,再通过铸件打磨工把铸件上多留的飞边和浇冒口打磨干净,平整,美观。目前,发动机缸体打磨工序自动化程度不高,打磨时,往往对发动机缸体的每一个侧面依次打磨,耗时长,效率低。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侧面自动打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侧面自动打磨装置,来解决对发动机缸体每个侧面依次打磨效率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侧面自动打磨装置,包括第一底座、第一直线模组、移动座、旋转定位机构、门架、下压油缸、压头、打磨机构、旋转送料机构、组合托板,所述的第一直线模组位于第一底座上端,所述的第一直线模组与第一底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移动座位于第一直线模组上端且位于第一底座上端,所述的移动座与第一直线模组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移动座可以沿第一底座左右滑动,所述的旋转定位机构位于移动座上端,所述的旋转定位机构与移动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门架位于移动座上端,所述的门架与移动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下压油缸位于门架上端,所述的下压油缸与门架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压头位于下压油缸下端,所述的压头与下压油缸螺纹相连,所述的打磨机构数量为2件,沿所述第一底座对称布置,所述的旋转送料机构位于第一底座外侧,所述的旋转送料机构与第一底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组合托板放置于旋转送料机构上。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如下:进一步的,所述的旋转定位机构包括摆动油缸、回转套、回转轴、过渡板、定位机构,所述的摆动油缸位于第一底座内侧,所述的摆动油缸与第一底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回转套位于第一底座上端,所述的回转套与第一底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回转轴贯穿回转套且位于摆动油缸上端,所述的回转轴与摆动油缸键相连,所述的过渡板位于回转轴上端,所述的过渡板与回转轴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定位机构数量为2件,沿所述回转套呈直角布置。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机构还包括定位油缸、连接板、第一导杆、第一滑套、定位销,所述的定位油缸位于回转套外侧,所述的定位油缸与回转套通过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板位于定位油缸上端,所述的连接板与定位油缸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一导杆贯穿连接板,所述的第一导杆与连接杆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滑套位于回转套外侧且被第一导杆贯穿,所述的第一滑套与回转套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定位销位于第一导杆顶部,所述的定位销与第一导杆螺纹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的过渡板还设有定位孔,所述的定位孔贯穿过渡板。进一步的,所述的过渡板还设有第一限位头,所述的第一限位头位于过渡板上端,所述的第一限位头与过渡板螺纹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的打磨机构还包括第二底座、第二直线模组、滑座、转轴箱、转轴、砂轮、调速电机,所述的第二底座位于第一底座外侧,所述的第二底座与第一底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二直线模组位于第二底座上端,所述的第二直线模组与第二底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滑座位于第二直线模组上端且位于第二底座上端,所述的滑座与第二直线模组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滑座可以沿第二底座滑动,所述的转轴箱位于滑座上端,所述的转轴箱与滑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转轴位于转轴箱内侧,所述的转轴与转轴箱转动相连,所述的转轴贯穿砂轮,所述的砂轮与转轴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调速电机位于转轴箱外侧且位于转轴一侧,所述的调速电机与转轴箱通过螺栓相连且与转轴键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的旋转送料机构还包括第三底座、滑套、导杆、举升油缸、回转座、减速机、伺服电机、回转支承、方盒支撑座、轨道架,所述的第三底座位于第二底座外侧且位于第一底座外侧,所述的第三底座分别与第二底座和第一底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滑套位于第三底座上端,所述的滑套与第三底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导杆贯穿滑套且贯穿第三底座,所述的导杆可以沿滑套上移滑动,所述的举升油缸位于第三底座上端中心处,所述的举升油缸与第三底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回转座位于举升油缸上端且位于导杆上端,所述的回转座与举升油缸通过螺栓相连且与导杆螺纹相连,所述的减速机位于回转座内侧,所述的减速机与回转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伺服电机位于减速机下端,所述的伺服电机与减速机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回转支承位于回转座上端且位于减速机上端,所述的回转支承与回转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方盒支撑座位于回转支承上端且位于减速机上端,所述的方盒支撑座分别与回转支承和减速机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轨道架数量为4件,沿所述方盒支撑座均匀布置。进一步的,所述的轨道架还包括第一轨道板、与所述第一轨道板结构和大小均相同的第二轨道板、加强板、第二限位头,所述的第一轨道板位于方盒支撑座侧面,所述的第一轨道板与方盒支撑座焊接相连,所述的第二轨道板位于方盒支撑座侧面,所述的第二轨道板与方盒支撑座焊接相连,所述的加强板位于第一轨道板和第二轨道板之间,所述的加强板分别与第一轨道板和第二轨道板焊接相连,所述的第二限位头位于第一轨道板上端,所述的第二限位头与第一轨道板螺纹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的组合托板还包括底框、托板、限位柱、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所述的底框放置于过渡板上端,所述的托板位于底框上端,所述的托板与底框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限位柱位于托板顶部,所述的限位柱与托板焊接相连,所述的底框还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的第一限位孔贯穿底框,所述的底框还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的第二限位孔贯穿底框,定位时,1号定位机构工作,定位油缸通过连接板带动第二导杆沿滑套上移,使得与第二导杆固连的定位销穿过定位孔插入第二限位孔内,从而将组合托板固定,进而将铸件固定以防止其发生偏转;旋转时,1号定位机构工作,使得定位销与定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分离,摆动油缸带动回转轴转动90°,从而带动放置在组合托板上的铸件转动90°,2号定位机构工作,使得与第二导杆固连的定位销穿过定位孔插入第二限位孔内,从而将发动机缸体固定以防止其发生偏转,完成自动旋转。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侧面自动打磨装置,工作时,先将组合托板放置在由两件相邻的轨道架上端,设置在轨道架上的第二限位头插入第二限位孔中将组合托板定位,随后,将铸件放置在组合托板上,设置在托板上的限位柱将铸件进行限位固定,当旋转送料机构转动设定角度,使得组合托板移动至第一底座正上方时,第一直线模组驱动移动座带动旋转定位机构移动至组合托板正下方,举升油缸回程,设置在过渡板上的第一限位头插入设置在组合托板上的第一限位孔内,而第二限位头与第二限位孔分离,使得组合托板完全落在旋转定位机构上端,随后,第一直线模组驱动移动座复位,同时,定位机构工作将组合托板固定,进而将铸件固定以防止其发生偏转,随后,下压油缸推动压头将铸件压紧以防止其上下振动,第一直线模组工作即可对铸件进行送进,当铸件运送至打磨工位时,打磨机构工作时,调速电机通过转轴转轴带动砂轮高速转动,从而对铸件两侧面打磨,随后,旋转定位机构工作带动铸件转动90°,打磨机构对铸件剩余两侧面打磨。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人员只需要将铸件放置在组合托板上即可进行自动连续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侧面自动打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面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座、第一直线模组、移动座、旋转定位机构、门架、下压油缸、压头、打磨机构、旋转送料机构、组合托板,所述的第一直线模组位于第一底座上端,所述的第一直线模组与第一底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移动座位于第一直线模组上端且位于第一底座上端,所述的移动座与第一直线模组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移动座可以沿第一底座左右滑动,所述的旋转定位机构位于移动座上端,所述的旋转定位机构与移动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门架位于移动座上端,所述的门架与移动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下压油缸位于门架上端,所述的下压油缸与门架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压头位于下压油缸下端,所述的压头与下压油缸螺纹相连,所述的打磨机构数量为2件,沿所述第一底座对称布置,所述的旋转送料机构位于第一底座外侧,所述的旋转送料机构与第一底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组合托板放置于旋转送料机构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面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座、第一直线模组、移动座、旋转定位机构、门架、下压油缸、压头、打磨机构、旋转送料机构、组合托板,所述的第一直线模组位于第一底座上端,所述的第一直线模组与第一底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移动座位于第一直线模组上端且位于第一底座上端,所述的移动座与第一直线模组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移动座可以沿第一底座左右滑动,所述的旋转定位机构位于移动座上端,所述的旋转定位机构与移动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门架位于移动座上端,所述的门架与移动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下压油缸位于门架上端,所述的下压油缸与门架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压头位于下压油缸下端,所述的压头与下压油缸螺纹相连,所述的打磨机构数量为2件,沿所述第一底座对称布置,所述的旋转送料机构位于第一底座外侧,所述的旋转送料机构与第一底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组合托板放置于旋转送料机构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定位机构包括摆动油缸、回转套、回转轴、过渡板、定位机构,所述的摆动油缸位于第一底座内侧,所述的摆动油缸与第一底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回转套位于第一底座上端,所述的回转套与第一底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回转轴贯穿回转套且位于摆动油缸上端,所述的回转轴与摆动油缸键相连,所述的过渡板位于回转轴上端,所述的过渡板与回转轴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定位机构数量为2件,沿所述回转套呈直角布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面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机构还包括定位油缸、连接板、第一导杆、第一滑套、定位销,所述的定位油缸位于回转套外侧,所述的定位油缸与回转套通过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板位于定位油缸上端,所述的连接板与定位油缸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一导杆贯穿连接板,所述的第一导杆与连接杆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滑套位于回转套外侧且被第一导杆贯穿,所述的第一滑套与回转套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定位销位于第一导杆顶部,所述的定位销与第一导杆螺纹相连。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面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板还设有定位孔,所述的定位孔贯穿过渡板。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面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板还设有第一限位头,所述的第一限位头位于过渡板上端,所述的第一限位头与过渡板螺纹相连。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磨机构还包括第二底座、第二直线模组、滑座、转轴箱、转轴、砂轮、调速电机,所述的第二底座位于第一底座外侧,所述的第二底座与第一底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二直线模组位于第二底座上端,所述的第二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自马田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苏铸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