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80574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0:09
一种泥水分离装置,该装置能够替代现有活性污泥工艺中泥水分离用到的二沉池工艺单元,获得较佳的泥水分离效果,保证出水水质,并且工艺设备简单,造价低,能耗低,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其特征在于,包括泥斗,所述泥斗的上端开口覆盖消能斜板阵列,所述消能斜板阵列的上方设置有污水收集槽,所述污水收集槽的两侧槽口为溢流堰,所述污水收集槽的槽内下部设置有污水出水口,所述泥斗的底部内侧布置有污泥提取管,所述污泥提取管径向连接污泥排放立管的下端,所述污泥排放立管的下端径向连接风管,所述污泥排放立管的上端连接污泥收集槽,所述泥斗的侧壁上设置有污水进水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泥水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保行业的活性污泥工艺中的泥水分离技术,例如污水处理中A2/O工艺的污水和污泥的分离、A/O工艺中污水和污泥的分离等,特别是一种泥水分离装置,该装置能够替代现有活性污泥工艺中泥水分离用到的二沉池工艺单元。
技术介绍
泥水分离是污水处理工程中生化法中常用的工艺单元。泥水分离不好会导致出水浊度高、悬浮物高即出水不达标或者导致下一工艺单元运行负荷过高。泥水分离不好导致出水夹带污泥造成活性污泥流失等情况发生,进而影响到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效果。泥水分离效果决定着整个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本专利技术人认为,如何实现活性污泥工艺泥水分离是替代二沉池的泥水分离装置的关键所在。二沉池是现有的活性污泥工艺中泥水分离用到的工艺单元。本专利技术人发现,二沉池存在泥水分离效率低,占地面积大,构筑物及设备投资大等缺点,并且出水水质不稳定,活性污泥流失情况时有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提供一种泥水分离装置,该装置能够替代现有活性污泥工艺中泥水分离用到的二沉池工艺单元,有利于避免二沉池泥水分离工艺抗冲击能力差,出水水质不稳定,活性污泥流失,占地大,或者造价高等问题,从而获得较佳的泥水分离效果,保证出水水质,并且工艺设备简单,造价低,能耗低,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泥斗,所述泥斗的上端开口覆盖消能斜板阵列,所述消能斜板阵列的上方设置有污水收集槽,所述污水收集槽的两侧槽口为溢流堰,所述污水收集槽的槽内下部设置有污水出水口,所述泥斗的底部内侧布置有污泥提取管,所述污泥提取管径向连接污泥排放立管的下端,所述污泥排放立管的下端径向连接风管,所述污泥排放立管的上端连接污泥收集槽,所述泥斗的侧壁上设置有污水进水口。所述污泥提取管采用污泥排放花管。所述污泥排放花管的管壁上分布有通孔阵列。用三通将所述污泥排放花管、所述污泥排放立管和所述风管连接在一起。所述风管包括风机出口管、风管立管和风管横管,所述风机出口管的一端连接风机,所述风机出口管的另一端通过切断阀连接所述风管立管的上端,所述风管立管的下端连接风管横管,所述风管横管通过止回阀连接所述污泥排放立管。所述泥斗的底部下方设置有支撑。所述消能斜板阵列和所述泥斗均固定于污水处理工艺池的池壁上。所述污泥收集槽设置在污水处理工艺池的内侧上部,并连通污水处理工艺池内壁开孔管,所述污泥排放立管的上端通过污泥排放水平出口管连接污泥收集槽。所述泥斗的底部尺寸小于所述泥斗的上端开口尺寸。所述污水收集槽的两端为污水处理工艺池的池壁,所述污水出水口连接污水出水管,所述污水出水管延伸至污水处理工艺池的外部。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如下:本技术的一种泥水分离装置,能够使泥水混合物通过污水进水口进入,经过斜板消能及浅层理论原理进行泥水分离,分离后的污泥因重力作用落入泥斗,污水向上流,经过溢流堰进入污水收集槽后经污水出水口排放。本技术的泥水分离装置,其泥斗内的污泥排放主要通过鼓风机的气提作用而排放,污泥量的大小决定配套鼓风机风量的大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泥水分离装置具有以下特点:(1)结合浅池理论原理,装置的高度较小。(2)装置的表面负荷高,可达到8-12㎡/m3·h。(3)占地面积小,投资省。(4)动力消耗少。(5)配套动力设备仅有风机,设备故障率低。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本技术一种泥水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剖面示意图。图中标记列示如下:1-污泥提取管(污泥排放花管);2-污泥排放立管;3-气体止回阀;4-三通;5-消能斜板阵列;6-污水处理工艺池内壁开孔管;7-切断阀;8-风机出口管;9-污水出水管;10-污水收集槽;11-支撑;12-溢流堰;13-污水出水口;14-污泥排放水平出口管;15-污泥收集槽;16-鼓风机;17-风管横管;18-污泥排放立管入口;19-风管立管;20-污水进水口;21-泥斗;22-污水处理工艺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图1-图2)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本技术一种泥水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剖面示意图。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包括泥斗21,所述泥斗21的上端开口覆盖消能斜板阵列5,所述消能斜板阵列5的上方设置有污水收集槽10,所述污水收集槽10的两侧槽口为溢流堰12,所述污水收集槽10的槽内下部设置有污水出水口13,所述泥斗21的底部内侧布置有污泥提取管1,所述污泥提取管1径向连接污泥排放立管2的下端,所述污泥排放立管2的下端径向连接风管,所述污泥排放立管2的上端连接污泥收集槽15,所述泥斗21的侧壁上设置有污水进水口20。所述污泥提取管1采用污泥排放花管。所述污泥排放花管的管壁上分布有通孔阵列。用三通将所述污泥排放花管、所述污泥排放立管2和所述风管连接在一起。所述风管包括风机出口管8、风管立管19和风管横管17,所述风机出口管8的一端连接风机16,所述风机出口管8的另一端通过切断阀7连接所述风管立管19的上端,所述风管立管19的下端连接风管横管17,所述风管横管17通过止回阀3连接所述污泥排放立管2。所述泥斗21的底部下方设置有支撑11。所述消能斜板阵列5和所述泥斗21均固定于污水处理工艺池22的池壁上。所述污泥收集槽15设置在污水处理工艺池22的内侧上部,并连通污水处理工艺池内壁开孔管6,所述污泥排放立管2的上端通过污泥排放水平出口管14连接污泥收集槽15。所述泥斗21的底部尺寸小于所述泥斗21的上端开口尺寸。所述污水收集槽10的两端为污水处理工艺池22的池壁,所述污水出水口13连接污水出水管9,所述污水出水管9延伸至污水处理工艺池22的外部。本技术的泥水分离装置有消能斜板起到消能及浅层沉淀的作用,泥水分离效果好;排泥量的大小可以根据工艺要求进行风量控制排泥,属于能够在工程上替代二沉池的泥水分离装置。实验比较实例:替代二沉池的泥水分离装置在工程上的具体应用,其相关参数指标见表1。表1普通二沉池与泥水分离设备比较表中:A2/O表示厌氧+缺氧+好氧工艺(A:厌氧池。A:缺氧池。O:好氧池。),普通二沉池接在A2/O后面,替代二沉池的泥水分离设备即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由表1可知,处理量及处理效果类似的情况下,替代二沉池的泥水分离设备比普通二沉池节省占地、配套设备造价比普通二沉池节省。在此指明,以上叙述有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专利技术创造,但并非限制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任何没有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实质内容的对以上叙述的等同替换、修饰改进和/或删繁从简而进行的实施,均落入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泥水分离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泥斗,所述泥斗的上端开口覆盖消能斜板阵列,所述消能斜板阵列的上方设置有污水收集槽,所述污水收集槽的两侧槽口为溢流堰,所述污水收集槽的槽内下部设置有污水出水口,所述泥斗的底部内侧布置有污泥提取管,所述污泥提取管径向连接污泥排放立管的下端,所述污泥排放立管的下端径向连接风管,所述污泥排放立管的上端连接污泥收集槽,所述泥斗的侧壁上设置有污水进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泥斗,所述泥斗的上端开口覆盖消能斜板阵列,所述消能斜板阵列的上方设置有污水收集槽,所述污水收集槽的两侧槽口为溢流堰,所述污水收集槽的槽内下部设置有污水出水口,所述泥斗的底部内侧布置有污泥提取管,所述污泥提取管径向连接污泥排放立管的下端,所述污泥排放立管的下端径向连接风管,所述污泥排放立管的上端连接污泥收集槽,所述泥斗的侧壁上设置有污水进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提取管采用污泥排放花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排放花管的管壁上分布有通孔阵列。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三通将所述污泥排放花管、所述污泥排放立管和所述风管连接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包括风机出口管、风管立管和风管横管,所述风机出口管的一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薇刘雪冬赵士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能泰高科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