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纵臂式车辆悬架的连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6860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7:14
提供一种用于将纵臂(30A)联接至车辆(22)的安装位置的连接组件(42)。连接组件(42)包括连接体(44)、第一附接构件(46)、第二附接构件(48)、第一衬套组件(70)和第二衬套组件(72)。第一附接构件(46)设置在连接体(44)中并限定第一轴线(50)。第二附接构件(48)设置在连接体(44)中并限定第二轴线(58)。第一衬套组件(70)设置在连接体(44)中并将第一附接构件(46)支承在连接体(44)中。第二衬套组件(72)设置在连接体(44)中并将第二附接构件(48)支承在连接体(44)中。第一附接构件(46)的第一轴线(50)与第二附接构件(48)的第二轴线(58)以偏移距离间隔开且第一轴线(50)和第二轴线(58)沿不同的非平行方向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纵臂式车辆悬架的连接组件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5月22日提交的美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No.14/719,421的优先权。上述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引并入本文。
本主题公开涉及车辆悬架组件。更具体地,公开了一种将悬架组件的纵臂联接至车辆的车身或框架的连接组件。
技术介绍
本部分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不一定是现有技术。比如汽车之类的车辆例如通常配备有悬架组件。这样的悬架组件定位在设置于车辆上的安装位置与车轮端部组件之间。根据车辆如何构造,安装位置通常设置在车辆的车身或框架上。例如,安装位置可以设置在使用传统的框架车身结构的框架上,而安装位置也可以设置在使用无框架结构的车辆本身的车身上。车轮端部组件支承车辆的一个或更多个车轮,并且可以包括其他车辆部件,比如车轴、差速器、轮毂组件和制动器。悬架组件允许车轮端部组件相对于安装位置移动,使得车轮能够相对于车辆的车身和/或框架移动。因此,悬架组件通常改善了车辆的抓地力、操纵和乘坐舒适性。一种类型的悬架组件采用了在安装位置与车轮端部组件之间延伸的纵臂。在车辆前部使用这种构型的情况下,由于车轮端部组件在安装位置的前方,所以这种悬架组件通常被称为前臂式悬架组件。在车辆后部使用这种构型的情况下,由于车轮端部组件在安装位置的后方,所以这种悬架组件通常被称为后臂式悬架组件。纵臂通常具有枢转地联接至安装位置的第一端和枢转地联接至车轮端部组件的第二端。在车辆的车身和/或框架与纵臂或车轮端部组件之间安装有一个或更多个减振器和一个或更多个悬架弹簧。悬架弹簧将车轮端部组件朝向车轮端部组件与车辆的车身间隔开的延伸位置偏置,并且减振器提供抵抗车轮端部组件移动的阻尼力以防止悬架组件中的过度摆动。通常使用单个衬套组件来将纵臂联接至安装位置。在2007年4月24日授予Ross等人的美国专利No.7,207,583中描述了这种常规的单个衬套装置的示例。纵臂包括在第一端处的接纳筒形衬套的安装管。吊架安装在框架上,并且螺栓延伸穿过吊架和筒形衬套的中心,以将纵臂的第一端枢转地联接至框架。因此,螺栓限定纵臂的旋转轴线并且衬套由柔性材料制成,使得纵臂能够由于衬套的柔性而在竖向方向和纵向方向上相对于吊架移动有限的程度。竖向(上下)和纵向(前后)方向的这种运动可以用行程距离和速度来表示,这种运动与硬的无衬套的枢转相比提高了行驶质量。衬套的行程距离和速度是材料特定的参数并且因此是相互关联的。这些参数可以通过使用复杂的衬套几何形状来稍微调节,在衬套中形成有各种形状的空隙或其他特征,使得衬套在竖向方向上相对于纵向方向表现不同。更具体地,可以使用复杂的衬套几何形状来在竖向方向上与在纵向方向上提供不同的行程距离以及在竖向方向上与在纵向方向上提供不同的衬套弹簧刚度。然而,衬套的材料限制了行程距离差异和刚度差异的大小,并且复杂的衬套几何形状通常会增加成本并降低衬套的耐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提供了本公开的总体概述而不是其全部范围或其全部特征的全面公开。根据本主题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纵臂联接至车辆的安装位置的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体、第一附接构件和第二附接构件。第一附接构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连接体中并且限定第一轴线。第二附接构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连接体中并且限定第二轴线。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衬套组件和第二衬套组件。第一衬套组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连接体中并且将第一附接构件支承在连接体中。第二衬套组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连接体中并且将第二附接构件支承在连接体中。第一附接构件的第一轴线与第二附接构件的第二轴线以偏移距离间隔开,并且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沿不同的非平行的方向延伸。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悬架组件,该悬架组件包括上述的连接组件。悬架组件包括设置在车辆上的安装位置、车轮端部组件和纵臂。纵臂在安装位置与车轮端部组件之间延伸。纵臂包括联接至安装位置的第一端和联接至车轮端部组件的第二端。纵臂具有设置在第一端中的凹口。凹口接纳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的第一附接构件连接至安装位置,并且第二附接构件连接至纵臂。因此,连接组件将纵臂的第一端联接至车辆上的安装位置。此外,因为第一附接构件的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以偏移距离间隔开并且因为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沿不同的非平行的方向延伸,所以第一衬套组件和第二衬套组件允许纵臂相对于安装位置枢转并且允许第一附接构件和连接体在纵臂的凹口内移动。有利地,本文中所公开的连接组件可以比使用单个衬套枢转布置而可行的装置提供更大的行进距离差速和刚度差。具体地,连接组件的结构可以提供沿着第一轴线(例如,在竖向方向上)的较短的行进距离和较高的弹簧刚度,同时还提供沿着第二轴线(例如,在纵向方向上)的较长的行进距离和较低的弹簧刚度,因为沿着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的行进距离与沿着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的弹簧刚度之间的关系与单衬套设计相比更加独立(即,彼此较少地依赖)。与常规的单衬套组件相比,这提供了改进的转向响应、减小的行驶不平顺性以及增加的减振器效率。同时,可以避免与复杂衬套几何形状相关的成本和耐久性损失。附图说明通过参照结合附图考虑的以下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将会被易于体会并且将变得更好理解,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主题公开构造的示例性悬架组件的侧视立体图;图2是被示出为安装在图1所示的示例性悬架组件的纵臂上的示例性连接组件的侧视立体图;图3是图2中所示的示例性连接组件的正视立体图,其中,示例性连接组件被示出为安装在纵臂上;图4是图2中所示的示例性连接组件的侧视图,其中,示例性连接组件被示出为安装在纵臂上;图5是图2中所示的示例性连接组件的另一侧视立体图,其中,示例性连接组件已经从纵向连杆移除;图6是图5中所示的示例性连接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根据本主题公开构造的另一示例性连接组件的侧视立体图,其中,示例性连接组件包括顶部安装的缓冲器;图8是根据本主题公开构造的另一示例性连接组件的侧视立体图,其中,纵臂包括安装在凹口上的缓冲器;图9是图5中所示的示例性连接组件的连接体的侧视立体图;图10是图9中所示的连接体的侧视立体图,其中,连接体具有覆盖连接体的外表面的具有可变厚度的包覆成型缓冲器;图11是图2中所示的示例性连接组件的侧视立体图,其中,连接体相对于纵臂向上移位;以及图12是图2中所示的示例性连接组件的侧视立体图,其中,连接体相对于纵臂旋转。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在附图中,在若干个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中表示对应的部件,示出了用于车辆22的悬架组件20。现将参照附图对示例实施方式进行更全面地描述。提供了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并更全面地将本公开的范围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比如特定的部件、设备和方法的示例,以提供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更彻底的理解。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明显的是,不需要采用具体细节,示例实施方式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并且这些都不会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不会对公知的方法、公知的设备结构和公知的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为了对特定示例实施方式进行描述的目的并且不意在构成限制。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可以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术语“包括”、“包括有”、“含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纵臂式车辆悬架的连接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悬架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体;第一附接构件,所述第一附接构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连接体中,所述第一附接构件限定第一轴线;第二附接构件,所述第二附接构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连接体中,所述第二附接构件限定第二轴线;第一衬套组件,所述第一衬套组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连接体中,所述第一衬套组件将所述第一附接构件支承在所述连接体中;第二衬套组件,所述第二衬套组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连接体中,所述第二衬套组件将所述第二附接构件支承在所述连接体中;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以偏移距离间隔开;以及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沿不同的非平行的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5.22 US 14/719,4211.一种用于车辆悬架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体;第一附接构件,所述第一附接构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连接体中,所述第一附接构件限定第一轴线;第二附接构件,所述第二附接构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连接体中,所述第二附接构件限定第二轴线;第一衬套组件,所述第一衬套组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连接体中,所述第一衬套组件将所述第一附接构件支承在所述连接体中;第二衬套组件,所述第二衬套组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连接体中,所述第二衬套组件将所述第二附接构件支承在所述连接体中;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以偏移距离间隔开;以及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沿不同的非平行的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中,所述偏移距离是沿着与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垂直且与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相交的横向轴线测量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衬套组件和所述第二衬套组件各自包括一对端部和在所述一对端部之间延伸的外部面,并且其中,所述连接体绕呈邻接关系的所述第一衬套组件和所述第二衬套组件的所述外部面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衬套组件包括绕所述第一附接构件延伸的第一衬套,所述第二衬套组件包括绕所述第二附接构件延伸的第二衬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使所述连接组件产生沿着所述第二轴线测量的第一行进距离和比所述第一行进距离小且沿着所述横向轴线测量的第二行进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提供了沿着所述第二轴线测量的第一弹簧刚度和沿着所述横向轴线测量的且比所述第一弹簧刚度大的第二弹簧刚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弹簧刚度小于500牛顿/毫米且所述第二弹簧刚度大于1500牛顿/毫米。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由具有不同硬度的不同弹性体材料制成。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组件,其中,所述连接体包括第一衬套接纳部、第二衬套接纳部和桥接部分,其中,所述第一衬套接纳部限定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接纳所述第一衬套组件和所述第一附接构件且支承所述第一衬套组件和所述第一附接构件,所述第二衬套接纳部限定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接纳所述第二衬套组件和所述第二附接构件且支承所述第二衬套组件和所述第二附接构件,所述桥接部分在所述第一衬套接纳部与所述第二衬套接纳部之间延伸且将所述第一衬套接纳部和所述第二衬套接纳部互连。10.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里斯特·H·尼内杰克·W·库柏约翰·A·佩尔基
申请(专利权)人:FCA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