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正齿减速转角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6564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新型正齿减速转角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正齿减速机构和用于减速和转角的蜗轮蜗杆机构;所述正齿减速机构包括多个依次啮合的双联齿和用于将所述双联齿的动力传输至所述蜗轮蜗杆机构的出力大齿;位于前级的双联齿的齿数较少的一侧与位于后级的双联齿的齿数较多的一侧啮合。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型正齿减速转角机构,结构牢固、体积较小而且加工简便。

A new type of positive tooth deceleration angle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ovel positive geared angle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connected motor, gear reducer is used and the worm gear reducer and rotation; the spur gear reduction mechanism comprises a double gear meshing and more are used to output the double power transmission gear tooth to the worm gear; meshing tooth numbers of double side tooth side of less teeth double tooth in the front and at the rear stage. The new type of positive tooth deceleration angle mechanism with the utility model has strong structure, small volume and easy proces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正齿减速转角机构
本技术属于减速机应用领域,涉及新型正齿减速转角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自动化的服务已发展成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机械传动结构正式自动化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自动绑鞋带运动鞋装置为例,其减速箱目前大多采用体积较大的多段平行齿的传动结构。如图1所示的一种正齿减速箱,需要六段减速才能达到近400多的减速比,以满足扭矩使用及类似自锁的功能,但该类结构的减速箱体积较大,不但增加了成本也增加了制造的复杂度;图2为该减速箱的爆炸图,可见该类的减速箱的部品数量繁多、各部品的形状不规则,极大增加了制造的难度和工艺的复杂度。现亟需一种减速箱,能以较小的体积实现较高的减速比,而且制作也能较为简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正齿减速转角机构,结构牢固、体积较小而且加工简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本技术所述新型正齿减速转角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正齿减速机构和用于减速和转角的蜗轮蜗杆机构;所述正齿减速机构包括多个依次啮合的双联齿和用于将所述双联齿的动力传输至所述蜗轮蜗杆机构的出力大齿;位于前级的双联齿的齿数较少的一侧与位于后级的双联齿的齿数较多的一侧啮合。进一步地,所述蜗轮蜗杆机构包括蜗轮和蜗杆;所述蜗杆与所述出力大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蜗杆与所述出力大齿的轴孔过盈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将电机动力传输至所述正齿减速机构的电机齿轮;所述电机齿轮设在电机的输出轴上。进一步地,所述正齿减速机构包括3个所述双联齿,所述双联齿包括依次啮合的一段双联齿、二段双联齿和三段双联齿;所述一段双联齿的齿数较多的一侧与电机齿轮啮合;所述三段双联齿的齿数较少的一侧与所述出力大齿啮合。进一步地,所述正齿减速机构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双联齿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电机的壳体上。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包括上板、中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固定在所述电机的壳体上,所述中板和所述下板通过螺栓与所述上板连接;所述中板设有缺口,所述一段双联齿穿过所述缺口,并固定在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间;所述二段双联齿和所述三段双联齿固定在所述中板和所述下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上板与所述中板之间和所述中板与所述下板之间均设有用于限制相邻两个所述固定板的间距的套筒;所述套筒设在所述螺栓上。进一步地,所述双联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设有垫圈。进一步地,所述双联齿为直双联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正齿减速转角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正齿减速机构和蜗轮蜗杆机构,正齿减速机构包括多个依次啮合的双联齿和出力大齿,采用包括多个依次啮合的双联齿的正齿减速机构作为高速段减速机构、采用蜗轮蜗杆机构作为低速段减速机构,能大大减小减速转角机构的体积和简化机构的结构,有利于降低该机构的制造难度和降低该机构的制造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现有的多级正齿减速转角机构总装示意图;图2是现有的多级正齿减速转角机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正齿减速转角机构总装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正齿减速机构总装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正齿减速机构和电机爆炸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段双联齿示意图;图中:1-电机;11-电机齿轮;2-正齿减速机构;21-一段双联齿;22-二段双联齿;23-三段双联齿;24-出力大齿;3-蜗轮蜗杆机构;31-蜗轮;32-蜗杆;4-固定板;41-上板;42-中板;43-下板;5-套筒;6-垫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3~图5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新型正齿减速转角机构,包括电机1、正齿减速机构2和用于减速和转角的蜗轮蜗杆机构3。正齿减速机构2包括多个依次啮合的双联齿和用于将双联齿的动力传输至蜗轮蜗杆机构3的出力大齿24;位于前级的双联齿的齿数较少的一侧与位于后级双联齿的齿数较多的一侧啮合。采用包括多个依次啮合的双联齿的正齿减速机构2作为高速段减速机构、采用蜗轮蜗杆机构3作为低速段减速机构,能大大减小减速转角机构的体积和简化机构的结构,也能有利于降低该机构的制造难度和降低该机构的制造成本。作为一种实施例,蜗轮蜗杆机构3包括蜗轮31和蜗杆32,蜗杆32与出力大齿24的轴孔过盈连接。蜗杆32与出力大齿24连接,可以将动力从正齿减速机构2传输给蜗轮蜗杆机构3;蜗杆32与出力大齿24的轴孔过盈连接,不但能方便正齿减速转角机构的拆装,而且能简化蜗杆32和出力大齿24的相关结构,有利于降低制造的成本。本申请的新型正齿减速转角机构还包括用于将电机1动力传输至正齿减速机构2的电机齿轮11,电机齿轮11设在电机1的输出轴上。电机齿轮11与正齿减速机构2的双联齿啮合,将动力由电机1传输至正齿减速机构2。在本实施例中,正齿减速机构2包括3个双联齿,包括依次啮合的一段双联齿21、二段双联齿22和三段双联齿23;一段双联齿21的齿数较多的一侧与电机齿轮11啮合;三段双联齿23齿数较少的一侧与出力大齿24啮合。采用这样的结构时,由电机齿轮11与一段双联齿21的齿数较多的一侧啮合,实现动力的传输;一段双联齿21齿数较少的一侧与二段双联齿22齿数较多的一侧啮合,实现了减速和动力的传输;二段双联齿22齿数较少的一侧与三段双联齿23齿数较多的一侧啮合,实现了减速和动力传输;三段双联齿23的齿数较少的一侧与出力大齿24啮合,实现了动力的传输。而且,采用多个双联齿实现减速和动力的传输,相对传统的多级正齿结构,实现了传动和减速机构的结构的简化,有利于减小整个机构的体积,也有利于降低该机构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正齿减速机构2还包括用于固定双联齿的固定板4,固定板4包括上板41、中板42和下板43;上板41固定在电机1的壳体上,中板42和下板43通过螺栓与上板41进行固定;中板42上设有缺口,一段双联齿21穿过所述缺口,并固定在上板41与下板43之间;二段双联齿22和三段双联齿23固定在中板42和下板43之间。由于正齿减速机构2的齿轮部件较多,将正齿减速机构2分割成两部分,有效避免了齿轮在啮合发生干涉,还能有效稳定各个齿轮,保证正齿减速转角机构能平顺和稳定地运行。上板41与中板42之间和中板42与下板43之间设有用于限制相邻两个固定板4的间距的套筒5;套筒5设在所述螺栓上。套筒5设在所述螺栓上,有效地限制相邻两个固定板4的间距,有效防止齿轮在工作时发生干涉,也避免了由于固定板4的位移而对齿轮的运行造成影响,保证了正齿减速转角机构能平顺和稳定地运行。双联齿与固定板4之间还设有垫圈6。设置有垫圈6,能避免双联齿与固定板4之间直接接触,有效地对双联齿进行保护,保证正齿减速转角机构能高效稳定地运行。如图6所示,本申请的双联齿为直双联齿,采用直双联齿能有效降低制造的难度,简化制造的工艺,也有利于降低制造的成本。在本实施中,正齿减速机构2为高速段减速机构,通过一段双联齿21、二段双联齿22、三段双联齿23和出力大齿24依次啮合,实现了三段减速,其减速比达到了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新型正齿减速转角机构

【技术保护点】
新型正齿减速转角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正齿减速机构和用于减速和转角的蜗轮蜗杆机构;所述正齿减速机构包括多个依次啮合的双联齿和用于将所述双联齿的动力传输至所述蜗轮蜗杆机构的出力大齿;位于前级的双联齿的齿数较少的一侧与位于后级的双联齿的齿数较多的一侧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正齿减速转角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正齿减速机构和用于减速和转角的蜗轮蜗杆机构;所述正齿减速机构包括多个依次啮合的双联齿和用于将所述双联齿的动力传输至所述蜗轮蜗杆机构的出力大齿;位于前级的双联齿的齿数较少的一侧与位于后级的双联齿的齿数较多的一侧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正齿减速转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蜗杆机构包括蜗轮和蜗杆;所述蜗杆与所述出力大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正齿减速转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与所述出力大齿的轴孔过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正齿减速转角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电机动力传输至所述正齿减速机构的电机齿轮;所述电机齿轮设在电机的输出轴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新型正齿减速转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齿减速机构包括3个所述双联齿,所述双联齿包括依次啮合的一段双联齿、二段双联齿和三段双联齿;所述一段双联齿的齿数较多的一侧与电机齿轮啮合;所述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景亮赵宸林柱楷余建安彭云威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恒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