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9700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2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电机,涉及电机领域,包括机体、电机轴及与电机轴传动连接的蜗轮蜗杆减速机构,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包括塑料前端盖、塑料后端盖以及相互啮合的蜗轮、蜗杆,蜗轮包括蜗轮本体、蜗轮齿圈及蜗轮轴,蜗轮轴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塑料前端盖上设有与第一输出端配合的第一轴孔,第一输出端与第一轴孔间隙配合;塑料后端盖上设有与第二输出端配合的第二轴孔,第二输出端与第二轴孔间隙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带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电机,能减少减速机构的装配工序,降低其生产成本。

An electric motor with worm gear and worm gear reduc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tor with a worm gear reducer,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otor, which comprises a machine body, the motor shaft and connected with the motor shaft of the worm reducer, worm gear reducer comprises a plastic front cover, rear cover, plastic worm gear, meshing worm, worm gear, worm gear worm gear comprises a body and the worm shaft, worm gear shaft comprises a first output end and a second output end, the first shaft hole with a plastic front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output end, a first output end is matched with the first shaft hole clearance; plastic back cover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shaft holes and second output matched, second output end and a second shaft hole clearance with the. An electric motor with worm gear and worm gear reducer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duce the assembly process of the deceleration mechanism and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电机
本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电机。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带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直流电机中,减速机构的内部一般通过滚珠轴承来承载蜗轮的旋转运动,滚珠轴承的使用虽解决了蜗轮的支撑问题,但增加减速机构的自重,并不适用于对自重设有上限条件的场合,而且滚珠轴承的使用增加了减速机构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工序简单、制造成本低的带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电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电机,包括机体、电机轴及与电机轴传动连接的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其中,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包括塑料前端盖、塑料后端盖以及相互啮合的蜗轮、蜗杆,所述蜗轮包括蜗轮本体、蜗轮齿圈及蜗轮轴,所述蜗轮轴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塑料前端盖上设有与第一输出端配合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输出端与第一轴孔间隙配合;所述塑料后端盖上设有与第二输出端配合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输出端与第二轴孔间隙配合。优选地,所述第一输出端上设有第一轴肩,所述第二输出端上设有第二轴肩,所述蜗轮轴通过第一轴肩与第一轴孔的配合以及第二轴肩与第二轴孔的配合限制蜗轮的轴向运动。优选地,所述塑料后端盖上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与塑料后端盖一体成型,所述底座与机体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电机还包括固定塑料前端盖与塑料后端盖的螺钉,所述塑料前端盖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塑料后端盖上对应固定孔设有螺纹孔,所述螺钉穿过固定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电机还包括套设于蜗杆的末端并用于调节蜗轮和蜗杆之间间隙的调节套,所述塑料后端盖上设有通孔,所述调节套穿过通孔以套设于蜗杆的末端。优选地,所述蜗轮轴上设有动力输出孔。优选地,所述蜗轮轴的第一输出端的端面和第二输出端的端面上设有多个圆孔,所述多个圆孔沿动力输出孔的周向均布且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蜗轮为POM塑料蜗轮。优选地,所述塑料前端盖和塑料后端盖的外表面上设有筋板,所述筋板分别沿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的周向均布且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电机轴与蜗杆为一体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采用塑料前端盖和塑料后端盖,可减少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自重,并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蜗轮轴的第一输出端与塑料前端盖的第一轴孔间隙配合,蜗轮轴的第二输出端与塑料后端盖的第二轴孔间隙配合,使塑料前端盖和塑料后端盖同时支撑蜗轮并承载蜗轮的旋转运动,间隙配合保证蜗轮的正常旋转运动,同时减少减速机构的装配工序,降低其生产成本。2、通过在蜗轮轴的第一输出端上设有第一轴肩,第二输出端上设有第二轴肩,使得第一轴肩与塑料前端盖内侧第一轴孔的端面配合,限制蜗轮旋转时向塑料前端盖侧偏移;第二轴肩与塑料后端盖内侧第二轴孔的端面配合,限制蜗轮旋转时向塑料后端盖侧偏移,增加减速机构运转时的稳定性。3、通过采用塑料前端盖与底座一体成型,增加了减速机构工作时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减速机构的生产效率。4、通过在塑料前端盖上设有固定孔,塑料后端盖上设有螺纹孔,采用螺钉穿过固定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方便塑料前端盖的安装、拆卸以及减速机构内部组件的更换。5、通过在蜗杆的末端设有调节套,塑料后端盖上设有通孔,调节套插设于通孔中以调节蜗杆与蜗轮的配合间隙,减少蜗轮蜗杆配合不当时而导致长时间运转产生的损耗,进而延长减速机构的使用寿命。6、通过在蜗轮轴上设有动力输出孔,可传输减速机构的动力;通过在第一输出端的端面和第二输出端的端面上设有圆孔,圆孔沿动力输出孔的轴向均布且间隔设置,便于控制蜗轮轴加工时的外径尺寸,减小蜗轮的装配误差。7、通过采用POM塑料蜗轮,POM塑料蜗轮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降低减速机构使用中的摩擦损耗,同时,降低减速机构的自重。8、通过在塑料前端盖和塑料后端盖的外表面上分别设有筋板,且筋板分别沿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的周向均布且间隔设置,筋板增加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的疲劳强度,延长塑料前端盖和塑料后端盖的使用寿命。9、通过将电机轴和蜗杆一体成型设置,增加电机轴动力输出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带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电机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带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电机中蜗轮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带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电机中塑料前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带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电机中塑料后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标各结构名称如下:1、塑料前端盖;10、第一轴孔;11、筋板;12、固定孔;2、蜗轮;21、第一输出端;22、动力输出孔;23、第一轴肩;24、第二轴肩;25、第二输出端;211、圆孔;3、蜗杆;4、调节套;5、塑料后端盖;50、第二轴孔;51、底座;52、通孔;53、螺纹孔;6、机体;61、电机轴;7、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所述“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电机,包括机体6、电机轴61及与电机轴61传动连接的蜗轮蜗杆减速机构,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塑料前端盖1、塑料后端盖5以及相互啮合的蜗轮2、蜗杆3,蜗轮蜗杆减速机构采用塑料前端盖1和塑料后端盖5减轻自身重量,同时降低制造成本;电机轴61与蜗杆3为一体成型轴,增加电机轴61动力输出的稳定性,也提高减速机构的生产效率;蜗轮2采用POM塑料蜗轮,POM塑料蜗轮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可降低减速机构使用中的摩擦损耗,延长减速机构的使用寿命,且其自重低,适用于要求设备自重低的场合;蜗杆3与蜗轮2相互啮合,蜗轮2上设有一体成型的蜗轮轴,蜗轮轴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输出端21和第二输出端25,塑料前端盖1上设有和第一输出端21间隙配合的第一轴孔10,塑料后端盖5上设有和第二输出端25间隙配合的第二轴孔50,第一轴孔10和第二轴孔50直接承载蜗轮2的旋转运动,取代了通过滚珠轴承承载蜗轮2的方式,减小减速机构的体积,结构简单,便于安装,降低减速机构的生产成本。蜗轮2的第一输出端21靠近蜗轮2侧设有第一轴肩23,第二输出端25靠近蜗轮2侧设有第二轴肩24,通过第一输出端21插设于第一轴孔10中以使第一轴肩23与第一轴孔10的端面相贴合,第二输出端25插设于第二轴孔50中以使第二轴肩24与第二轴孔50的端面相贴合,实现蜗轮2沿蜗轮轴的轴向定位,进而保证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工作时的稳定性;蜗轮轴的几何中心线位置设有动力输出孔22,动力输出孔22的纵截面为正六边形,纵截面也可以是正四边形、正五边形等正多边形,通过设置正多边形的动力输出孔22,取代传统轴孔配合时键槽的设置方式,增加动力输出的稳定性。蜗轮轴的第一输出端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带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电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电机,包括机体、电机轴及与电机轴传动连接的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包括塑料前端盖、塑料后端盖以及相互啮合的蜗轮、蜗杆,所述蜗轮包括蜗轮本体、蜗轮齿圈及蜗轮轴,所述蜗轮轴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塑料前端盖上设有与第一输出端配合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输出端与第一轴孔间隙配合;所述塑料后端盖上设有与第二输出端配合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输出端与第二轴孔间隙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电机,包括机体、电机轴及与电机轴传动连接的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包括塑料前端盖、塑料后端盖以及相互啮合的蜗轮、蜗杆,所述蜗轮包括蜗轮本体、蜗轮齿圈及蜗轮轴,所述蜗轮轴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塑料前端盖上设有与第一输出端配合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输出端与第一轴孔间隙配合;所述塑料后端盖上设有与第二输出端配合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输出端与第二轴孔间隙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端上设有第一轴肩,所述第二输出端上设有第二轴肩,所述蜗轮轴通过第一轴肩与第一轴孔的配合以及第二轴肩与第二轴孔的配合限制蜗轮的轴向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后端盖上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与塑料后端盖一体成型,所述底座与机体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固定塑料前端盖与塑料后端盖的螺钉,所述塑料前端盖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小健潘文军马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捷昌线性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