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框架及包括其的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5832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装箱框架及包括其的集装箱,其中包括两个集装箱端框、连接两个集装箱端框的两根顶梁和两根底梁;集装箱端框包括端上梁、端下梁和连接于端上梁和端下梁之间的端侧梁,端上梁、端下梁和端侧梁均采用方形管,端上梁沿第一方向延伸,端侧梁沿第二方向延伸,顶梁沿第三方向延伸;端上梁的两端和所对应的端侧梁之间分别设置有一第一连接件,端上梁的端部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集装箱框架结构,选择方形钢管代替现有技术中的槽钢,并且重新设计了端框中各个梁的位置和尺寸比例,增加端上梁和端下梁的高度,提高集装箱框架中端框位置的结构强度和连接强度,提高集装箱框架的承载能力和可靠性。

Container frame and its containerized contain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装箱框架及包括其的集装箱
本技术涉及集装箱
,尤其涉及一种提高集装箱框架承力作用的集装箱框架及包括其的集装箱。
技术介绍
集装箱是指具有一定强度、刚度和规格专供周转使用的大型装货容器,能够装载包装或无包装货进行运输,并便于用机械设备进行装卸搬运。因此集装箱被广泛应用于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海运等等领域。并且,现有技术中,利用集装箱耐腐蚀、空间大、易获取的特点,也已经出现了一些将集装箱改造成房屋的技术。其中,集装箱的框架作为支撑集装箱的重要结构,要求具有一定的承力能力。尤其是当集装箱应用于大批量货物运输时,往往需要多个集装箱堆叠或者并排放置,多层集装箱堆叠对下层的集装箱的强度要求很高,需要能够很好地支撑住上方的集装箱;多个集装箱并排放置且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相对位移时,每个集装箱的侧面会受到其他集装箱的压力,对集装箱框架的强度要求也会变高。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集装箱框架,往往采用槽钢结构,并且各个梁之间的连接方式比较单一,其强度仍不能满足运输行业、组装成房屋或其他需要较高承力作用的场合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框架,选择方形钢管代替现有技术中的槽钢,并且重新设计了端框中各个梁的位置和尺寸比例,增加端上梁和端下梁的高度,提高集装箱框架中端框位置的结构强度和连接强度,提高集装箱框架的承载能力和可靠性。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集装箱框架,包括两个集装箱端框、连接所述两个集装箱端框的两根顶梁和两根底梁;所述集装箱端框包括端上梁、端下梁和连接于所述端上梁和端下梁之间的端侧梁,所述端上梁、端下梁和端侧梁均采用方形管,所述端上梁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端侧梁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顶梁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端上梁的两端和所对应的端侧梁之间分别设置有一第一连接件,所述端上梁的端部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对应的第一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对应的端侧梁的外侧面相连接;所述端下梁的两端和所对应的端侧梁之间分别设置有一第二连接件,所述端下梁的端部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和所对应的第二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四安装部和所对应的端侧梁的外侧面相连接;所述端侧梁的两端分别与所对应的第一连接件和所对应的第二连接件相连接。可选地,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均大于所述端侧梁的长度;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端上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突出于所述端上梁的上方;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端下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且所述第二连接件突出于所述端下梁的下方。可选地,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端上梁的长度为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的1.05~1.1倍,所述端下梁的长度为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的1.05~1.1倍。可选地,所述端上梁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为所述端侧梁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的1.1~1.4倍;所述端下梁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为所述端侧梁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的1.1~1.4倍。可选地,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连接件在所述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形成的平面中的投影完全覆盖所述端侧梁在所述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形成的平面的投影,或所述第一连接件在所述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形成的平面中的投影与所述端侧梁在所述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形成的平面的投影部分重合;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形成的平面中的投影完全覆盖所述端侧梁在所述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形成的平面的投影,或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形成的平面中的投影与所述端侧梁在所述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形成的平面的投影部分重合。可选地,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为所述端侧梁的长度的1.4~1.8倍,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为所述端侧梁的长度的1.4~1.8倍;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为所述端侧梁的长度的1.6~1.9倍;所述两个集装箱端框分别为门端框和与所述门框相对的前端框,所述前端框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在所述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形成的平面中的投影完全覆盖所述端侧梁在所述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形成的平面的投影,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形成的平面中的投影完全覆盖所述端侧梁在所述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形成的平面的投影;所述门端框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在所述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形成的平面中的投影与所述端侧梁在所述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形成的平面的投影部分重合,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端侧梁向远离所述前端框的方向突出;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形成的平面中的投影与所述端侧梁在所述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形成的平面的投影部分重合,且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端侧梁向远离所述前端框的方向突出。可选地,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端侧梁的长度为80mm~120mm;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端上梁和端下梁的长度为105mm~145mm,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长度为110mm~120mm,所述第一连接件突出于所述端上梁上方20~30mm,所述第二连接件突出于所述端下梁下方20~30mm;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端侧梁的长度为80mm~120mm,所述端上梁和端下梁的长度为80mm~120mm。可选地,所述端上梁和所述端下梁采用的方形管的壁厚为8~12mm,所述端侧梁采用的方形管的壁厚为10~14mm。可选地,还包括至少一个端部加强结构和/或至少一个内部加强结构,所述端部加强结构设置于所述集装箱框架的两端,所述内部加强结构设置于所述集装箱框架的侧面;所述端部加强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梁且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且所述第二加强筋和所述第一加强筋之间具有一30°~60°的夹角;和/或所述内部加强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三支撑梁和第四支撑梁,所述第三支撑梁和第四支撑梁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和所述第四加强筋交叉设置,且所述第三加强筋和所述第四加强筋之间的夹角为30°~60°。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集装箱,包括所述的集装箱框架。本技术所提供的集装箱框架及包括其的集装箱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装箱框架中的集装箱框架结构,选择方形钢管代替现有技术中的槽钢,并且重新设计了端框中各个梁的位置和尺寸比例,增加端上梁和端下梁的高度,提高集装箱框架中端框位置的结构强度和连接强度,提高集装箱框架的承载能力,进而提高整体集装箱的承载能力;采用该种结构的集装箱端框的集装箱不仅可以用于组装成模块化房屋,提供安全可靠的居住环境,还可以用于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海运等不同的场合。当将此种集装箱框架应用于运输行业时,即使需要多个集装箱堆叠或多个集装箱拼接,仍然可以保证集装箱的结构强度,承载更多的外力而不受损伤。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集装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集装箱框架的俯视图;图3是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集装箱框架及包括其的集装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装箱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集装箱端框、连接所述两个集装箱端框的两根顶梁和两根底梁;所述集装箱端框包括端上梁、端下梁和连接于所述端上梁和端下梁之间的端侧梁,所述端上梁、端下梁和端侧梁均采用方形管,所述端上梁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端侧梁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顶梁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端上梁的两端和所对应的端侧梁之间分别设置有一第一连接件,所述端上梁的端部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对应的第一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对应的端侧梁的外侧面相连接;所述端下梁的两端和所对应的端侧梁之间分别设置有一第二连接件,所述端下梁的端部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和所对应的第二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四安装部和所对应的端侧梁的外侧面相连接;所述端侧梁的两端分别与所对应的第一连接件和所对应的第二连接件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集装箱端框、连接所述两个集装箱端框的两根顶梁和两根底梁;所述集装箱端框包括端上梁、端下梁和连接于所述端上梁和端下梁之间的端侧梁,所述端上梁、端下梁和端侧梁均采用方形管,所述端上梁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端侧梁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顶梁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端上梁的两端和所对应的端侧梁之间分别设置有一第一连接件,所述端上梁的端部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对应的第一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对应的端侧梁的外侧面相连接;所述端下梁的两端和所对应的端侧梁之间分别设置有一第二连接件,所述端下梁的端部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和所对应的第二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四安装部和所对应的端侧梁的外侧面相连接;所述端侧梁的两端分别与所对应的第一连接件和所对应的第二连接件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框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均大于所述端侧梁的长度;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端上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突出于所述端上梁的上方;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端下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且所述第二连接件突出于所述端下梁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框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端上梁的长度为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的1.05~1.1倍,所述端下梁的长度为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的1.05~1.1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上梁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为所述端侧梁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的1.1~1.4倍;所述端下梁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为所述端侧梁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的1.1~1.4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在所述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形成的平面中的投影完全覆盖所述端侧梁在所述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形成的平面的投影,或所述第一连接件在所述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形成的平面中的投影与所述端侧梁在所述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形成的平面的投影部分重合;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形成的平面中的投影完全覆盖所述端侧梁在所述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形成的平面的投影,或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形成的平面中的投影与所述端侧梁在所述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形成的平面的投影部分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框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为所述端侧梁的长度的1.4~1.8倍,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为所述端侧梁的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克斯·阿兹利娅卢博夫·阿兹利娅
申请(专利权)人:阿兹利娅建筑有限公司阿兹利亚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