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5690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08:47
一种盖板结构,包括一把手。该把手包括一把手本体、一转轴单元、一卡勾以及一第一弹力元件。把手本体包括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以及一第一止挡部,该第一表面相反于该第二表面,该第一止挡部形成于该第一表面。转轴单元连接该把手本体。卡勾连接该转轴单元。第一弹力元件套设于该转轴单元之上,该第一弹力元件包括一第一端部以及一第二端部,其中,在一第一状态下,该第一端部抵接该第一止挡部,该第二端部抵接该第二表面。

Cover plate structure

A cover plate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a handle. The handle consists of a handle body, a rotating shaft unit, a card hook and a first elastic element. The handle body comprises a first surface, a second surface and a first stop part, and the first surface is opposite to the second surface, and the first stop part is formed on the first surface. The shaft unit connects the handle body. The card hook connects the shaft unit. The first elastic element is sleeved on the rotary shaft unit, and the first elastic element comprises a first end part and a second end part, wherein, in the first state, the first end part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stop part, and the second end part is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盖板结构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盖板结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组装方便的盖板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盖板结构一般包括一把手以及一内盖,把手具有弹力元件,当把手欲结合内盖时,需先将弹力元件套设于把手的一转轴,再将弹力元件的一端卡合于该内盖之上。然而,在组装过程中,该弹力元件容易因为自身的弹性力而弹岀脱落,造成组装者的不便,增加的组装时间以及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盖板结构,包括一把手。该把手包括一把手本体、一转轴单元、一卡勾以及一第一弹力元件。把手本体包括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以及一第一止挡部,该第一表面相反于该第二表面,该第一止挡部形成于该第一表面。转轴单元连接该把手本体。卡勾连接该转轴单元。第一弹力元件套设于该转轴单元之上,该第一弹力元件包括一第一端部以及一第二端部,其中,在一第一状态下,该第一端部抵接该第一止挡部,该第二端部抵接该第二表面。在一实施例中,该盖板结构更包括一内盖以及一饰盖。内盖包括一卡勾开口以及一第一止挡开口。该把手夹设于该内盖与该饰盖之间,该饰盖包括一取放开口,该取放开口对应该把手,其中,在一第二状态下,该第一端部穿过并抵接该第一止挡开口,该第二端部抵接该第二表面。在一实施例中,该盖板结构连接一车体盖,一腔室形成于该车体盖,其中,该内盖包括一枢接部,该枢接部枢接该车体盖,该盖板结构相对该车体盖于一第一方位以及一第二方位枢转,当该盖板结构处于该第一方位时,该腔室被开启,当该盖板结构处于该第二方位时,该腔室被关闭,该卡勾卡合该车体盖。在一实施例中,该车体盖包括一枢接槽口以及一卡合开口,该枢接部连接该枢接槽口,当该盖板结构处于该第二方位时,该卡勾卡合该卡合开口。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端部朝一第一方向延伸,该第二端部朝一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一端部垂直于该第二端部。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止挡部为一凸块,凸出于该第一表面。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止挡部为一凹槽,形成于该第一表面。在一实施例中,该转轴单元包括一第一转轴段部以及一第二转轴段部,该第一转轴段部与该第二转轴段部位于同一直线之上,该第一弹力元件套设于该第一转轴段部之上,该把手更包括一第二弹力元件,该第二弹力元件套设于该第二转轴段部之上。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另提供一种盖板结构,包括一把手。该把手包括一把手本体、一转轴单元、一卡勾以及一第一弹力元件。把手本体包括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相反于该第二表面。转轴单元连接该把手本体,该转轴单元包括一第一转轴段部以及一第一抵接面,该第一转轴段部上形成有一第一止挡凸部。卡勾连接该转轴单元。第一弹力元件套设于该第一转轴段部之上,并被约束于该第一止挡凸部与该第一抵接面之间。在一实施例中,该盖板结构更包括一内盖以及一饰盖。内盖包括一卡勾开口以及一第一止挡开口。该把手夹设于该内盖与该饰盖之间,该饰盖包括一取放开口,该取放开口对应该把手,其中,该第一弹力元件包括一第一端部以及一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穿过并抵接该第一止挡开口,该第二端部抵接该第二表面。应用本技术实施例的盖板结构,在未组装时。该第一端部抵接该第一止挡部,该第二端部抵接该第二表面,由此,该第一弹力元件被该第一止挡部限制,而防止该第一弹力元件从该转轴单元脱落。而在组装时,仅需要将该第一端部扳起插入该第一止挡开口,由于该第一止挡部在组装时邻近该第一止挡开口,因此该第一端部可顺利的被插入该第一止挡开口,而确保在组装过程中,第一弹力元件不会弹岀。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盖板结构的邻近结构。图2是显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盖板结构的爆炸图。图3A、图3B是显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把手结合弹力元件的情形。图4A是显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盖板结构的组合图。图4B是显示图4A中的4B部分放大图。图5A是显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把手。图5B是显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把手。图6A、图6B是显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把手。主要元件符号说明:M机车C盖板结构91脚踏垫101、102、103把手11把手本体111第一表面112第二表面113、113’第一止挡部12转轴单元121第一转轴段部122第二转轴段部123第一抵接面124第一止挡凸部13卡勾141第一弹力元件142第二弹力元件143第一端部144第二端部2内盖21第一止挡开口22枢接部23卡勾开口3饰盖31取放开口4车体盖41腔室42枢接槽口43卡合开口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其是显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机车M,其中,盖板结构C为车壳的一部份,设置于靠近脚踏垫91的位置。然而,上述公开并未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盖板结构C亦可以设置于机车的其他位置。参照图2,其是显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盖板结构C,包括一把手101。参照图3A、图3B,该把手101包括一把手本体11、一转轴单元12、一卡勾13以及一第一弹力元件141。把手本体11包括一第一表面111、一第二表面112以及一第一止挡部113,该第一表面111相反于该第二表面112,该第一止挡部113形成于该第一表面111。转轴单元12连接该把手本体11。卡勾13连接该转轴单元12。第一弹力元件141套设于该转轴单元12之上,该第一弹力元件141包括一第一端部143以及一第二端部144,其中,在一第一状态下(未组装状态,图3A、图3B),该第一端部143抵接该第一止挡部113,该第二端部144抵接该第二表面112。再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该盖板结构C更包括一内盖2以及一饰盖3。搭配参照图2、图4A,内盖2包括一卡勾开口23以及一第一止挡开口21。该把手101夹设于该内盖2与该饰盖3之间,该饰盖3包括一取放开口31,该取放开口31对应该把手101,其中,在一第二状态下(已组装状态、图4A、图4B),该第一端部143穿过并抵接该第一止挡开口21。此时,该第二端部144仍抵接该第二表面112(未显示)。应用本技术实施例的盖板结构,在未组装时。该第一端部143抵接该第一止挡部113,该第二端部144抵接该第二表面112,由此,该第一弹力元件141被该第一止挡部113限制,而防止该第一弹力元件141从该转轴单元12脱落。而在组装时,仅需要将该第一端部143扳起插入该第一止挡开口21,由于该第一止挡部113在组装时邻近该第一止挡开口21,因此该第一端部143可顺利的被插入该第一止挡开口21,而确保在组装过程中,第一弹力元件141不会弹岀。再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该盖板结构C连接一车体盖4,一腔室41形成于该车体盖4,其中,搭配参照图2、图4A,该内盖2包括一枢接部22,该枢接部22枢接该车体盖4,该盖板结构C相对该车体盖4于一第一方位以及一第二方位枢转。当该盖板结构C处于该第一方位时,该腔室41被开启。当该盖板结构C处于该第二方位时,该腔室41被关闭,此时,该卡勾13卡合该车体盖4。具体而言,该车体盖包括一枢接槽口42以及一卡合开口43,该枢接部22连接该枢接槽口42。而,当该盖板结构C处于该第二方位时,该卡勾13卡合该卡合开口43。当使用者欲开启该腔室41时,使用者通过该取放开口31而触及该把手101,并拉动该把手101,使该卡勾13脱离该卡合开口43,而开启该腔室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盖板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把手,包括:一把手本体,包括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以及一第一止挡部,该第一表面相反于该第二表面,该第一止挡部形成于该第一表面;一转轴单元,连接该把手本体;一卡勾,连接该转轴单元;以及一第一弹力元件,套设于该转轴单元之上,该第一弹力元件包括一第一端部以及一第二端部,其中,在一第一状态下,该第一端部抵接该第一止挡部,该第二端部抵接该第二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把手,包括:一把手本体,包括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以及一第一止挡部,该第一表面相反于该第二表面,该第一止挡部形成于该第一表面;一转轴单元,连接该把手本体;一卡勾,连接该转轴单元;以及一第一弹力元件,套设于该转轴单元之上,该第一弹力元件包括一第一端部以及一第二端部,其中,在一第一状态下,该第一端部抵接该第一止挡部,该第二端部抵接该第二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内盖,包括一卡勾开口以及一第一止挡开口;以及一饰盖,该把手夹设于该内盖与该饰盖之间,该饰盖包括一取放开口,该取放开口对应该把手,其中,在一第二状态下,该第一端部穿过并抵接该第一止挡开口,该第二端部抵接该第二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盖板结构连接一车体盖,一腔室形成于该车体盖,其中,该内盖包括一枢接部,该枢接部枢接该车体盖,该盖板结构相对该车体盖于一第一方位以及一第二方位枢转,当该盖板结构处于该第一方位时,该腔室被开启,当该盖板结构处于该第二方位时,该腔室被关闭,该卡勾卡合该车体盖。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车体盖包括一枢接槽口以及一卡合开口,该枢接部连接该枢接槽口,当该盖板结构处于该第二方位时,该卡勾卡合该卡合开口。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育宏杨武雄林松昆
申请(专利权)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