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建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551955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0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充电系统包括充电电路、控制电路、保护电路及通断控制电路,保护电路和通断控制电路同时与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控制充电电路运行,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充电系统采用了DSP控制器,设计了智能充电系统充电电路和控制电路,实现较高的充电效率,延长蓄电池组的循环使用寿命,实现了蓄电池充电的快速性和智能性,安全可靠,简化了人们的实际操作,方便使用者使用。

An intelligent charging system for new energy electric vehicle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new energy electric vehicle smart charging system, charging system comprises a charging circuit, control circuit, protection circuit and an on-off control circuit, protection circuit and an on-off control circuit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 circuit, the control circuit controls the charging circuit, the charging system of the invention is adopted in the design of the DSP controller is designed. Intelligent charging system charging circuit and control circuit, to achieve higher charge efficiency, prolongi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battery cycle group, to achieve a rapid and intelligent battery charging, safe and reliable, the actual operation is simplified by people, is convenient for the user to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设备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车用能源日趋紧张及价格上涨的局面,迫使汽车研究和制造行业加大了对汽车新能源研究和开发的力度。因此以开发和推广电动车、多种代用燃料汽车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汽车”工程在世界范围内展开。而电动汽车的出现,对节能与环保方面的意义是重大的。这种被称为“零排放”的汽车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与此同时,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动力电池及其充电技术的开发一直是电动汽车技术研究的重点,无论哪一种结构的电动汽车都离不开动力电池的充电,动力电池的应用都存在补充电能的必要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充电系统包括充电电路、控制电路、保护电路及通断控制电路,保护电路和通断控制电路同时与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控制充电电路运行。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充电电路三相电经由D05-D10组成的整流桥接电感Lb,电感Lb经电容C1接地,电感Lb经二极管D0接电感Lf,电感Lb接晶体管Q1的集电极,晶体管Q1的发射极接晶体管Q3的集电极,晶体管Q3的发射极接地,二极管D1并联在晶体管Q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电容CP1并联在二极管D1两端,二极管D2并联在晶体管Q3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电容CP3并联在二极管D2两端,晶体管Q1的发射极经电感Lr接变压器T1,电感Lb接晶体管Q2的集电极,晶体管Q2的发射极接晶体管Q4的集电极,晶体管Q4的发射极接地,电感Lb经二极管Q3接二极管D4,二极管D4接地,电容CP2并联在二极管D3两端,电容CP4并联在二极管D4两端,二极管D3接变压器T1,变压器T1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D01-D04组成的整流桥接晶体管Q5的集电极和发射极,晶体管Q5的集电极接电感Lf,晶体管Q5的发射极接地,电感Lf输出端一端接地,电感Lf输出端另一端经电容C2接地,电容C2两端接待充电电池正负极。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控制电路中芯片U1的RS端口接芯片U3的RST端口,同时芯片U1的RS端口经电阻R1接地,芯片U3的WD端口经二极管D1接按键SW-PB,同时二极管D1接芯片U3的MR端口,芯片U1的XTAL1/CLKIN端口接芯片U2的OUT端口,芯片U1的PS端口接芯片U4的CE端口,芯片U1的CAP6的端口接晶体管Q1的基极,晶体管Q1的集电极接电源,同时晶体管Q1的集电极经电阻R1接芯片U1的T3PWM端口,晶体管Q1的发射极接芯片U1的T3PWM端口,温度传感器DS1820的接地端接地,温度传感器DS1820的电源端接电源,同时温度传感器DS1820的输出端接芯片U1的T3PWM端口。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保护电路包括温度保护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温度保护电路中芯片U5的电源端接电源,芯片U5的接地端接地,芯片U5的输出端经电阻R1接双路运算放大器LF353D的正输入端,双路运算放大器LF353D输出端经电阻R3接电阻R2,电阻R2接地,同时电阻R3接双路运算放大器LF353D,双路运算放大器LF353D的输出端经电阻R4接芯片U1的ADCIN05端口;过流保护电路中芯片U6的5端口接芯片U1的PDPINTA端口,芯片U6的3端口经二极管D1接运算放大器74LS05,同时二极管D1经电阻R1接电容C1,电阻R1接电源,运算放大器74LS05接光电耦合器TLP521-1,光电耦合器TLP521-1的输出端接芯片U8的IO端口。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通断控制电路中芯片U7的K端口经运算放大器74LS05接芯片U1的PWM1端口,芯片U7的A端口经电阻R1接电源,芯片U7的OUT端口接芯片U8的VIN+端口,芯片U7的VCC端口和EN端口同时接电源,芯片U7的GND端口接地,芯片U8的VIN-端口经电阻R2接电源VCC,芯片U8的VE端口、VG端口及VCE端口分别接充电电路中晶体管的集电极、基极和发射极。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芯片U1采用TMS320LF2407型单片机,芯片U2采用MAX706PESA型复位芯片,芯片U3采用XTAL1型晶振,芯片U4采用IS61LV6416型存储器,所述芯片U5采用LM35型温度传感器,所述芯片U6采用6N136型高速光耦,所述芯片U7采用6N137型单通道的高速光耦合器,所述芯片U8采用EXB481-2型晶体管驱动电路。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充电系统采用了DSP控制器,设计了智能充电系统充电电路和控制电路,实现较高的充电效率,延长蓄电池组的循环使用寿命,实现了蓄电池充电的快速性和智能性,安全可靠,简化了人们的实际操作,方便使用者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充电电路图。图2为控制电路图。图3为温度保护电路图。图4为过流保护电路图。图5为通断控制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充电系统包括充电电路、控制电路、保护电路及通断控制电路,保护电路和通断控制电路同时与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控制充电电路运行。所述充电电路三相电经由D05-D10组成的整流桥接电感Lb,电感Lb经电容C1接地,电感Lb经二极管D0接电感Lf,电感Lb接晶体管Q1的集电极,晶体管Q1的发射极接晶体管Q3的集电极,晶体管Q3的发射极接地,二极管D1并联在晶体管Q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电容CP1并联在二极管D1两端,二极管D2并联在晶体管Q3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电容CP3并联在二极管D2两端,晶体管Q1的发射极经电感Lr接变压器T1,电感Lb接晶体管Q2的集电极,晶体管Q2的发射极接晶体管Q4的集电极,晶体管Q4的发射极接地,电感Lb经二极管Q3接二极管D4,二极管D4接地,电容CP2并联在二极管D3两端,电容CP4并联在二极管D4两端,二极管D3接变压器T1,变压器T1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D01-D04组成的整流桥接晶体管Q5的集电极和发射极,晶体管Q5的集电极接电感Lf,晶体管Q5的发射极接地,电感Lf输出端一端接地,电感Lf输出端另一端经电容C2接地,电容C2两端接待充电电池正负极。所述控制电路中芯片U1的RS端口接芯片U3的RST端口,同时芯片U1的RS端口经电阻R1接地,芯片U3的WD端口经二极管D1接按键SW-PB,同时二极管D1接芯片U3的MR端口,芯片U1的XTAL1/CLKIN端口接芯片U2的OUT端口,芯片U1的PS端口接芯片U4的CE端口,芯片U1的CAP6的端口接晶体管Q1的基极,晶体管Q1的集电极接电源,同时晶体管Q1的集电极经电阻R1接芯片U1的T3PWM端口,晶体管Q1的发射极接芯片U1的T3PWM端口,温度传感器DS1820的接地端接地,温度传感器DS1820的电源端接电源,同时温度传感器DS1820的输出端接芯片U1的T3PWM端口。所述保护电路包括温度保护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温度保护电路中芯片U5的电源端接电源,芯片U5的接地端接地,芯片U5的输出端经电阻R1接双路运算放大器LF353D的正输入端,双路运算放大器LF353D输出端经电阻R3接电阻R2,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充电系统包括充电电路、控制电路、保护电路及通断控制电路,保护电路和通断控制电路同时与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控制充电电路运行;所述充电电路三相电经由D05‑D10组成的整流桥接电感Lb,电感Lb经电容C1接地,电感Lb经二极管D0接电感Lf,电感Lb接晶体管Q1的集电极,晶体管Q1的发射极接晶体管Q3的集电极,晶体管Q3的发射极接地,二极管D1并联在晶体管Q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电容CP1并联在二极管D1两端,二极管D2并联在晶体管Q3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电容CP3并联在二极管D2两端,晶体管Q1的发射极经电感Lr接变压器T1,电感Lb接晶体管Q2的集电极,晶体管Q2的发射极接晶体管Q4的集电极,晶体管Q4的发射极接地,电感Lb经二极管Q3接二极管D4,二极管D4接地,电容CP2并联在二极管D3两端,电容CP4并联在二极管D4两端,二极管D3接变压器T1,变压器T1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D01‑D04组成的整流桥接晶体管Q5的集电极和发射极,晶体管Q5的集电极接电感Lf,晶体管Q5的发射极接地,电感Lf输出端一端接地,电感Lf输出端另一端经电容C2接地,电容C2两端接待充电电池正负极;所述控制电路中芯片U1的RS端口接芯片U3的RST端口,同时芯片U1的RS端口经电阻R1接地,芯片U3的WD端口经二极管D1接按键SW‑PB,同时二极管D1接芯片U3的MR端口,芯片U1的XTAL1/CLKIN端口接芯片U2的OUT端口,芯片U1的PS端口接芯片U4的CE端口,芯片U1的CAP6的端口接晶体管Q1的基极,晶体管Q1的集电极接电源,同时晶体管Q1的集电极经电阻R1接芯片U1的T3PWM端口,晶体管Q1的发射极接芯片U1的T3PWM端口,温度传感器DS1820的接地端接地,温度传感器DS1820的电源端接电源,同时温度传感器DS1820的输出端接芯片U1的T3PWM端口;所述保护电路包括温度保护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温度保护电路中芯片U5的电源端接电源,芯片U5的接地端接地,芯片U5的输出端经电阻R1接双路运算放大器LF353D的正输入端,双路运算放大器LF353D输出端经电阻R3接电阻R2,电阻R2接地,同时电阻R3接双路运算放大器LF353D,双路运算放大器LF353D的输出端经电阻R4接芯片U1的ADCIN05端口;过流保护电路中芯片U6的5端口接芯片U1的PDPINTA端口,芯片U6的3端口经二极管D1接运算放大器74LS05,同时二极管D1经电阻R1接电容C1,电阻R1接电源,运算放大器74LS05接光电耦合器TLP521‑1,光电耦合器TLP521‑1的输出端接芯片U8的IO端口;所述通断控制电路中芯片U7的K端口经运算放大器74LS05接芯片U1的PWM1端口,芯片U7的A端口经电阻R1接电源,芯片U7的OUT端口接芯片U8的VIN+端口,芯片U7的VCC端口和EN端口同时接电源,芯片U7的GND端口接地,芯片U8的VIN‑端口经电阻R2接电源VCC,芯片U8的VE端口、VG端口及VCE端口分别接充电电路中晶体管的集电极、基极和发射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充电系统包括充电电路、控制电路、保护电路及通断控制电路,保护电路和通断控制电路同时与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控制充电电路运行;所述充电电路三相电经由D05-D10组成的整流桥接电感Lb,电感Lb经电容C1接地,电感Lb经二极管D0接电感Lf,电感Lb接晶体管Q1的集电极,晶体管Q1的发射极接晶体管Q3的集电极,晶体管Q3的发射极接地,二极管D1并联在晶体管Q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电容CP1并联在二极管D1两端,二极管D2并联在晶体管Q3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电容CP3并联在二极管D2两端,晶体管Q1的发射极经电感Lr接变压器T1,电感Lb接晶体管Q2的集电极,晶体管Q2的发射极接晶体管Q4的集电极,晶体管Q4的发射极接地,电感Lb经二极管Q3接二极管D4,二极管D4接地,电容CP2并联在二极管D3两端,电容CP4并联在二极管D4两端,二极管D3接变压器T1,变压器T1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D01-D04组成的整流桥接晶体管Q5的集电极和发射极,晶体管Q5的集电极接电感Lf,晶体管Q5的发射极接地,电感Lf输出端一端接地,电感Lf输出端另一端经电容C2接地,电容C2两端接待充电电池正负极;所述控制电路中芯片U1的RS端口接芯片U3的RST端口,同时芯片U1的RS端口经电阻R1接地,芯片U3的WD端口经二极管D1接按键SW-PB,同时二极管D1接芯片U3的MR端口,芯片U1的XTAL1/CLKIN端口接芯片U2的OUT端口,芯片U1的PS端口接芯片U4的CE端口,芯片U1的CAP6的端口接晶体管Q1的基极,晶体管Q1的集电极接电源,同时晶体管Q1的集电极经电阻R1接芯片U1的T3PWM端口,晶体管Q1的发射极接芯片U1的T3PWM端口,温度传感器DS18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
申请(专利权)人:张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