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杂交稻育种的技术,特别是一种。
技术介绍
普通“三系”杂交稻不育系的培育技术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育种时间长,一般从两个保持系亲本杂交到新不育系稳定至少需要5~6年时间,而且工作量巨大,收效甚微;其二、是由于微效恢复基因(对不育性状能产生一定的恢复作用的基因)的存在和干扰,在保持系回交转育前或转育初期,很难判断保持系对不育性的保持力,为此育种工作者不得不花费大量的宝贵时间,采用定时镜检花粉粒和套袋自交检测等手段来判断其保持能力。即便如此,由于非生物因子的相互影响,还是很难确保育成的不育系的不育度达到应用标准。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分子标记方法是实现作物快速、高效育种的手段。它不受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结果可靠,其技术的核心是获得与育种目标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通过PCR技术实现其辅助育种的目标。就水稻作物而言,现已获得了不少与质量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杂交水稻方面,通过许多努力也获得了水稻野败雄性不育细胞质性状的分子标记。由于该类标记位于细胞质内,不可能用于保持系的分子标记选育。目前,还没有用于“三系”杂交稻中的保持系性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分子标记快速培育“三系”杂交稻不育系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以待改良的保持系为母本和另一亲本为父本,进行常规有性杂交,并将杂种一代自交一次,获得F↓[2]代分离群体,并进行种植;2)、利用分子标记技术,以序列1:5’CTTCACTTATGAGCTCAAGG3’和序列2:5’CGACTGAAGTCTTCAACTGAC3’为特定的分子标记,对上述植株苗期实施分子标记辅助选育;3)、选取分子标记反应为阳性的单株,待此单株抽穗时将其套袋自交;成熟后,选取若干个相对综合性状好的套袋单株进行收种并种植;4)、然后重复步骤2)至步骤3),得纯合单株;5)、选取一个野败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川,粱永恒,竺锡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