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孝兵专利>正文

一种轿厢外置式客运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3443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轿厢外置式客运电梯,包括位于阳台正前方的支撑管,支撑管内设有竖直导轨,竖直导轨上设有沿竖直导轨升降的升降滑车,支撑管内顶部设有曳引电机,曳引电机连接有曳引轮,曳引轮上绕有曳引绳,曳引绳的一端与升降滑车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对重,支撑管与阳台之间设有轿厢,升降滑车连接有支撑件,支撑件由支撑管内延伸至支撑管外且与轿厢连接固定,每层楼的阳台均设有与轿厢对应布置的电梯门。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有效克服旧楼加装电梯的问题。

An external passenger elevator for ca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ar external passenger elevator, which comprises a supporting tube is located in front of the balcony, the supporting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vertical guide rail, vertical guide rail is provided with a lifting pulley along the vertical guide rail and the support tube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traction motor, traction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traction wheel and the traction wheel is wound with a traction rope. One end of the traction ro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lifting pulley,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a counterweight, the ca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upport tube and the balcony, lifting pulley connected with the support, support from the support pipe extends to the support tube an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car, the elevator door of each floor balcony are equipp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layout with the car the.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can effectively overcome the problem of installing the elevator in the old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轿厢外置式客运电梯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轿厢外置式客运电梯。
技术介绍
在民用建筑工程中,垂直升降电梯均是轿箱在井道内,且被直接曳引的电梯,有些室内的电梯井道是敞开的,但轿箱还是被直接曳引的。而对于旧住宅楼加装的垂直升降电梯,轿箱也是在井道内的,只是井道结构有多种型式,如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旧楼加装这种电梯虽然满足了方便上下楼的基本功能,但也同时造成如下负面影响:一、加装电梯井道外围长宽尺寸普遍在2.2m-2.5m,紧贴楼房建设,严重影响住宅通风和采光,影响窗外视野,降低居住舒适度。二、加装电梯井道体量较大,外观突兀,与楼房很难做到协调,对楼房外立面效果产生较大的破坏,进而影响小区整体景观。三、很多旧楼由于结构原因,加装电梯只能在楼梯中间平台平层,不能直达楼层,使电梯功能打了折扣。甚至有很多旧楼根本无法加装现有形式的电梯。四,加装电梯基础紧贴原楼房基础,施工时会扰动旧楼基础,并增加电梯基础施工的难度。五、加装电梯井由于与旧楼楼体有不均匀沉降,因此电梯井与旧楼连接问题较多,处理不好会对两者结构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现在旧楼加装电梯也有其它轿箱露天的方法,如专利“CN90108663.0,用加装墙外电梯改善上下楼的方法”,但该方法存在很多无法克服的技术难点,可操作性不强。以上存在的问题是造成现有很多旧楼无法加装电梯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当下需要一种创新的电梯模式来填补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轿厢外置式客运电梯,可有效克服旧楼加装电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轿厢外置式客运电梯,包括位于阳台正前方的支撑管,支撑管内设有竖直导轨,竖直导轨上设有沿竖直导轨升降的升降滑车,支撑管内顶部设有曳引电机,曳引电机连接有曳引轮,曳引轮上绕有曳引绳,曳引绳的一端与升降滑车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对重,支撑管与阳台之间设有轿厢,升降滑车连接有支撑件,支撑件由支撑管内延伸至支撑管外且与轿厢连接固定,每层楼的阳台均设有与轿厢对应布置的电梯门。所述支撑管上设有竖直缝隙,支撑件由该竖直缝隙从支撑管内延伸至支撑管外,竖直缝隙上设有相对布置的两个弹性密封,支撑件被夹于两个弹性密封之间。所述电梯门顶部设有活动挡雨板,活动挡雨板朝向阳台外侧。所述轿厢的顶端设有顶触板,轿厢的底端设有底触板,顶触板和底触板均连接有安全触发开关。所述阳台的前方地面设有地坑,地坑正对于轿厢布置,支撑管的底端固定于地坑底部,地坑周圈设有防护墙。所述支撑管的顶端设有带隔热层的防护帽,防护帽上设有避雷针,支撑管的侧壁设有多个检修窗。所述支撑管的底部通过底座固定于地坑底面,支撑管与阳台之间设有连接架。所述竖直导轨设有两对,分布于升降滑车的两侧,升降滑车的两侧均设有两组导轮,位于升降滑车同侧的两组导轮沿同一对竖直导轨滑动,升降滑车与竖直导轨之间还设有刹车卡钳。所述支撑管内底部设有正对于对重布置的对重缓冲器,地坑上设有正对于轿厢布置的轿厢缓冲器。所述支撑管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支撑管的制材料为钢材或合金材料,支撑管的外壁设有保温隔热层。本专利技术施工较为方便,支撑管和大部分部件可在工厂内制作,可分段制作现场安装,电梯整体重量不超过10T,只需埋深浅的扩大基础或一根预制桩便可满足承载要求,施工时桩基础距旧楼较远,不会影响旧楼基础。运行时曳引电机迁引支撑管内的升降滑车,升降滑车带动外置的轿箱完成升降工作。此电梯的支撑管的管径可以缩小至0.9m左右,电梯不用时轿箱停在地面,这样对二楼以上住户通风采光的影响会很小,还可将支撑管外表进行各种风格的装饰,比如树干形、华表形等,将会形成一种较为舒适的视觉效果。支撑管与旧楼之间的连接架还可适应基础沉降。由于支撑柱与楼梯相互隔离,在发生火灾时,电梯可作为逃生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轿厢与升降滑车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升降滑车与轿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竖直缝隙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阳台,2-支撑管,21-竖直缝隙,22-防护帽,23-避雷针,24-检修窗,25-底座,26-连接架,3-竖直导轨,4-升降滑车,41-导轮,42-刹车卡钳,5-曳引电机,6-曳引轮,7-曳引绳,8-对重,9-轿厢,10-支撑件,11-电梯门,12-弹性密封,13-活动挡雨板,14-顶触板,15-底触板,16-地坑,17-防护墙,18-对重缓冲器,19-轿厢缓冲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轿厢外置式客运电梯,包括位于阳台1正前方的支撑管2,支撑管2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支撑管2的制材料为钢材或合金材料,可保证足够的支撑强度即可,支撑管2的外壁设有保温隔热层。支撑管2内设有竖直导轨3,竖直导轨3上设有沿竖直导轨3升降的升降滑车4,支撑管2内顶部设有曳引电机5,曳引电机5连接有曳引轮6,曳引轮6上绕有曳引绳7,曳引绳7的一端与升降滑车4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对重8,曳引电机5通过曳引轮6和曳引绳7即可驱动升降滑车4升降。竖直导轨3设有两对,分布于升降滑车4的两侧,升降滑车4的两侧均设有两组导轮41,位于升降滑车4同侧的两组导轮41沿同一对竖直导轨3滑动,该结构稳定,升降滑车4滑动平稳。升降滑车4与竖直导轨3之间还设有刹车卡钳42,可用于刹停升降滑车4。升降滑车4曳引绳7连接处还设有缓冲器和称重器,工作更可靠。支撑管2与阳台1之间设有轿厢9,升降滑车4连接有支撑件10,支撑件10由支撑管2内延伸至支撑管2外且与轿厢9连接固定,每层楼的阳台1均设有与轿厢9对应布置的电梯门11。升降滑车4的升降带动轿厢9的升降,轿厢9设有轿厢门,阳台1通过电梯门11和轿厢门即可进入轿厢9内。轿厢门可设置为旁开门的形式,一般更大限度地增加开度。电梯门11顶部设有活动挡雨板13,活动挡雨板13朝向阳台1外侧。活动挡雨板13伸出时,可挡雨,便于雨天人员通过阳台2与轿厢9之间。轿厢9的顶端设有顶触板14,轿厢9的底端设有底触板15,顶触板14和底触板15均连接有安全触发开关。当有异物触及顶触板14或底触板15,安全触发开关被触发,从而控制紧急刹停,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阳台1的前方地面设有地坑16,地坑16正对于轿厢9布置,支撑管2的底端固定于地坑16底部,地坑16周圈设有防护墙17。支撑管2的顶端设有带隔热层的防护帽22,防护帽22上设有避雷针23,支撑管2的侧壁设有多个检修窗24。需要检修时,可打开防护帽22和检修窗24,必要时在支撑管2顶搭建检修平台或使用检修吊篮。支撑管2的底部通过底座25固定于地坑16底面,支撑管2与阳台1之间设有连接架26,连接架26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分布于支撑管2的各个高度位置,固定更为可靠。连接架26与支撑管2之间设有软胶垫,有利于降低振动。竖直导轨设有两对,分布于升降滑车的两侧,升降滑车的两侧均设有两组导轮,位于升降滑车同侧的两组导轮沿同一对竖直导轨滑动,升降滑车与竖直导轨之间还设有刹车卡钳。支撑管2内底部设有正对于对重8布置的对重缓冲器18,地坑16上设有正对于轿厢9布置的轿厢缓冲器19。如图4和图5所示,支撑管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轿厢外置式客运电梯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轿厢外置式客运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阳台(1)正前方的支撑管(2),支撑管内设有竖直导轨(3),竖直导轨上设有沿竖直导轨升降的升降滑车(4),支撑管内顶部设有曳引电机(5),曳引电机连接有曳引轮(6),曳引轮上绕有曳引绳(7),曳引绳的一端与升降滑车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对重(8),支撑管与阳台之间设有轿厢(9),升降滑车连接有支撑件(10),支撑件由支撑管内延伸至支撑管外且与轿厢连接固定,每层楼的阳台均设有与轿厢对应布置的电梯门(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轿厢外置式客运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阳台(1)正前方的支撑管(2),支撑管内设有竖直导轨(3),竖直导轨上设有沿竖直导轨升降的升降滑车(4),支撑管内顶部设有曳引电机(5),曳引电机连接有曳引轮(6),曳引轮上绕有曳引绳(7),曳引绳的一端与升降滑车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对重(8),支撑管与阳台之间设有轿厢(9),升降滑车连接有支撑件(10),支撑件由支撑管内延伸至支撑管外且与轿厢连接固定,每层楼的阳台均设有与轿厢对应布置的电梯门(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外置式客运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2)上设有竖直缝隙(21),支撑件(10)由该竖直缝隙从支撑管内延伸至支撑管外,竖直缝隙上设有相对布置的两个弹性密封(12),支撑件被夹于两个弹性密封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轿厢外置式客运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门(11)顶部设有活动挡雨板(13),活动挡雨板朝向阳台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轿厢外置式客运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9)的顶端设有顶触板(14),轿厢的底端设有底触板(15),顶触板和底触板均连接有安全触发开关。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轿厢外置式客运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阳台(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孝兵
申请(专利权)人:李孝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