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23958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胎支撑架,包括:连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设在所述连杆上且沿所述连杆的轴向间隔开分布,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位于轮胎的两侧以支撑所述轮胎。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轮胎支撑架结构,可避免轮胎存放时,胎侧因挤压而向内凹而导致的轮胎趾口与轮辋的装配产生漏气现象,避免胎侧变形,提高了装配效率。

Tire support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yre support frame includes a connecting rod; a first supporting plate and second supporting plates, wherein the first support plate and the second support plate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xially spaced on the connecting rod and connecting rod along the open distribution, the first supporting plate and the supporting plate on both sides of the second located in the tire to support the tire. According to the tyre support structure of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tire leakage can be avoided when the tire side is pressed to the concave side when the tire is stored, so that the air leakage phenomenon occurs on the tire toe and rim assembly, so that the deformation of the tire side is avoided, and the assembly efficiency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胎支撑架
本技术涉及机械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专用工具。
技术介绍
轮胎存放时,胎侧因挤压会向内凹,在轮胎趾口与轮辋的装配时会产生漏气现象,目前广泛采取高压充气的方法解决,极大影响了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轮胎支撑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轮胎支撑架,包括:连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设在所述连杆上且沿所述连杆的轴向间隔开分布,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位于轮胎的两侧以支撑所述轮胎。进一步来说,所述连杆上设有螺纹,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连杆通过球轴承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连杆螺纹连接。进一步来说,所述的轮胎支撑架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设在所述连杆上以调节所述连杆。进一步来说,所述手柄垂直于所述连杆设置。进一步来说,所述手柄的中心与所述连杆相连。进一步来说,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分别可枢转地与所述连杆相连,所述第一板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板体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可活动,所述第一板体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轮胎的内孔尺寸,所述第一板体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轮胎的内孔尺寸。进一步来说,所述第一板体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板体沿所述连杆的轴向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板体的投影内,所述第一板体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分别位于所述连杆的相对两侧。进一步来说,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分别形成为扇形。进一步来说,所述第二板体的外端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定位凸台。进一步来说,所述定位凸台的内周面与所述第一板体的外端面形成为互相配合的弧形面。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轮胎支撑架,通过在连杆上设置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在存放轮胎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分别位于轮胎的两侧,多个轮胎堆叠的受力点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可避免轮胎存放时,胎侧因挤压而向内凹而导致的轮胎趾口与轮辋的装配产生漏气现象,避免胎侧变形,提高了装配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轮胎支撑架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轮胎支撑架另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轮胎支撑架100;连杆10;第一支撑板20;第一板体21;第二板体22;定位凸台223;第二支撑板3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轮胎支撑架10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轮胎支撑架100包括连杆10、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具体而言,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分别设在连杆10上且沿连杆10的轴向间隔开分布,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分别位于轮胎的两侧以支撑轮胎。换言之,如图1所示,轮胎支撑架100主要由连杆10、第一支撑板20以及第二支撑板30构成。其中,第一支撑板20设在连杆10上,第二支撑板30也设在连杆10上,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沿着连杆10轴向间隔开分布,轮胎放置于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之间,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分别位于轮胎两侧,起到支撑轮胎的作用。由此,轮胎放置在轮胎支撑架内,多个轮胎堆叠的受力点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可避免轮胎存放时,胎侧因挤压而向内凹而导致的轮胎趾口与轮辋的装配产生漏气现象,避免胎侧变形,提高了装配效率。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连杆10上设有螺纹,第一支撑板20与连杆10通过球轴承相连,第二支撑板30与连杆10螺纹连接。具体地,如图2所示,连杆10上与第二支撑板30配合的位置设有一段螺纹,第一支撑板20与连杆10通过球轴承相连,第二支撑板30与连杆10通过螺纹连接。第一支撑板20与连杆10通过球轴承相连可以固定住第一支撑板20和连杆10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并且保证第一支撑板20可以围绕连杆10做径向相对运动。第二支撑板30与连杆10通过螺纹连接,第二支撑板30可以围绕连杆10做轴向相对运动,调节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之间的距离,使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分别于胎壁两侧贴合,为安放不同大小的轮胎提供适当的存放空间。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轮胎支撑架100还包括:手柄11,手柄11设在连杆10上以调节连杆10。也就是说,如图1和图2所示,连杆10靠近第二支撑板30一端设有手柄11,通过转动手柄11来旋转连杆10,从而使连杆10和第二支撑板30做轴向相对运动,便于调节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轮胎的存放空间,适用于不同胎宽的轮胎。优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手柄11垂直于连杆10设置。具体地,如图1所示,手柄11垂直固定于连杆10的靠近第二支撑板30的一端,便于操作。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手柄11的中心与连杆10相连。也就是说,手柄11中心与连杆10的靠近第二支撑板30的一端连接,双手分别握持手柄11两端,施加作用力于手柄11上转动连杆10,便于调节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之间的距离,操纵更轻便。优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分别包括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分别可枢转地与连杆10相连,第一板体21相对于第二板体22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可活动,第一板体21位于闭合位置时,第一板体21与第二板体22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轮胎的内孔尺寸,第一板体21位于打开位置时,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轮胎的内孔尺寸。换句话说,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分别由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组成,其中,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分别可枢转地与连杆10相连,第一板体21相对于第二板体22可以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活动,也就是说,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可以重合,也可以一部分重合或者不重合。当第一板体21位于如图1的闭合位置时,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轮胎的内空位置,便于将轮胎支撑架100放入轮胎内侧,方面轮胎的安放和取出。当第一板体21位于如图2所示的打开位置时,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轮胎的内孔直径,起到支撑轮胎的作用。因此,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闭合或折叠便于轮胎的安放和取出,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展开可以保证轮胎被有效安放在轮胎支撑架上。优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板体21位于打开位置时,第一板体21沿连杆10的轴向的投影位于第二板体22的投影内,第一板体21位于闭合位置时,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分别位于连杆10的相对两侧。进一步地,第一板体21位于如图1所示的位置时,第一板体21沿着连杆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轮胎支撑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设在所述连杆上且沿所述连杆的轴向间隔开分布,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位于轮胎的两侧以支撑所述轮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设在所述连杆上且沿所述连杆的轴向间隔开分布,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位于轮胎的两侧以支撑所述轮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上设有螺纹,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连杆通过球轴承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连杆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设在所述连杆上以调节所述连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垂直于所述连杆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中心与所述连杆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分别可枢转地与所述连杆相连,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涛李学民王宝国李玉军李川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