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姜姜瘟病的生物防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522680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姜姜瘟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轮作换茬,使用上一茬种植粮食作物的地块上种植生姜;B、对种植地块的土壤进行翻耕,晾晒3~5天;C、对种姜进行浸泡;D、对地块进行浇灌,浇灌后对地块进行二次翻耕,然后等待在深度为30cm位置的土壤平均含水率降低至40%时对种姜进行播种;E、播种时,首先使用支撑架埋在地下10~20cm处,然后将种姜种植在支撑架上方;当姜苗高度生长至10cm以上后,每周使用含有0.05wt‰多菌灵的溶液进行灌根;当姜苗生长至15cm时,进行追肥,每亩地块加入35kg的磷酸钾和45kg的尿素。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了对于姜瘟病的防治效果。

A biological control method for ginger and ginger diseas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ginger blast,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A, rotation of crops, planting ginger use crop planting crops on the land; soil B, the planting plots were plowing, drying for 3~5 days; C, ginger soaked; D, on land after watering, watering for plots two tillage, and then waiting for the seeding of ginger in depth of soil 30cm position of the average water content decreased to 40%; E, sowing, first use the support frame buried in the ground at 10 ~ 20cm, and then the ginger planting in above the supporting frame; when the ginger seedlings the height growth to more than 10cm after a week, using root irrigation with 0.05wt% carbendazim solution; topdressing when ginger seedlings to 15cm, adding 35kg, per acre plots of potassium phosphate and urea 45kg. The invention can improve the deficiency of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effect of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ginger plag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姜姜瘟病的生物防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姜种植技术,尤其是一种生姜姜瘟病的生物防治方法。
技术介绍
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主要危害根部及姜块,染病姜块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内部逐渐软化腐烂,积压有污白色汁液,味臭。茎部染病,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叶片凋萎,叶色淡黄,边缘卷曲,最后死亡。姜瘟病为细菌性病害,该菌在姜块内或土壤中越冬,带菌姜种是主要的侵染源,栽种后成为中心病株,靠地面流水、地下害虫传播,病菌需借助伤口侵入。通常6月开始发病,8--9月高温季节发病严重。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05010042A公开了一种姜瘟病的防治方法,虽然可以降低发病率,但是在病害高发期,还是会出现姜瘟病的患病植株,容易导致病情的扩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姜姜瘟病的生物防治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了对于姜瘟病的防治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姜姜瘟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轮作换茬,使用上一茬种植粮食作物的地块上种植生姜;B、对种植地块的土壤进行翻耕,晾晒3~5天;C、使用含有0.3wt%的克菌康、1.5~2wt%的链霉素的混合液对种姜进行浸泡,浸泡温度控制在42~45℃,浸泡时间为1~2h;D、对地块进行浇灌,浇灌水中含有0.3wt‰的中生菌素,浇灌后对地块进行二次翻耕,然后等待在深度为30cm位置的土壤平均含水率降低至40%时对种姜进行播种;E、播种时,首先使用支撑架埋在地下10~20cm处,然后将种姜种植在支撑架上方;当姜苗高度生长至10cm以上后,每周使用含有0.05wt‰多菌灵的溶液进行灌根,灌根过程中保持深度小于30cm的土壤的含水量为47~50%;当姜苗生长至15cm时,进行追肥,每亩地块加入35kg的磷酸钾和45kg的尿素。作为优选,所述步骤C中,混合液中还含有0.15wt%的硫代硫酸铵。作为优选,所述步骤E中,进行灌根的溶液中还含有1.2wt‰的硫酸二氢钾。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包括架体,架体上均匀排布有若干个锥形网桶,锥形网桶的顶部固定有环形外沿,环形外沿与锥形网桶轴线的夹角为60°,锥形网桶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圆形滑轨,圆形滑轨与架体固定连接,圆形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搅拌筒,搅拌筒的顶部连接有手柄,搅拌筒的底部连接有若干个搅拌片,圆形滑轨的内侧固定有灌根水管。作为优选,所述搅拌片通过旋转轴与搅拌筒相连,搅拌片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的导流槽,导流槽贯穿搅拌片,导流槽内设置有金属丝网层。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种姜的处理方法,破除了现有技术中无法使用高浓度灭菌液对种姜进行处理的技术壁垒,利用高温短时间处理方式,使用高浓度灭菌液对种姜进行处理,在本申请的优选温度区间内,可以使种姜的表层快速吸收灭菌液,并对种姜表面的致病细菌进行消除,于此同时利用种姜表皮细胞对于高温的较好耐受度,保证了在短时间浸泡处理过程对于种姜活性的保护。另外,本专利技术利用对地块的两次翻耕,配合对于土壤的浇灌,实现对于土壤的养护和杀菌,从而进一步改善了生姜的种植环境,减少土壤对于生姜生长的影响。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支撑架可以提高对于生姜植株灌根的浇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3中支撑架的结构图。图2是实施例3中搅拌片的结构图。图中:1、架体;2、锥形网桶;3、环形外沿;4、圆形滑轨;5、搅拌筒;6、手柄;7、搅拌片;8、灌根水管;9、旋转轴;10、导流槽;11、金属丝网层;12、螺旋金属片。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实施例1一种生姜姜瘟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轮作换茬,使用上一茬种植粮食作物的地块上种植生姜;B、对种植地块的土壤进行翻耕,晾晒3天;C、使用含有0.3wt%的克菌康、2wt%的链霉素的混合液对种姜进行浸泡,浸泡温度控制在43℃,浸泡时间为80min;D、对地块进行浇灌,浇灌水中含有0.3wt‰的中生菌素,浇灌后对地块进行二次翻耕,然后等待在深度为30cm位置的土壤平均含水率降低至40%时对种姜进行播种;E、播种时,首先使用支撑架埋在地下20cm处,然后将种姜种植在支撑架上方;当姜苗高度生长至10cm以上后,每周使用含有0.05wt‰多菌灵的溶液进行灌根,灌根过程中保持深度小于30cm的土壤的含水量为47~50%;当姜苗生长至15cm时,进行追肥,每亩地块加入35kg的磷酸钾和45kg的尿素。使用上述防治方法进行生姜种植实验,并在同一地块使用对比例和
技术介绍
(CN105010042A)的实施例1进行对比种植。对比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步骤C对于种姜的处理替换为
技术介绍
(CN105010042A)中的种姜消毒步骤。患病率(‰)发芽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2.394.3对比例3.589.1
技术介绍
实施例19.388.7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通过改进混合液的有效成分配比,使用含有0.3wt%的克菌康、1.5wt%的链霉素、0.15wt%的硫代硫酸铵的混合液对种姜进行浸泡。通过加入硫代硫酸铵,可以降低灭菌液对于种姜活性的影响。患病率(‰)发芽率(%)实施例12.394.3实施例22.397.6实施例3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通过改进灌根溶液的组份,加入1.2wt‰的硫酸二氢钾。通过提高对于生姜植株的钾元素供应,可以提高生姜植株的抗病能力。患病率(‰)发芽率(%)实施例22.397.6实施例31.897.6支撑架包括架体1,架体1上均匀排布有若干个锥形网桶2,锥形网桶2的顶部固定有环形外沿3,环形外沿3与锥形网桶2轴线的夹角为60°,锥形网桶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圆形滑轨4,圆形滑轨4与架体1固定连接,圆形滑轨4上滑动连接有搅拌筒5,搅拌筒5的顶部连接有手柄6,搅拌筒5的底部连接有若干个搅拌片7,圆形滑轨4的内侧固定有灌根水管8。搅拌片7通过旋转轴9与搅拌筒5相连,搅拌片7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的导流槽10,导流槽10贯穿搅拌片7,导流槽10内设置有金属丝网层11。另外,在导流槽10的两侧设置有螺旋金属片12,螺旋金属片12可以提高搅拌片7对于土壤的搅拌作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生姜姜瘟病的生物防治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姜姜瘟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轮作换茬,使用上一茬种植粮食作物的地块上种植生姜;B、对种植地块的土壤进行翻耕,晾晒3~5天;C、使用含有0.3wt%的克菌康、1.5~2wt%的链霉素的混合液对种姜进行浸泡,浸泡温度控制在42~45℃,浸泡时间为1~2h;D、对地块进行浇灌,浇灌水中含有0.3wt‰的中生菌素,浇灌后对地块进行二次翻耕,然后等待在深度为30cm位置的土壤平均含水率降低至40%时对种姜进行播种;E、播种时,首先使用支撑架埋在地下10~20cm处,然后将种姜种植在支撑架上方;当姜苗高度生长至10cm以上后,每周使用含有0.05wt‰多菌灵的溶液进行灌根,灌根过程中保持深度小于30cm的土壤的含水量为47~50%;当姜苗生长至15cm时,进行追肥,每亩地块加入35kg的磷酸钾和45kg的尿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姜姜瘟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轮作换茬,使用上一茬种植粮食作物的地块上种植生姜;B、对种植地块的土壤进行翻耕,晾晒3~5天;C、使用含有0.3wt%的克菌康、1.5~2wt%的链霉素的混合液对种姜进行浸泡,浸泡温度控制在42~45℃,浸泡时间为1~2h;D、对地块进行浇灌,浇灌水中含有0.3wt‰的中生菌素,浇灌后对地块进行二次翻耕,然后等待在深度为30cm位置的土壤平均含水率降低至40%时对种姜进行播种;E、播种时,首先使用支撑架埋在地下10~20cm处,然后将种姜种植在支撑架上方;当姜苗高度生长至10cm以上后,每周使用含有0.05wt‰多菌灵的溶液进行灌根,灌根过程中保持深度小于30cm的土壤的含水量为47~50%;当姜苗生长至15cm时,进行追肥,每亩地块加入35kg的磷酸钾和45kg的尿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姜姜瘟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混合液中还含有0.15wt%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玉松李会合廖钦洪刘奕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