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蒸气回收装置和冷却塔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9881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8 0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水蒸气回收装置和冷却塔,涉及冷却技术领域。所述冷却塔包括塔本体和水蒸气回收装置,所述水蒸气回收装置包括第一滑轨、支撑架、回收罩和回流结构,所述水蒸气回收装置的所述第一滑轨环绕设置在所述塔本体的出塔口,所述回收罩围合在所述出塔口的出风区域,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架的支撑端与所述回收罩连接。将所述回收罩的流出口与所述回流结构连通,所述回流结构的流出口与所述塔本体底端的冷水池连通,即可将所述回收罩收集的水蒸气液化后的水流回冷却塔的冷水池内,实现了冷却塔内水资源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Steam recovery unit and cooling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蒸气回收装置和冷却塔
本技术涉及冷却
,特别涉及水蒸气回收装置和冷却塔。
技术介绍
水资源对于人类日常生产生活都十分重要,火力发电厂作为工业耗水大户,对水的消耗十分可观。发电厂需要大量的冷却水,其供水系统主要有直流供水和循环供水两大类。但随着用水的紧缺和节约用水政策的实施,循环供水已经成为大部分火力发电厂的供水方式,循环水的冷却方式可分为冷却塔冷却和冷池冷却,对于采用循环冷却的火电厂来说,循环冷却水的消耗量占电厂总消耗水量的比例很大,约占整个耗水量的45%以上。冷却塔内水量散失主要是因蒸发散热使部分水相变为水蒸气散入空气中,不但造成水的流失,有时因水雾大还造成很多环境问题。因此回收降低冷却塔的蒸发水耗,意义重大。因此,电厂一方面应改进工艺措施节约用水,另一方面增加水的重复利用率。冷却塔运行时,需冷却的水在冷却塔中下部从配水系统向下喷淋至散热材料,冷空气从塔底侧面进入,在冷却塔中间散热材料与需冷却热水充分接触后带着热量向上排出。冷却过程以蒸发散热为主,一小部分为对流散热。进塔前冷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少,在冷却塔的填料层,冷空气与水充分接触混合,带走水中的一部分热量,同时,空气中水的分压达到相对饱和压力。经过填料层的冷空气便成为了饱和湿热空气至塔顶处,空气的水汽凝结程度达到最大,这便是在冷却塔顶看到的雾气团。现有的冷却塔的出塔口没有设置水蒸气回收装置,冷却塔内的水蒸气直接从出塔口进入空气中,导致无法有效回收水蒸气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水蒸气回收装置和冷却塔,解决了现有冷却塔内的水蒸气直接通过出塔口排入到空气中导致无法有效回收水蒸气的技术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具体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蒸气回收装置,包括第一滑轨、支撑架、回收罩和回流结构,所述支撑架的连接端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架的支撑端与所述回收罩连接,所述回收罩的流出口与所述回流结构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滑轨上套设有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支撑架的连接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滑轨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滑动区域,每个所述滑动区域上套设有一个滑轮,每个滑轮连接一个支撑架,全部支撑架的支撑端均与所述回收罩连接。优选地,所述回收罩为半封闭环形罩,全部支撑架的支撑端均匀设置在所述半封闭环形罩的连接边上。优选地,所述半封闭环形罩的遮挡弧度的取值范围包括180°-300°,所述支撑架为三角架,所述三角架的连接端与所述滑动区域的滑轮连接,所述三角架的支撑端的两个端角与所述回收罩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半封闭环形罩的遮挡弧度为270°,所述第一滑轨包括三个所述滑动区域,每个所述滑动区域的滑动弧度为90°,所述半封闭环形罩包括三个均匀设置的连接点,所述半封闭环形罩的每个所述连接点均通过所述支撑架与一个滑动区域滑动连接。优选地,所述回流结构包括环状导流槽和排水管,所述半封闭环形罩的流出口与所述环状导流槽的流入口连通,所述环状导流槽的流出口与所述排水管的流入口连通。优选地,所述环状导流槽内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套设有第二滑轮,所述半封闭环形罩的底端连接边通过所述第二滑轮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半封闭环形槽的流出口与所述环状导流槽的流入口连通。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塔,所述冷却塔包括塔本体,以及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水蒸气回收装置,所述水蒸气回收装置的所述第一滑轨环绕设置在所述塔本体的出塔口,所述回收罩围合在所述出塔口的出风区域,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架的支撑端与所述回收罩连接,所述回收罩的流出口与所述回流结构连通,所述回流结构的流出口与所述塔本体底端的冷水池连通。优选地,所述塔本体的出塔口为顶部环形出口,所述第一滑轨环绕设置于所述顶部环形出口的外围,所述回收罩围合在所述顶部环形出口的出风区域。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水蒸气回收装置,及其所应用的冷却塔,所述冷却塔包括塔本体和水蒸气回收装置,所述水蒸气回收装置设置于所述塔本体的出塔口。所述水蒸气回收装置包括第一滑轨、支撑架、回收罩和回流结构,所述第一滑轨环绕设置于所述塔本体的出塔口,所述回收罩围合在所述出塔口的出风区域。将所述支撑架的连接端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架的支撑端与所述回收罩连接,使得所述回收罩滑动固定在所述塔本体的出塔口的出风区域。将所述回收罩的流出口与所述回流结构连通,所述回流结构的流出口与所述塔本体底端的冷水池连通,即可将所述回收罩收集的水蒸气液化后的水流回冷却塔的冷水池内,实现了冷却塔内水资源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蒸气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蒸气回收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汇总:水蒸气回收装置100;第一滑轨101,第一滑轮102,支撑架103,回收罩104,环状导流槽105,排水管106,第二滑轨107,第二滑轮108;冷却塔200;塔本体201,冷水池202,冷空气入口203,热水入口204,散热材料205,配水系统206,挡水器20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见图1和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水蒸气回收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水蒸气回收装置100设置于冷却塔的出塔口,用于收集冷却塔出塔口排出的水蒸气。所述水蒸气回收装置100包括第一滑轨101、支撑架103、回收罩104和回流结构,所述第一滑轨101固定设置在冷却塔200的出塔口,所述支撑架103包括连接端和支撑端,所述支撑架103的连接端与所述第一滑轨101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架103的支撑端与所述回收罩104连接。所述回收罩104的流出口与所述回收结构连通。所述第一滑轨101和所述支撑架103起固定支撑作用,使得所述回收罩104在所述支撑架103的支撑作用下可以绕所述第一滑轨101滑动。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架103的支撑端可以直接套接在所述第一滑轨101上滑动,还可以在所述第一滑轨101上套设有第一滑轮102,将所述支撑架103的连接端与所述第一滑轨101上套设的第一滑轮102固定连接。第一滑轮102绕所述第一滑轨101滑动,带动支撑架103绕所述第一滑轨101滑动,进而带动支撑架103的支撑端固定连接的回收罩104绕所述第一滑轨101滑动。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考虑到所述水蒸气回收装置100的回收区域一般在较高半空中,容易受空气中风向影响,因此优选将所述回收罩104设置为可以随风向改变围合区域的回收结构,所述回收罩104可以为半封闭环形罩。所述第一滑轮102可以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滑动区域,每个所述滑动区域上套设有一个第一滑轮102,每个第一滑轮102连接一个支撑架103。所述第一滑轨101连接的全部支撑架103均与所述回收罩104连接,优选的,全部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水蒸气回收装置和冷却塔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蒸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滑轨、支撑架、回收罩和回流结构,所述支撑架的连接端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架的支撑端与所述回收罩连接,所述回收罩的流出口与所述回流结构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蒸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滑轨、支撑架、回收罩和回流结构,所述支撑架的连接端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架的支撑端与所述回收罩连接,所述回收罩的流出口与所述回流结构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蒸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上套设有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轮与所述支撑架的连接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蒸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滑动区域,每个所述滑动区域上套设有一个第一滑轮,每个第一滑轮连接一个支撑架,全部支撑架的支撑端均与所述回收罩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蒸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罩为半封闭环形罩,全部支撑架的支撑端均匀设置在所述半封闭环形罩的连接边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蒸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封闭环形罩的遮挡弧度的取值范围包括180°-300°,所述支撑架为三角架,所述三角架的连接端与所述滑动区域的第一滑轮连接,所述三角架的支撑端的两个端角与所述回收罩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蒸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封闭环形罩的遮挡弧度为270°,所述第一滑轨包括三个所述滑动区域,每个所述滑动区域的滑动弧度为90°,所述半封闭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保灯肖伟华王建华赵勇鲁帆王丽珍周毓彦杨贵羽田文凯朱丽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