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注射水系统的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8410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0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注射水系统的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与注射水系统的注射水主管路并联,包括换热器、冷却介质进口管路,以及组合阀门;所述冷却介质进口管路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壳程的接口N3;所述组合阀门包括阀门V1、阀门V2和阀门V3;所述阀门V2的第一端部连通所述阀门V3的第一端部,并通过管路S1连通所述注射水主管路;所述阀门V2的第二端部连通所述阀门V1的第一端部,并通过管路S3连通所述换热器的管程的接口N1;所述阀门V3的第二端部通过管路S4连通所述换热器的管程的接口N2,并通过管路S5连通所述注射水主管路;所述阀门V1的第二端部连通接口N5。

A cooling device for injection water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oling device for water injection system, water injection pipeline in parallel with the main cooling device of water injection system, including heat exchanger, cooling medium inlet pipe, and combination valve; N3 interface shell of the cooling medium inlet pipe communicated with the heat exchanger; the combination the valve includes a valve, valve and valve V1 V2 V3; the first end part of the valve V2 V3 valve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end, and through the S1 pipeline communicated with the main water injection pipe; the second end part of the valve V2 V1 valve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end of the tube, and N1 interface S3 through the pipeline communicated with the heat exchanger; interface N2 tube second end part of the valve V3 of the heat exchanger is connected through a pipeline of S4, and S5 through a pipeline communicated with the main water injection pipe; the second end part of the valve V1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N5 .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注射水系统的冷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药设备领域的一种用于注射水系统的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在注射剂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生产注射剂所使用的注射水进行冷却,调节从使用点处抽取的注射水的温度,以保证注射剂中有效成分的活性的前提下,并保证注射剂不产生沉淀。目前用于注射水系统的冷却装置只有三种模式:第一是使用点的阀门后加装换热器冷却的模式;第二种是小循环模式;第三种是管中管换热器模块的模式。这三种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均不能兼顾注射水系统用点降温所对应GMP的法规要求和实际使用中灵活性和低能耗的要求。使用点的阀门后加装换热器冷却的模式,每次冷却之前,都需要对换热器进行在线清洗和灭菌,方能使用,需要额外的清洗灭菌时间并增加相应能耗。小循环模式,让换热器与注射水系统并联,参与系统循环,并一直保持无菌状态,这样的模式虽然解决了每次冷却之前换热器需要清洗灭菌的问题,然而使用的点阀门到注射水系统的注射水主管路之间存在冷却死角,如果注射水直接回流到注射水主管路,没有被使用的低温注射水必然要影响注射水主管路内注射水的温度控制,也额外增加了冷却介质和蒸汽的能耗,并且在要加大换热器的能力,造成浪费;如果注射水不直接回流至注射水主管路,采取排放或用其他加热方式,也会额外增加相应的能耗。管中管换热器模块的模式能解决使用点的阀门后加装换热器冷却的模式和小循环模式所面临的问题,但是由于管中管换热器模块的最大换热能力,只能处理流量在0~2000L/h的工况,并且换热效率也低。三种模式均不能使用于注射水系统的冷却装置既符合GMP的法规要求又符合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于灵活性和低能耗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注射水系统的冷却装置,其既符合GMP的法规要求又符合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于灵活性和低能耗的要求。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注射水系统的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与注射水系统的注射水主管路并联,包括换热器、冷却介质进口管路,以及组合阀门;所述冷却介质进口管路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壳程的接口N3;所述组合阀门包括阀门V1、阀门V2和阀门V3,所述阀门V2的第一端部连通所述阀门V3的第一端部,并通过管路S1连通所述注射水主管路;所述阀门V2的第二端部连通所述阀门V1的第一端部,并通过管路S3连通所述换热器的管程的接口N1;所述阀门V3的第二端部通过管路S4连通所述换热器的管程的接口N2,并通过管路S5连通所述注射水主管路;所述阀门V1的第二端部连通接口N5。进一步的,所述冷却介质进口管路的进口设有阀门V4。进一步的,所述冷却介质进口管路上设有传感器T1,所述管路S3上设有传感器T2,所述管路S4上设有传感器T3。进一步的,所述管路S1和所述管路S5同时连接一根与注射水系统的注射水主管路并联的皮托管。进一步的,所述S5管路旁接接口N6。进一步的,所述接口N5设有取样阀门。进一步的,所述阀门V1、所述阀门V2和所述阀门V3均为隔膜阀。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在该冷却装置中倒置,包括壳体、管板和U型管束;所述接口N1和所述接口N2均位于所述管板上,所述接口N3位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的底部还设有接口N4;所述U型管束的第一端部与所述接口N1连通,所述U型管束的第二端部与所述接口N2连通,形成所述管程;所述壳体套接在所述U型管束的径向外侧,所述管板的底面和所述壳体的顶面之间设有与所述U型管束套接的密封管板;所述密封管板的顶面与所述管板的底面贴合并可拆卸地固定;所述密封管板的底面的外圆周与所述壳体的顶面贴合,并可拆卸地固定,形成所述壳程。再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管板与所述管板之间,所述密封管板与所述壳体之间均通过卡箍固定。再进一步的,所述U型管束,从上至下套接若干可与所述壳体的内周壁贴合的折流板;且所述折流板在所述U型管束的接口N1侧和所述U型管束的接口N2侧交替分布。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注射水系统的冷却装置的技术方案,该冷却装置与注射水系统的注射水主管路并联,包括换热器、冷却介质进口管路,以及组合阀门;所述冷却介质进口管路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壳程的接口N3;所述组合阀门包括阀门V1、阀门V2和阀门V3;所述阀门V2的第一端部连通所述阀门V3的第一端部,并通过管路S1连通所述注射水主管路;所述阀门V2的第二端部连通所述阀门V1的第一端部,并通过管路S3连通所述换热器的管程的接口N1;所述阀门V3的第二端部通过管路S4连通所述换热器的管程的接口N2,并通过管路S5连通所述注射水主管路;所述阀门V1的第二端部连通接口N5。其技术效果是:启动前无需对换热器在线灭菌和清洗,不存在冷却死角,经过冷却的注射水不会回流到注射水主管路也不会直接排放,减少了能耗和浪费,并且换热能力大,换热效率高,能处理换热器内注射水流量0~10000L/h的工况,因此其既符合GMP的法规要求又符合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于灵活性和低能耗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注射水系统的冷却装置待机时的注射水流向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注射水系统的冷却装置待机时的组合阀门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注射水系统的冷却装置工作时的注射水流向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注射水系统的冷却装置工作时时的组合阀门状态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注射水系统的冷却装置关机前的注射水流向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注射水系统的冷却装置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6,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为了能更好地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地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图1至图5,箭头表示的注射水流动方向。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注射水系统的冷却装置是与注射水系统的注射水主管路并联的,包括换热器1、冷却介质进口管路2、组合阀门3和皮托管4。如图6所示,换热器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注射水系统的冷却装置中倒置,包括壳体11、管板12和U型管束13。管板12的顶面上设有接口N1和接口N2,壳体11的外周壁的上部设有接口N3,壳体11的底部设有接口N4。U型管束13的第一端部连通接口N1,U型管束13的第二端部连通接口N2,形成换热器1的管程。壳体11套接在U型管束13的径向外侧,管板12的底面和壳体11的顶面之间还设有与U型管束13套接的密封管板14;密封管板14的顶面与管板12的底面贴合并可拆卸地固定;密封管板14的底面的外圆周与壳体11的顶面贴合,并可拆卸地固定,形成换热器1的壳程。这样的设计保证了换热器1的壳程和管程之间是可拆卸的,从而保证换热器1的壳体11及U型管束13容易清洗,易于还原换热器1换热效率,也保证管程和壳程内的介质没有交叉污染的风险。本实施例中,U型管束13与接口N1,以及接口N2之间均采用激光焊接固定,U型管束13、管板12和壳体11均采用不锈钢,尤其是316L不锈钢,避免添加任何焊接介质,符合法规对与食品、药品接触材料的要求。接口N1、接口N2、接口N3和接口N4均设计成标准卫生卡接形式,方便安装使用。U型管束13作为换热管,其直径小,壁厚薄,同等截流面积下,增加换热面积,可以很好地提升换热器1的换热效率,同时由于换热器1的体积和占地空间减小,便于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注射水系统的冷却装置中的安装。本实施例中,密封管板14与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用于注射水系统的冷却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注射水系统的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与注射水系统的注射水主管路并联,包括换热器以及冷却介质进口管路,所述冷却介质进口管路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壳程的接口N3;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个组合阀门,所述组合阀门包括阀门V1、阀门V2和阀门V3,所述阀门V2的第一端部连通所述阀门V3的第一端部,并通过管路S1连通所述注射水主管路;所述阀门V2的第二端部连通所述阀门V1的第一端部,并通过管路S3连通所述换热器的管程的接口N1;所述阀门V3的第二端部通过管路S4连通所述换热器的管程的接口N2,并通过管路S5连通所述注射水主管路;所述阀门V1的第二端部连通接口N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注射水系统的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与注射水系统的注射水主管路并联,包括换热器以及冷却介质进口管路,所述冷却介质进口管路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壳程的接口N3;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个组合阀门,所述组合阀门包括阀门V1、阀门V2和阀门V3,所述阀门V2的第一端部连通所述阀门V3的第一端部,并通过管路S1连通所述注射水主管路;所述阀门V2的第二端部连通所述阀门V1的第一端部,并通过管路S3连通所述换热器的管程的接口N1;所述阀门V3的第二端部通过管路S4连通所述换热器的管程的接口N2,并通过管路S5连通所述注射水主管路;所述阀门V1的第二端部连通接口N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射水系统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进口管路的进口设有阀门V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射水系统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进口管路上设有传感器T1,所述管路S3上设有传感器T2,所述管路S4上设有传感器T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射水系统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S1和所述管路S5同时连通一根与所述注射水主管路并联的皮托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射水系统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S5旁接接口N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劲松陈光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意发玛制药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