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以及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40382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交换器以及使用该热交换器的热水器,该热交换器在传热管(32)的开放端(322)安装有排水部件(1),排水部件(1)具备导流部(11),所述导流部包括:插入部(11a),该插入部(11a)从开放端(322)插入到传热管(32)内;和突出部(11b),该突出部(11b)从开放端(322)向传热管(32)的外侧突出,并向下方延伸。

Heat exchangers and water heaters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heat exchanger and a water heater using the heat exchanger, the heat exchanger in the heat transfer tube (32) of the open end (322) provided with drainage components (1), (1) the drainage part (11), with the guide part of the guide portion includes an insertion portion (11a), the insert (11a) from the open end (322) is inserted into the tube (32); and a protrusion (11b), the protrusion (11b) from the open end (322) to (32) of the outer tube is prominent, and extending downw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交换器以及热水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使传热管内的残留水排出的排水用具的热交换器以及使用该热交换器的热水器。
技术介绍
搭载于热水器或供暖用热源机等的装置上的热交换器具备:在内部流动燃烧废气的壳体;在壳体内沿上下方向以及水平方向排列的多个传热管;以及设置于壳体的侧壁外表面的顶盖。多个传热管的开放端在顶盖内连通。在这种热交换器中,为了防止冬季传热管内的水的冻结,需要从传热管内排出水。为了防止传热管的开放端附近的水的残留,并顺利地从传热管内排出水,提出了与顶盖内的传热管的开放端对向地配设冲孔金属制的排水板的方案(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15-114003号公报)。然而,以往上述的热交换器中使用的冲孔金属制的排水板的冲孔的直径比开放端的传热管的直径小。因此,存在传热管的开放端被排水板局部堵塞,从而通常运转时传热管的水通路的压力损失变大的问题。特别地,当传热管被细管化时,因排水板所产生的压力损失变大。并且,在上述排水板用于与潜热交换器相比传热管的温度较高的显热交换器的情况下,具有冲孔可能被向传热管内部析出的钙等的析出物堵塞的担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实现了传热管的细管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通常运转时传热管的水通路的压力损失,并且在排水作业时能顺利地排出传热管内的水的热交换器以及使用其的热水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与从燃烧器放出的燃烧废气进行热交换而对流体进行加热,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壳体;多个传热管,所述多个传热管在壳体内至少沿上下方向排列;顶盖,所述顶盖使得沿所述上下方向排列的所述多个传热管的开放端连通,所述顶盖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壁外表面上,并且所述顶盖具有:顶盖主体,所述顶盖主体连接所述多个传热管的所述开放端;和顶盖盖子,所述顶盖盖子与所述顶盖主体接合;具有导流部的排水部件,所述排水部件配设在向所述顶盖内突出的至少一个所述开放端,并且所述导流部具有:插入部,所述插入部从所述开放端插入所述传热管内;和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以从所述开放端向所述传热管外突出,并进一步向下方延伸的方式与所述插入部连接设置;以及导流空间,当所述插入部从所述开放端插入到所述传热管内时,所述导流空间在所述插入部与所述传热管的下方内壁之间和所述突出部与所述传热管的所述开放端之间连续形成,并用于将所述传热管内的流体向所述传热管外引导。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热交换器,通过上述排水部件的使用,即使在实现了传热管的细管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通常运转时传热管的水通路的压力损失的增大。并且,在排水作业中,水难以在传热管的开放端附近残留,能够顺利地从传热管内排出水。并且,根据具备上述热交换器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热水器,能够获得较高的供热水能力、良好的使用便利性以及优越的耐久性。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热水器的一例的概略截面图。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一例的概略局部分解立体图。图3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一例的概略局部放大说明图。图4为表示安装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传热管的开放端上的排水部件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图5为表示将排水部件安装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传热管的开放端上的状态的概略纵截面图。图6为表示将排水部件安装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传热管的开放端上的状态的概略纵截面图。图7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一例的概略局部放大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交换器以及热水器具体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交换器3组装在热水器4中。在热水器4的上部区域,配设有燃烧面朝下设置的气体燃烧器50。在气体燃烧器50的下方,按照显热交换器、潜热交换器这样的顺序配设,所述显热交换器具有容纳有多个传热管31、32以及传热翅片(传热翼片)33的大致矩形箱状的壳体30,所述潜热交换器具有容纳有多个传热管34的壳体(图中未示出)。在气体燃烧器50的上方,连接有将作为燃烧用空气而进入的外部空气送入气体燃烧器50的风扇单元5。从气体燃烧器50放出的燃烧废气通过风扇单元5被送入到热交换器3的壳体30内,并从传热管34的下方排出到外部。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侧壁301的外表面作为热交换器3的正面,将从正面侧观察壳体30时的进深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宽度方向称为水平方向,将高度方向称为上下方向。来自送水管41的作为流体的水,首先被供向设置在最下方的传热管34,回收从气体燃烧器50放出的燃烧废气的潜热而被预热。接着,被预热的水在流向位于壳体30的下半部分的第一传热管31之后,流向位于壳体30的上半部分的第二传热管32。通过第一传热管以及第二传热管31、32的水利用从气体燃烧器50放出的燃烧废气而被热交换加热,被加热了的热水通过出热水管42供向温水利用方。另外,因热交换在传热翅片33以及传热管34的表面生成的酸性排水被回收到排水接收部(排水接收器)40,并经由排水中和器(图中未示出)从排水管43排出到外部。图2为壳体30的概略局部分解立体图。在壳体30内的下半部分的空间中,由不锈钢金属形成的多个板状的传热翅片33以规定的间隙与两个侧壁301、302平行地排列,同时贯通这两个侧壁301、302以及传热翅片33的多个直管状的第一传热管31彼此平行配设。多个第一传热管31以上下两段(两层)配设成交错状(staggeredshape)。各个第一传热管31由截面纵长椭圆形状的直管构成。并且,相邻的两根第一传热管31、31通过一个横长的顶盖22彼此连通。并且,第一传热管31的下游侧开放端部311通过纵长的顶盖2与第二传热管32连通。第二传热管32由直径比第一传热管31短径还小的小口径的截面大致圆形形状的直管构成。多个第二传热管32沿侧壁303、302、304的大致上半部分配设。并且,多个第二传热管32在下游侧通过设置在侧壁301上的汇集顶盖25汇集成一个。虽图中未示出,但第二传热管32的下游侧开放端部通过汇集顶盖25与下游侧开放端部32a连通。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3中,从气体燃烧器50导入到壳体30内的燃烧废气中的显热的一部分在第二传热管32被回收,进而上述燃烧废气中的显热以及潜热在第一传热管31被回收。通过沿侧壁301、302、303、304的大致上半部分配设第二传热管32,防止了壳体30的过热。顶盖22设置在对向(相对)的侧壁301、302的下半部分的外表面上。各个顶盖22具有顶盖主体23和顶盖盖子24。顶盖主体23通过将各个侧壁301、302的规定位置冲压加工(收缩加工、拉深加工、拉延加工:drawing),使各个侧壁301、302的一部分凹向内侧而形成,顶盖盖子24以封闭顶盖主体23的开放端的方式铜焊(钎焊)在顶盖主体23的周边。由此,在顶盖主体23的凹部底面与顶盖盖子24的背面之间形成规定大小的内部空间。两根第一传热管31的开放端31a突出到该内部空间内。并且,在壳体30的侧壁301的大致上半部分的外表面上,在上游侧,设置有纵长的顶盖2,其使得第一传热管31的下游侧开放端部311与沿上下方向排列的三根第二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热交换器以及热水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与从燃烧器放出的燃烧废气进行热交换而对流体进行加热,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壳体;多个传热管,所述多个传热管在壳体内至少沿上下方向排列;顶盖,所述顶盖使得沿所述上下方向排列的所述多个传热管的开放端连通,所述顶盖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壁外表面上,并且所述顶盖具有:顶盖主体,所述顶盖主体连接所述多个传热管的所述开放端;和顶盖盖子,所述顶盖盖子与所述顶盖主体接合;具有导流部的排水部件,所述排水部件配设在向所述顶盖内突出的至少一个所述开放端,并且导流部具有:插入部,所述插入部从所述开放端插入所述传热管内;和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以从所述开放端向所述传热管外突出,并进一步向下方延伸的方式与所述插入部连接设置;以及导流空间,当所述插入部从所述开放端插入到所述传热管内时,所述导流空间在所述插入部与所述传热管的下方内壁之间和所述突出部与所述传热管的所述开放端之间连续形成,并用于将所述传热管内的流体向所述传热管外引导。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8.25 JP 2016-1645041.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与从燃烧器放出的燃烧废气进行热交换而对流体进行加热,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壳体;多个传热管,所述多个传热管在壳体内至少沿上下方向排列;顶盖,所述顶盖使得沿所述上下方向排列的所述多个传热管的开放端连通,所述顶盖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壁外表面上,并且所述顶盖具有:顶盖主体,所述顶盖主体连接所述多个传热管的所述开放端;和顶盖盖子,所述顶盖盖子与所述顶盖主体接合;具有导流部的排水部件,所述排水部件配设在向所述顶盖内突出的至少一个所述开放端,并且导流部具有:插入部,所述插入部从所述开放端插入所述传热管内;和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以从所述开放端向所述传热管外突出,并进一步向下方延伸的方式与所述插入部连接设置;以及导流空间,当所述插入部从所述开放端插入到所述传热管内时,所述导流空间在所述插入部与所述传热管的下方内壁之间和所述突出部与所述传热管的所述开放端之间连续形成,并用于将所述传热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坂敏充中越贵章
申请(专利权)人:林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