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icro bubble generat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to a gas liquid mixing part suitable for a micro bubble generating device. The gas and liquid mixing part of the micro bubble generating device includes the container, the core, the gas and liquid introduction hole and the throttle hole.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s of complex structure and low purification efficiency of the existing air purific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的气液混合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特别是涉及适用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的气液混合机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含有微细气泡的(毫米、微米、纳米尺寸的气泡)的气液混合流体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各个行业和人类的生产生活领域。在水中形成的气泡根据其尺寸而分类成毫米气泡或微气泡(进一步而言,为微纳米气泡以及纳米气泡等)。毫米气泡是某种程度上的巨大的气泡,且在水中迅速地上升而最终在水面破裂消失。与此相对,直径为50μm以下的气泡具有如下特殊的性质,即由于微细所以在水中的停留时间长,由于气体的溶解能力优异所以在水中进一步缩小,进而在水中消失(完全溶解),通常将上述直径在50μm以下的气泡称为微气泡,对直径更小的微纳米气泡(直径为10nm以上且小于1μm)以及纳米气泡(直径小于10nm)称为微细气泡。现有溶气释气法微细气泡发生装置均需要大型压气罐和释气罐,整个设备体积庞大,在工作时需要先将空气和水混合,送入压气罐加压溶解,然后通过释气罐产生微细气泡。如何找到一种结构更加简单,可以更好更快使空气和水融合的方法,是现有技术较难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技术需解决的核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的气液混合机构,所述微细气泡产生装置的气液混合机构包括:容器(1),内核(2、5),气液导入孔(3、6),节流孔(4);所述容器(1)为具有圆筒形的空腔部(11),空腔部具有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所述气液导入孔(3),位于空腔部(11)第二端(112),沿上述容器(1)的空腔部(11)的侧面的切线方向开孔于容器(1)的壁部;所述节流孔(4),位于空腔部(11)第一端(111),沿上述容器(1)的空腔部(11)的侧面的切线方向开孔于容器(1)的壁部,该节流孔(4)顺着流体旋转方向沿上述容器(1)空腔部(11)的侧面的切线方向引导排出流体;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的气液混合机构,所述微细气泡产生装置的气液混合机构包括:容器(1),内核(2、5),气液导入孔(3、6),节流孔(4);所述容器(1)为具有圆筒形的空腔部(11),空腔部具有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所述气液导入孔(3),位于空腔部(11)第二端(112),沿上述容器(1)的空腔部(11)的侧面的切线方向开孔于容器(1)的壁部;所述节流孔(4),位于空腔部(11)第一端(111),沿上述容器(1)的空腔部(11)的侧面的切线方向开孔于容器(1)的壁部,该节流孔(4)顺着流体旋转方向沿上述容器(1)空腔部(11)的侧面的切线方向引导排出流体;所述内核(2)为旋转对称结构,设置于空腔部(11)内,其旋转对称轴和空腔部(11)的旋转对称轴重合,其一端和在空腔部(11)第一端(111)和容器的内壁连接,其另一端延伸至接近空腔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耿为干,代晓磊,马俊清,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市知产创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