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扭转全热交换连接管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室内热量交换和通风换气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扭转全热交换连接管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场所内的空气质量日益恶化,导致长期位于较封闭空间内的人出现头闷、恶心、呼吸不畅等症状,为了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常需要安装通风装置,将室内外的空气直接进行替换将带来大量的能量损失,室内外两股气流的湿度条件有时也相差很大,现有技术中,对于全热交换领域技术人员,公认的是热交换效率与冷热空气的相互流向有直接关系,其中两者逆流热交换效率最高,90度交叉错流次之,顺流最差。在热交换器结构设计中,市面上的产品普遍折中选择90度交叉错流方式;目前的全热交换产品,虽然可以实现通风换气,但热交换芯体积大,如果减少热交换芯体积,又会使换热效果不理想,作为连接到室内通道管,连接到室内的管道一般会安装在吊顶内,这一部分的功能过于单一,不能对现有的室内热量交换和湿度交换起到作用,对连接管加强功能性的扩展,对减少交换芯体积,增强通风设备潜热与显热交换,空间排布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扭转全热交换连接管装置,包括:外管体(1)、内管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体(1)为扭转管状体,是以管的轴线为轴,将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及管壁共同旋转一定角度形成的结构;所述外管体(1)包括:A连接管(11)、B连接管(12)、外侧盖(13);所述A连接管(11)以切线方式贯通连接到外管体(1)靠近一端部的侧壁上,切入方向与外管体(1)的管壁扭转方向一致;所述B连接管(12)以切线方式贯通连接到外管体(1)另一端的侧壁上;所述外侧盖(13)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外管体(1)的两端,外侧盖(13)密封外管体(1)的两端;所述内管体(2)为铝合金扭转管状体,是以管的轴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转全热交换连接管装置,包括:外管体(1)、内管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体(1)为扭转管状体,是以管的轴线为轴,将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及管壁共同旋转一定角度形成的结构;所述外管体(1)包括:A连接管(11)、B连接管(12)、外侧盖(13);所述A连接管(11)以切线方式贯通连接到外管体(1)靠近一端部的侧壁上,切入方向与外管体(1)的管壁扭转方向一致;所述B连接管(12)以切线方式贯通连接到外管体(1)另一端的侧壁上;所述外侧盖(13)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外管体(1)的两端,外侧盖(13)密封外管体(1)的两端;所述内管体(2)为铝合金扭转管状体,是以管的轴线为轴,将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及管壁共同旋转一定角度形成的结构,且扭转方向与外管体(1)扭转方向相反;所述内管体(2)与外管体(1)同轴,位于管体1内部且两端贯穿并伸出外侧盖(13),且截面积为外管体(1)的一半;所述内管体(2)上设有三棱柱(21)、薄膜条(22)、C连接管(23)、D连接管(24)和内侧盖(25);所述三棱柱(21)为多个,截面为三角形且中空的棱柱,三棱柱(21)三个侧面为向内凹陷的圆弧面,三棱柱(21)的一半贯穿至内管体(2)内,另一半在外管体(1)与内管体(2)之间;所述三棱柱(21)均匀并间隔设置在内管体(2)整个侧壁上,三棱柱(21)其中一个侧棱指向气流进入方向,此侧棱与另外两个侧棱之间所夹的侧面上,设置有多个透孔(211),三棱柱(21)的两个底面上各设有一个贯通孔;所述薄膜条(22)为毛细结构的透湿薄膜,其卷曲成棒状,长度略长于三棱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丹,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市知产创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