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套盘管式全热交换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10497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室内热量交换和通风换气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嵌套盘管式全热交换芯,包括:管体、湿热交换部交换;所述外管体为截面外月牙形的铝合金圆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通风过程中的全热交换,全程逆流,保证湿度与温度交换,并更加节能,可以使用更小的体积,解决空间占用的问题。

A Nested Coil Tube Type Total Heat Exchanger Co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嵌套盘管式全热交换芯
本专利技术涉及室内热量交换和通风换气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嵌套盘管式全热交换芯。
技术介绍
实际的日常生活中,为了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常需要安装通风装置如空调等,尤其是人员比较集中的场所,以便及时地将室内的污染物及污浊空气排出室外,并同时将室外的新鲜空气补充至室内,达到人类健康标准的需求,然而,将室内外的空气直接进行替换将带来大量的能量损失,为解决室内空气污染并同时考虑节能问题,将同时兼具有温度与湿度双重交换的通风装置应用于空调系统上日益受到重视,该通风装置除可达成引进室外新鲜空气以稀释室内污染并排除室内污浊空气外,并在上述两股空气的对流之间同时执行显热(温度)及潜热(湿度)的全热交换,是空调系统中有效控制室内空气品质,维护健康舒适及节能的好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嵌套盘管式全热交换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嵌套盘管式全热交换芯,包括:管体、湿热交换部;所述管体包括:内管体、外管体、孔台;所述内管体为铝合金圆管,以涡状水平方向弯曲形成盘管,并在其中心部弯曲返回,其一端的内孔为室内气流进入的A,另一端的内孔为室内气流排出到室外的排风口B,室内气流从A向B方向排出到室外,内管体的圆的下底部沿管道延伸的面间隔设置有贯穿其壁的上通孔;所述外管体为截面外月牙形的铝合金圆管,其凹面朝上,以涡状水平方向弯曲形成盘管,并在其中心部弯曲返回,其一端的内孔为室外气流进入的室内进入口C,另一端的内孔为室外进入到室内排风口d,,室外气流按照C向D的方向进入到室内,进入到室内形成逆流换气,其圆的下底边沿管道延伸的面间隔设置有贯穿其壁的下通孔,上通孔微大于下通孔,且位置重叠,内管体与外管体紧密镶嵌在一起后,上通孔与下通孔形成孔台;所述内管体外壁,镶嵌到与外管体月牙形凹槽内,紧密贴合,形成换热的传导部,且内管体与外管体的截面大小相同,外管体月牙形在实际施工中,可采用内设颗粒填充物,选择与内管体外壁面相同的硬质管压出凹面,用热传导胶涂抹在内管体与外管体的结合面之间并固化,再弯曲成盘状,以上为本装置的一组,采用多组叠加;所述湿热交换部交换包括:透湿薄膜、支撑圆台、支撑轴、引导叶片;所述透湿薄膜为多个透湿、储湿度较好的圆形薄膜,其外径大于下通孔和上通孔,设置在下通孔和上通孔之间,并覆盖下通孔和上通孔,内管体与外管体的气流在通过透湿薄膜时,在透湿薄膜时形成下陷的台阶;所述支撑圆台为与透湿薄膜大小、结构相同的多个圆片,设置在孔台内,且不突出与孔台,与透湿薄膜相邻而设,设置一个透湿薄膜后,就会设置一个支撑圆台;所述支撑轴为多个细小金属圆柱体,垂直且贯穿支撑圆台、,一端伸入到内管体,另一端伸入到外管体内;所述引导叶片为围绕支撑轴设置的阿基米德螺旋金属叶片,引导叶片一端伸入到内管体,另一端伸入到外管体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管体、外管体设置为更好的热传导材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管体、外管体结合后,采用热收缩缠绕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湿薄膜外周侧采用导热胶固定在孔台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轴采用圆柱形小热管代替。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轴和引导叶片设置为铝合金或铜材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管体、外管体结合后,以弹簧形盘绕多个。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实现了通风过程中的全热交换,全程逆流,保证湿度与温度交换,并更加节能;2、本专利技术效率高,可以使用更小的体积,解决空间占用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侧部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分离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局部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局部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将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对于专利技术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人员中具有普通技术的人来说容易实现这些实施例。然而本专利技术也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因此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另外,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专利技术,与本专利技术没有连接的部件将从附图中省略。如图1、图2所示,一种嵌套盘管式全热交换芯,包括:管体1、湿热交换部;所述管体1包括:内管体11、外管体12、孔台13;所述内管体11为铝合金圆管,以涡状水平方向弯曲形成盘管,并在其中心部弯曲返回,其一端的内孔为室内气流进入的A,另一端的内孔为室内气流排出到室外的排风口B,室内气流从A向B方向排出到室外,内管体11的圆的下底部沿管道延伸的面间隔设置有贯穿其壁的上通孔111;所述外管体12为截面外月牙形的铝合金圆管,其凹面朝上,以涡状水平方向弯曲形成盘管,并在其中心部弯曲返回,其一端的内孔为室外气流进入的室内进入口C,另一端的内孔为室外进入到室内排风口d,,室外气流按照C向D的方向进入到室内,进入到室内形成逆流换气,其圆的下底边沿管道延伸的面间隔设置有贯穿其壁的下通孔121,上通孔111微大于下通孔121,且位置重叠,内管体11与外管体12紧密镶嵌在一起后,上通孔111与下通孔121形成孔台13;所述内管体11外壁,镶嵌到与外管体12月牙形凹槽内,紧密贴合,形成换热的传导部,且内管体11与外管体12的截面大小相同,保证换气量相同,外管体12月牙形在实际施工中,可采用内设颗粒填充物,选择与内管体11外壁面相同的硬质管压出凹面,用热传导胶涂抹在内管体11与外管体12的结合面之间并固化,再弯曲成盘状,保证高效的热传导效果,以上为本装置的一组,采用多组叠加,适应不同体积房间的换气量;所述湿热交换部交换包括:透湿薄膜21、支撑圆台22、支撑轴23、引导叶片24;如图3所示,所述透湿薄膜21为多个透湿、储湿度较好的圆形薄膜,其外径大于下通孔121和上通孔111,设置在下通孔121和上通孔111之间,并覆盖下通孔121和上通孔111,内管体11与外管体12的气流在通过透湿薄膜21时,在透湿薄膜21时形成下陷的台阶,气流边界处被破坏,利于内管体11与外管体12的气流,通过透湿薄膜21进行湿度和部分热量的交换;所述支撑圆台22为与透湿薄膜21大小、结构相同的多个圆片,设置在孔台13内,且不突出与孔台13,与透湿薄膜21相邻而设,设置一个透湿薄膜21后,就会设置一个支撑圆台22;所述支撑轴23为多个细小金属圆柱体,垂直且贯穿支撑圆台22,一端伸入到内管体11,另一端伸入到外管体12内;所述引导叶片24为围绕支撑轴23设置的阿基米德螺旋金属叶片,引导叶片24一端伸入到内管体11,另一端伸入到外管体12内,此设置使流经的气流受引导叶片24的引导,在管内形成不同角度气流,层流被破坏,而产生乱流,由于支撑圆台22与透湿薄膜21相邻设置,湍流产生后对引导叶片24后部相邻设置透湿薄膜21的湿度与温度交换,起到积极的作用。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内管体11、外管体12设置为更好的热传导材质,如铜,进一步减少交换芯体积。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内管体11、外管体12结合后,采用热收缩缠绕带,起到保温、防腐,减少室内温度对交换芯的影响;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透湿薄膜21外周侧采用导热胶固定在孔台13内,增加密封度。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支撑轴23采用圆柱形小热管代替,加强热交换效果。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支撑轴23和引导叶片24设置为铝合金或铜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嵌套盘管式全热交换芯,包括::管体(1)、湿热交换部;所述管体(1)包括:内管体(11)、外管体(12)、孔台(1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体(11)为铝合金圆管,以涡状水平方向弯曲形成盘管,并在其中心部弯曲返回,内管体(11)的圆的下底部沿管道延伸的面间隔设置有贯穿其壁的上通孔(111);所述外管体(12)为截面外月牙形的铝合金圆管,其凹面朝上,以涡状水平方向弯曲形成盘管,并在其中心部弯曲返回,其圆的下底边沿管道延伸的面间隔设置有贯穿其壁的下通孔(121),上通孔(111)微大于下通孔(121),且位置重叠,内管体(11)与外管体(12)紧密镶嵌在一起后,上通孔(111)与下通孔(121)形成孔台(13);所述内管体(11)外壁,镶嵌到与外管体(12)月牙形凹槽内,紧密贴合,且内管体(11)与外管体(12)的截面大小相同;所述湿热交换部交换包括:透湿薄膜(21)、支撑圆台(22)、支撑轴(23)、引导叶片(24);所述透湿薄膜(21)为多个透湿的圆形薄膜,其外径大于下通孔(121)和上通孔(111),设置在下通孔(121)和上通孔(111)之间,并覆盖下通孔(121)和上通孔(111),内管体(11)与外管体(12)的气流在通过透湿薄膜(21)时,在透湿薄膜(21)时形成下陷的台阶;所述支撑圆台(22)为与透湿薄膜(21)大小、结构相同的多个圆片,设置在孔台(13)内,且不突出与孔台(13),与透湿薄膜(21)相邻而设,设置一个透湿薄膜(21)后,就会设置一个支撑圆台(22);所述支撑轴(23)为多个细小金属圆柱体,垂直且贯穿支撑圆台(22),一端伸入到内管体(11),另一端伸入到外管体(12)内;所述引导叶片(24)为围绕支撑轴(23)设置的阿基米德螺旋金属叶片,引导叶片(24)一端伸入到内管体(11),另一端伸入到外管体(12)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嵌套盘管式全热交换芯,包括::管体(1)、湿热交换部;所述管体(1)包括:内管体(11)、外管体(12)、孔台(1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体(11)为铝合金圆管,以涡状水平方向弯曲形成盘管,并在其中心部弯曲返回,内管体(11)的圆的下底部沿管道延伸的面间隔设置有贯穿其壁的上通孔(111);所述外管体(12)为截面外月牙形的铝合金圆管,其凹面朝上,以涡状水平方向弯曲形成盘管,并在其中心部弯曲返回,其圆的下底边沿管道延伸的面间隔设置有贯穿其壁的下通孔(121),上通孔(111)微大于下通孔(121),且位置重叠,内管体(11)与外管体(12)紧密镶嵌在一起后,上通孔(111)与下通孔(121)形成孔台(13);所述内管体(11)外壁,镶嵌到与外管体(12)月牙形凹槽内,紧密贴合,且内管体(11)与外管体(12)的截面大小相同;所述湿热交换部交换包括:透湿薄膜(21)、支撑圆台(22)、支撑轴(23)、引导叶片(24);所述透湿薄膜(21)为多个透湿的圆形薄膜,其外径大于下通孔(121)和上通孔(111),设置在下通孔(121)和上通孔(111)之间,并覆盖下通孔(121)和上通孔(111),内管体(11)与外管体(12)的气流在通过透湿薄膜(21)时,在透湿薄膜(21)时形成下陷的台阶;所述支撑圆台(22)为与透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幸未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市知产创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