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动杆内置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7369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动杆内置开关,包括负载机构、磁电控制机构、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负载通断检测机构以及外壳,所述负载机构、磁电控制机构、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与负载通断检测机构均置于外壳内,所述磁电控制机构连接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且能带动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水平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所述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做直线往复运动时带动负载机构通或断,所述负载通断检测机构放置在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一侧,当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水平往复运动带动负载机构通或断的同时也会与负载通断检测机构分离或撞合,从外界可以知晓开关开与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接触电阻小,温升低。抗冲击电流能力增强,结构紧凑,体积小。

A built-in switch of double moving ro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uble rod built-in switch, including load mechanism, magnetoelectric control mechanism, driving mechanism, load and magnetoelectric connected load on-off detecting mechanism and the shell, the loading mechanism, control mechanism, load and magnetic magnetic drive mechanism connected with load on-off detect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in the casing, the magnetoelectric control mechanism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ad and the magnetoelectric is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mechanism which can drive load and connect the drive mechanism of horizontal magnetoelectric reciprocating motion, the load and the magnetic drive mechanism connected reciprocating drive load mechanism on or off, the load on-off detecting mechanism is disposed in the load and magnetic drive mechanism connected to one side. When the load and the magnetic drive mechanism connected horizontal reciprocating motion mechanism to drive the load on or off at the same time and load on-off detecting mechanism for separating or bump It can be known from the outside world that the switch is open and broken. The contact resistanc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mall and the temperature rise is low. The capability of anti shock current is enhanced, the structure is compact and the volume is sm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动杆内置开关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置开关,特别是主要应用于智能电表以及大电流负载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一种双动杆内置开关。
技术介绍
目前内置开关常采用采用单触点结构或双触点单弹片结构。单触点结构接触电阻大、温升快,开关过程中触点间发生闪弧引起触点间材质转移,使两触点间距离越来越小,最终接触到一起,内置开关不能工作;釆用双触点单弹片结构,虽然接触电阻小了,但双触点一起开关动作时同步性差,如果一组触点发生前述问题,即便另一组触点没有上述问题,也不能工作。上述结构也降低了内置开关的安全性,给使用客户带来一定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双动杆内置开关,采用双触点双动杆结构,较好的解决了前述内置开关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双动杆内置开关,包括负载机构、磁电控制机构、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负载通断检测机构以及外壳,所述负载机构、磁电控制机构、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与负载通断检测机构均置于外壳内,所述磁电控制机构连接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且能带动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水平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所述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做直线往复运动时带动负载机构通或断,所述负载通断检测机构放置在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一侧,当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水平往复运动带动负载机构通或断的同时也会与负载通断检测机构分离或撞合;所述负载机构包括静导电片、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第一动导电片、第二动导电片与动片组件,所述静导电片内侧从上向下分别设置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所述静导电片向前单向引出并伸出外壳,所述第一动导电片向后单向引出并伸出外壳,所述第二动导电片前后双向引出并伸出外壳,所述第二动导电片向前引出部分与静导电片平行,所述第二动导电片向后引出部分与第一动导电片平行且端部连接;所述动片组件包括第一动触点、第二动触点、大分流片、小分流片、动簧片、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以及垫片;所述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分别与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对应布置,所述第一动触点与第二动触点后依次是叠放的大分流片、小分流片、动簧片,动簧片后是上下并列布置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大分流片和小分流片为向同侧凸出的拱形或半圆形结构,所述大分流片、小分流片和动簧片是V字型,前部分成上下双杆开叉结构,所述第一动触点固定在依次粘连的位于上部的大分流片、小分流片和动簧片上,所述第一弹片位于上部的动簧片后且第一弹片是前部倾斜压在动簧片的预弯结构,所述第一弹片后部固定在依次粘连的动簧片、小分流片和大分流片的后部并最终固定在第一动导电片前端;所述第二动触点固定在依次粘连的位于下部的大分流片、小分流片和动簧片上,所述第二弹片固定在位于下部的动簧片上并且第二弹片向前长于动簧片、小分流片和大分流片,所述位于下部的大分流片、小分流片、动簧片前端以及第二弹片固定在第一动导电片上,第二弹片上叠装有垫片使得第二弹片长于大分流片、小分流片和动簧片的部分与第二动导电片间有空隙,所述动片组件位于与第二动导电片前部平行且相互靠近的位置,所述负载机构为一组或一组以上。所述磁电控制机构包括线圈组件、左轭铁、右轭铁、衔铁组件和塑包体,所述线圈组件包括漆包线、骨架和针脚,所述漆包线缠绕在骨架上,所述漆包线的两端连接两根针脚,所述衔铁组件包括第一衔铁、第二衔铁和位于中间的永磁铁,第一衔铁、第二衔铁和位于中间的永磁铁形成“工”字型,所述塑包体包在“工”字型衔铁组件外部,所述左轭铁和右轭铁为“U”型,其“U”型一端放置在骨架中心孔内,其“U”型另一端放置在衔铁组件左右侧的空挡处,塑包体的上方有一夹板,夹板固定在左轭铁和右轭铁上,塑包体的上下表面各有凸出的同心轴,分别插在外壳和夹板的小孔中,使得衔铁组件能绕同心轴转动,塑包体的前部有一向外延伸的引出柄。所述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为杆状,其一端连接在塑包体的引出柄上,另一段上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位于第二弹片与第二动导电片间的空隙处,所述第二凸起位于静导电片和大分流片间且第二凸起的厚度小于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与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接触时静导电片和大分流片间的距离。所述负载通断检测机构包括微动开关和信号线,所述微动开关与信号线相连,所述微动开关在在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一侧,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做直线往复运动时与微动开关撞击和分离,所述信号线延伸出外壳外。所述位于下部的大分流片、小分流片、动簧片的头部是“凹”型,所述第二弹片前部较长段能在“凹”槽内自由弯曲。本技术可以变形成如下结构:所述第一动导电片与第二动导电片向外引出呈平行断开端子,形成了端子可插入的结构;所述第一动导电片与第二动导电片形成完整的“U”型结构,在“U”型上面安贴电流采集芯片或者所述第一动导电片与第二动导电片间直接串联接入电流互感器或电阻器。或者,所述负载机构呈“Z”型,所述负载机构只有一动导电片,所述动导电片向前引出部分与静导电片平行,所述动片组件后端固定在动导电片的后端,动片组件与动导电片分开的部分靠近且平行。由于采用了如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特点:接触电阻小,温升低。抗冲击电流能力增强。本技术结构紧凑,体积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负载机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磁电控制机构爆炸图。图5为本技术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图。图6为本技术拓展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拓展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拓展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拓展结构示意图。图10为“Z”型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负载机构1、磁电控制机构2、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3、负载通断检测机构4以及外壳5。本实施例的负载机构1为三组。如图3所示负载机构1包括静导电片101、第一静触点102、第二静触点103、第一动导电片104、第二动导电片105与动片组件。动片组件包括第一动触点106、第二动触点107、大分流片108、小分流片109、动簧片110、第一弹片111、第二弹片112和垫片113。从图1看出静导电片101向前引出部分和第二动导电片105向前引出部分平行且伸出外壳5;第一动导电片104向后引出部分与第二动导电片105向后引出部分伸出外壳5,且端部连接。大分流片108与小分流片109为向同侧凸出的拱或半圆形结构。当动片组件弯曲或复位时,都能与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3几乎保持同一接触点。大分流片108、小分流片109、动簧片110为剪刀形双杆结构,保证两组触点独立作用,无论哪组触点发生故障,另一组触点仍能良好工作,延长开关工作寿命;并且双杆并联结构总的电阻变小,通电后温升低。第二动导电片105与动片组件小间距平行结构,两者之间平行,排斥力均匀,不会出现间距不均等时,间距小处排斥力会升高多倍,较大的力作用使动片组件脱离连接的第一动导电片104,从而负载机构损坏的问题。从而提高负载机构1抗冲击电流能力.如图4所示磁电控制机构2包括线圈组件、左轭铁201、右轭铁202、衔铁组件和塑包体203。线圈组件包括漆包线204、骨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动杆内置开关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动杆内置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负载机构、磁电控制机构、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负载通断检测机构以及外壳,所述负载机构、磁电控制机构、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与负载通断检测机构均置于外壳内,所述磁电控制机构连接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且能带动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水平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所述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做直线往复运动时带动负载机构通或断,所述负载通断检测机构放置在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一侧,当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水平往复运动带动负载机构通或断的同时也会与负载通断检测机构分离或撞合;所述负载机构包括静导电片、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第一动导电片、第二动导电片与动片组件,所述静导电片内侧从上向下分别设置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所述静导电片向前单向引出并伸出外壳,所述第一动导电片向后单向引出并伸出外壳,所述第二动导电片前后双向引出并伸出外壳,所述第二动导电片向前引出部分与静导电片平行,所述第二动导电片向后引出部分与第一动导电片平行且端部连接;所述动片组件包括第一动触点、第二动触点、大分流片、小分流片、动簧片、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以及垫片;所述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分别与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对应布置,所述第一动触点与第二动触点后依次是叠放的大分流片、小分流片、动簧片,动簧片后是上下并列布置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大分流片和小分流片为向同侧凸出的拱形或半圆形结构,所述大分流片、小分流片和动簧片是V字型,前部分成上下双杆开叉结构,所述第一动触点固定在依次粘连的位于上部的大分流片、小分流片和动簧片上,所述第一弹片位于上部的动簧片后且第一弹片是前部倾斜压在动簧片的预弯结构,所述第一弹片后部固定在依次粘连的动簧片、小分流片和大分流片的后部并最终固定在第一动导电片前端;所述第二动触点固定在依次粘连的位于下部的大分流片、小分流片和动簧片上,所述第二弹片固定在位于下部的动簧片上并且第二弹片向前长于动簧片、小分流片和大分流片,所述位于下部的大分流片、小分流片、动簧片前端以及第二弹片固定在第一动导电片上,第二弹片上叠装有垫片使得第二弹片长于大分流片、小分流片和动簧片的部分与第二动导电片间有空隙,所述动片组件位于与第二动导电片前部平行且相互靠近的位置,所述负载机构为一组或一组以上,所述磁电控制机构包括线圈组件、左轭铁、右轭铁、衔铁组件和塑包体,所述线圈组件包括漆包线、骨架和针脚,所述漆包线缠绕在骨架上,所述漆包线的两端连接两根针脚,所述衔铁组件包括第一衔铁、第二衔铁和位于中间的永磁铁,第一衔铁、第二衔铁和位于中间的永磁铁形成“工”字型,所述塑包体包在“工”字型衔铁组件外部,所述左轭铁和右轭铁为“U”型,其“U”型一端放置在骨架中心孔内,其“U”型另一端放置在衔铁组件左右侧的空挡处,塑包体的上方有一夹板,夹板固定在左轭铁和右轭铁上,塑包体的上下表面各有凸出的同心轴,分别插在外壳和夹板的小孔中,使得衔铁组件能绕同心轴转动,塑包体的前部有一向外延伸的引出柄,所述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为杆状,其一端连接在塑包体的引出柄上,另一段上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位于第二弹片与第二动导电片间的空隙处,所述第二凸起位于静导电片和大分流片间且第二凸起的厚度小于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与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接触时静导电片和大分流片间的距离,所述负载通断检测机构包括微动开关和信号线,所述微动开关与信号线相连,所述微动开关在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一侧,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做直线往复运动时与微动开关撞击和分离,所述信号线延伸出外壳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动杆内置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负载机构、磁电控制机构、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负载通断检测机构以及外壳,所述负载机构、磁电控制机构、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与负载通断检测机构均置于外壳内,所述磁电控制机构连接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且能带动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水平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所述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做直线往复运动时带动负载机构通或断,所述负载通断检测机构放置在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一侧,当负载与磁电连接驱动机构水平往复运动带动负载机构通或断的同时也会与负载通断检测机构分离或撞合;所述负载机构包括静导电片、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第一动导电片、第二动导电片与动片组件,所述静导电片内侧从上向下分别设置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所述静导电片向前单向引出并伸出外壳,所述第一动导电片向后单向引出并伸出外壳,所述第二动导电片前后双向引出并伸出外壳,所述第二动导电片向前引出部分与静导电片平行,所述第二动导电片向后引出部分与第一动导电片平行且端部连接;所述动片组件包括第一动触点、第二动触点、大分流片、小分流片、动簧片、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以及垫片;所述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分别与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对应布置,所述第一动触点与第二动触点后依次是叠放的大分流片、小分流片、动簧片,动簧片后是上下并列布置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大分流片和小分流片为向同侧凸出的拱形或半圆形结构,所述大分流片、小分流片和动簧片是V字型,前部分成上下双杆开叉结构,所述第一动触点固定在依次粘连的位于上部的大分流片、小分流片和动簧片上,所述第一弹片位于上部的动簧片后且第一弹片是前部倾斜压在动簧片的预弯结构,所述第一弹片后部固定在依次粘连的动簧片、小分流片和大分流片的后部并最终固定在第一动导电片前端;所述第二动触点固定在依次粘连的位于下部的大分流片、小分流片和动簧片上,所述第二弹片固定在位于下部的动簧片上并且第二弹片向前长于动簧片、小分流片和大分流片,所述位于下部的大分流片、小分流片、动簧片前端以及第二弹片固定在第一动导电片上,第二弹片上叠装有垫片使得第二弹片长于大分流片、小分流片和动簧片的部分与第二动导电片间有空隙,所述动片组件位于与第二动导电片前部平行且相互靠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蔚菁宋宗华
申请(专利权)人:时太工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