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移式车辆防撞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5495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4 19:5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在电动车辆中用于减少由车辆碰撞引起的对车辆电池的损坏的防撞元件结构。防撞元件结构可位于车辆电池的角部附近,并且可将由车辆接收的能量引导远离车辆电池。防撞元件结构包括上部结构和“W”结构,该上部结构位于下部结构上方并且横向地偏离下部结构,该“W”结构介接在车辆电池与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之间。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包括耦接在一起以形成六边形孔隙的若干壳体。壳体以及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具体布置在发生碰撞时影响通过防撞元件结构的能量传递。

Offset vehicle anti-collision element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discloses an anti-collision element structure used in an electric vehicle to reduce damage to vehicle batteries caused by vehicle collisions. The structure of the collision avoidance element can be located near the corner of the vehicle battery, and the energy received by the vehicle can be guided away from the vehicle battery. The structure of the anti-collision element includes the superstructure and the \W\ structure. The upper structure is located above the substructure and transversely deviates from the substructure. The \W\ structure is interconnected between the vehicle battery and the superstructure and the substructure. The superstructure and substructure include a number of shells coupled together to form hexagonal pores. The concrete arrangement of the shell, the superstructure and the lower structure affects the energy transfer through the structure of the collision avoidance element in the event of a colli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偏移式车辆防撞元件相关申请案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9月7日提交的标题为“电动车辆部件(ELECTRICVEHICLECOMPONENTS)”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384,298的优先权,该申请出于所有目的特此以引用方式全部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偏移式车辆防撞元件。
技术介绍
车辆制造商为车辆增加了许多新的结构特征,以提高安全性和/或改善性能。这些结构特征中的许多结构特征同样适用于电动车辆、混合动力车辆和非电动车辆,而其它结构特征则更为重视车辆电动机类型,诸如增加厚度以保护车辆的具体区域上的电动汽车电池的车辆底板。提高安全性或改善性能而不显著地牺牲其他方面的结构改进仍然是车辆制造商的重要目标。电动车辆正成为具有内燃机的传统车辆的越来越可行的替代方案。电动车辆可在其紧凑性、设计简单性以及取决于最初生成车辆中使用的电力的方式而潜在地更具环境友好性等方面具有优势。随着全球的石油储量日益枯竭,使用可再生能源代替汽油在向汽车提供动力的前景上有明显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在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电动车辆可包括用于对电动车辆供电的车辆电池。车辆电池可包括电池顶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偏移式车辆防撞元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车辆,包括:车辆电池,其用于向所述电动车辆供电,所述车辆电池包括电池顶表面和电池侧表面,所述电池顶表面和所述电池侧表面沿着所述车辆电池的电池角部形成一定角度;以及防撞元件结构,其包括:上部结构,其包括第一上部壳体,所述第一上部壳体垂直地耦接在第一下部壳体上方,使得在所述第一上部壳体与所述第一下部壳体之间形成第一组孔隙,其中所述上部结构垂直地耦接在所述电池顶表面上方;以及下部结构,其包括第二上部壳体,所述第二上部壳体垂直地耦接在第二下部壳体上方,使得在所述第二上部壳体与所述第二下部壳体之间形成第二组孔隙,其中所述下部结构横向地耦接至所述电池侧表面的侧面并且垂直地耦接在所述上部结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07 US 62/384,298;2017.08.30 US 15/690,8541.一种电动车辆,包括:车辆电池,其用于向所述电动车辆供电,所述车辆电池包括电池顶表面和电池侧表面,所述电池顶表面和所述电池侧表面沿着所述车辆电池的电池角部形成一定角度;以及防撞元件结构,其包括:上部结构,其包括第一上部壳体,所述第一上部壳体垂直地耦接在第一下部壳体上方,使得在所述第一上部壳体与所述第一下部壳体之间形成第一组孔隙,其中所述上部结构垂直地耦接在所述电池顶表面上方;以及下部结构,其包括第二上部壳体,所述第二上部壳体垂直地耦接在第二下部壳体上方,使得在所述第二上部壳体与所述第二下部壳体之间形成第二组孔隙,其中所述下部结构横向地耦接至所述电池侧表面的侧面并且垂直地耦接在所述上部结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中所述第一组孔隙中的每一个孔隙和所述第二组孔隙中的每一个孔隙为六边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中所述防撞元件结构进一步包括横向地耦接至所述第一组孔隙的所述侧面的第一组盖,以及横向地耦接至所述第二组孔隙的所述侧面的第二组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中所述上部结构是垂直对称的,使得所述第一上部壳体和所述第一下部壳体的形状和尺寸相同,且其中所述下部结构是垂直对称的,使得所述第二上部壳体和所述第二下部壳体的形状和尺寸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车辆,其中:所述第一上部壳体、第一下部壳体、第二上部壳体和第二下部壳体中的每一个壳体包括串联耦接的多个平坦表面;所述第一上部壳体的所述多个平坦表面中的至少两个平坦表面直接垂直地耦接在所述第一下部壳体的所述多个平坦表面中的至少两个平坦表面上方;并且所述第二上部壳体的所述多个平坦表面中的至少两个平坦表面直接垂直地耦接在所述第二下部壳体的所述多个平坦表面中的至少两个平坦表面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中所述防撞元件结构进一步包括“W”结构,所述“W”结构包括:第一侧面,其大致是垂直的并且横向地耦接至所述上部结构的侧面;第二侧面,其大致是水平的并且垂直地耦接在所述上部结构下方并且垂直地耦接在所述电池顶表面上方;第三侧面,其大致是垂直的并且横向耦接至所述电池侧表面的所述侧面并且横向地耦接至所述下部结构的侧面;以及第四侧面,其大致是水平的并且垂直地耦接在所述下部结构下方。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车辆,其中所述“W”结构的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电池侧表面之间存在至少5mm的间隙。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中所述防撞元件结构是由碳纤维制成。9.一种用于由车辆电池供电的电动车辆的防撞元件结构,所述防撞元件结构包括:上部结构,其包括第一上部壳体,所述第一上部壳体垂直地耦接在第一下部壳体上方,使得在所述第一上部壳体与所述第一下部壳体之间形成第一组孔隙,其中所述上部结构垂直地耦接在电池顶表面上方;以及下部结构,其包括第二上部壳体,所述第二上部壳体垂直地耦接在第二下部壳体上方,使得在所述第二上部壳体与所述第二下部壳体之间形成第二组孔隙,其中所述下部结构横向地耦接至电池侧表面的侧面并且垂直地耦接在所述上部结构下方;其中电池顶表面和电池侧表面沿着所述车辆电池的电池角部形成一定角度。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撞元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组孔隙中的每一个孔隙和所述第二组孔隙中的每一个孔隙为六边形。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撞元件结构,进一步包括:第一组盖,横向地耦接至所述第一组孔隙的侧面;以及第二组盖,横向地耦接至所述第二组孔隙的侧面。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撞元件结构,其中所述上部结构是垂直对称的,使得所述第一上部壳体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延斯·迈尔迈克·维勒
申请(专利权)人:昶洧新能源汽车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