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茯苓多糖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44087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活性茯苓多糖的制备方法,用深层发酵法对茯苓菌种进行菌丝体培养,经繁殖、发酵、提取、精制等工艺步骤制得。与现有工艺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无需经过氧化及羧甲基化等化学处理,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所得到的产品除具备现有工艺产品的抗肿瘤作用外,还适用于抗花粉过敏及改善肾功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发酵和分离纯化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茯苓多糖早在70年代即已被证实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同时它还被证实是一种很强的免疫增强物质。但是从天然茯苓中提取这种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茯苓多糖却并非容易,因为天然茯苓中的茯苓多糖是由50个以β1→3键结合的葡聚糖伴有1~2个以β1→6键结合的葡聚糖基间隔而成。抗肿瘤实验表明,这种多糖无抗肿瘤活性,需要将以β1→6键结合的葡聚糖去除,才能得到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茯苓多糖。目前,制备茯苓多糖一般是采用化学半合成法,该方法是以茯苓粉末为原料,通过碱性溶媒提取、沉淀粗多糖、精制工艺得到茯苓多糖精制品,再通过氧化、羧甲基化得到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茯苓多糖。这种制备茯苓多糖的方法工艺比较复杂、加工成本比较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茯苓多糖的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加工成本较低的活性茯苓多糖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生物发酵工艺,其工艺步骤如下a.菌种培养取用液氮保存的茯苓菌种,移植在PDA斜面培养基上,在28℃~32℃温度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性茯苓多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生物发酵工艺,其工艺步骤如下:a.菌种培养:取用液氮保存的茯苓菌种,移植在PDA斜面培养基上,在28℃~32℃温度下培育10~15天,得到培养好的茯苓菌种;b.菌丝体的发酵制备: 采用三级通气发酵法,生产周期60~72小时,具体工艺流程如下:取步骤a中茯苓菌种的菌丝体,移入有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烧瓶中,在20~30℃温度下往复振荡5~7天,往复振荡的冲程4~10cm,振荡频率100~120rpm,接种量5%(v/v) ;将摇瓶培养物合并,移入种子罐中,罐内装料70%(v/v),接种量10%(v/v),搅拌速度200~2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庆隆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杨保健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