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辊、涂敷装置及膜电极接合体的制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1071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07: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从吸附辊的外周面的开放区域进入的气体,而导致封闭区域的吸引力下降的问题,并且能够抑制因滑动而劣化的结构。在辊主体和侧板之间,插入具有节流孔的孔板。在辊主体的外周面中的被基底材料覆盖的封闭区域,由多个吸附孔产生的负压,在辊主体的外周面吸附基底材料。另一方面,在未被基底材料覆盖的开放区域中,气体很难通过节流孔,因此能够抑制气体从外部空间被吸入辊主体的内部。因此,能够抑制因从开放区域进入的气体,而导致封闭区域的吸引力下降的问题。另外,辊主体、孔板及侧板一体旋转。因此,还能够抑制因各个构件的滑动接触而导致的劣化。

A manufacturing device for adsorption roll, coating device and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kind of problem that can inhibit the attraction of the closed area due to the gas coming into the open area of the adsorption roller, and can also inhibit the structure deteriorating due to sliding. A hole plate with throttle holes is inserted between the body of the roller and the side plate. A closed area covered by a base material i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roller body, a negative pressure generated by a plurality of adsorption holes, and a base material are adsorbed on the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roller body.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open area which is not covered by base materials, gas is hard to pass through the orifice, so it can restrain the gas from being absorbed into the inner part of the roller body from the outer space. Therefore, it can inhibit the decline in the attraction of the closed area because of the gas entering from the open area. In addition, the roller body, the hole plate and the side plate are rotated in one. Therefore, the deterioration caused by the sliding contact of each component can also be suppres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附辊、涂敷装置及膜电极接合体的制造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吸附辊、具备该吸附辊的涂敷装置及膜电极接合体的制造装置,该吸附辊将带状的基底材料吸附保持于外周面的一部分且旋转。
技术介绍
近年,作为汽车或移动电话等的驱动电源,燃料电池受到瞩目。燃料电池是由包含在燃料中的氢(H2)与空气中的氧(O2)之间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电力的发电系统。燃料电池与其他电池相比,具有发电效率高且对环境的负担小的优势。燃料电池按照所使用的电解质分为几种类型。其中的一种燃料电池是,将离子交换膜(电解质膜)用作电解质的固体高分子形燃料电池(PEFC:PolymerElectrolyteFuelCell)。固体高分子形燃料电池能够在常温下工作且小型轻量,因此期待其能够应用于汽车或便携设备。固体高分子形燃料电池通常具有层叠多个单元(cell)的结构。一个单元由一对间隔件夹住膜电极接合体(MEA:Membrane-Electrode-Assembly)的两侧而构成。膜电极接合体具有电解质膜和形成于电解质膜的两面的一对电极层。一对电极层的一方为阳极电极,另一方为阴极电极。当包含氢的燃料气体与阳极电极接触,且空气与阴极电极接触时,通过电化学反应产生电力。制造上述的膜电极接合体时,在具有多个吸附孔的吸附辊的外周面,吸附保持带状的基底材料即电解质膜。然后,在由吸附辊保持的电解质膜的表面,涂敷使包含铂(Pt)的催化剂粒子分散于醇类等溶媒中的催化剂油墨(电极浆料)。之后,通过使催化剂油墨干燥,形成电极层。关于在辊的外周面保持带状的基底材料并搬运的以往的装置,已被例如日本特开2014-234541号公报公开。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34541号公报使用吸附辊搬运基底材料的情况下,基底材料与吸附辊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接触。因此,在吸附辊的外周面产生被基底材料覆盖的封闭区域和未被基底材料覆盖的开放区域。在开放区域,气体从外部空间通过吸附孔进入至吸附辊的内部。而且,由于从该开放区域进入气体,因此存在封闭区域中的基底材料的吸附力下降的问题。在日本特开2014-234541号公报中,记载了具有相互滑动的旋转环单元和固定环单元的辊结构。日本特开2014-234541号公报的辊中,仅在旋转环单元与固定环单元的滑动接触面的、卷绕基底材料的角度范围内设置有开口部。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能够仅在封闭区域产生吸附力,防止从开放区域进入气体。但是,当要使两个旋转体滑动,且在这些构件的内部传递吸引力时,有必要在两个旋转体之间设置密封构件。由于该密封构件伴随着滑动而产生劣化,因此必需定期进行更换。另外,在两个旋转体之间,产生大的滑动阻力。因此,为了使吸附辊旋转,需要滑动阻力以上的大的驱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从吸附辊的外周面的开放区域进入的气体,而导致封闭区域的吸引力下降,并且能够抑制构件因滑动而劣化的结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第一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附辊,其中,所述吸附辊在其外周面的一部分吸附保持带状的基底材料并旋转。其具备:圆筒状的辊主体,具有上述外周面;孔板,固定于上述辊主体的轴心方向的端面,以及侧板,固定于上述孔板的与上述辊主体相反一侧的面。上述辊主体具有:多个吸附孔,设置于上述外周面;以及内部流路,设置于上述外周面的内侧,与多个上述吸附孔连通。上述孔板具有节流孔,上述节流孔与上述内部流路连通;上述侧板具有排气流路,上述排气流路与上述节流孔连通;在上述轴心方向观察,上述节流孔小于上述内部流路及上述排气流路。本申请的第二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第一专利技术的吸附辊,上述辊主体具有多个上述内部流路,多个上述内部流路相互间隔开地配置于上述轴心的周围,多个上述内部流路分别延上述轴心方向延伸。本申请的第三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第二专利技术的吸附辊,上述孔板具有与多个上述内部流路中的每个连通的多个上述节流孔。本申请的第四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第二专利技术或第三专利技术的吸附辊,还具有加热机构,设置于上述辊主体的比上述内部流路更内侧的位置。本申请的第五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第四专利技术的吸附辊,上述孔板由树脂制成。本申请的第六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第一专利技术的吸附辊,上述节流孔的内径是0.1mm以上且3.0mm以下。本申请的第七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第一专利技术的吸附辊,上述孔板对上述辊主体能够装卸。本申请的第八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第一专利技术的吸附辊,上述排气流路与沿上述轴心设置的中央流路连通。本申请的第九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第一专利技术的吸附辊,上述吸附辊与马达连接,借助上述马达的动力旋转。本申请的第十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涂敷装置,其中,具备吸附辊,在其外周面的一部分吸附保持带状的基底材料并旋转;以及涂敷部,在被吸附保持于上述吸附辊的基底材料的表面涂敷材料。上述吸附辊具备:圆筒状辊主体,具有上述外周面;孔板,固定于上述辊主体的轴心方向的端面;侧板,固定于上述孔板的与上述辊主体相反一侧的面。上述辊主体具有:多个吸附孔,设置于上述外周面;以及内部流路,设置于上述外周面的内侧,与多个上述吸附孔连通。上述孔板具有节流孔,上述节流孔与上述内部流路连通;上述侧板具有排气流路,上述排气流路与上述节流孔连通;在上述轴心方向观察,上述节流孔小于上述内部流路及上述排气流路。本申请的第十一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膜电极接合体的制造装置,其中,具备:涂敷装置,在基底材料的表面涂敷材料;以及干燥机构,使涂敷于基底材料的表面的材料干燥。上述涂敷装置具有:吸附辊,在其外周面的一部分吸附保持带状的基底材料并旋转;以及涂敷部,在被吸附保持于上述吸附辊的基底材料的表面涂敷材料。上述吸附辊具备:圆筒状辊主体,具有上述外周面;孔板,固定于上述辊主体的轴心方向的端面;侧板,固定于上述孔板的与上述辊主体相反一侧的面。上述辊主体具有:多个吸附孔,设置于上述外周面;以及内部流路,设置于上述外周面的内侧,与多个上述吸附孔连通。上述孔板具有节流孔,上述节流孔与上述内部流路连通;上述侧板具有排气流路,上述排气流路与上述节流孔连通;在上述轴心方向观察,上述节流孔小于上述内部流路及上述排气流路;上述基底材料是电解质膜;上述用于涂敷的材料是电极材料。根据本申请的第一专利技术到第十一专利技术,在辊主体的外周面中的被基底材料覆盖的封闭区域中,由在多个吸附孔产生的负压,而在辊主体的外周面吸附基底材料。另一方面,在未被基底材料覆盖的开放区域中,气体很难通过节流孔,因此能够抑制气体从外部空间被吸入辊主体的内部。因此,能够抑制因从开放区域进入气体,而导致封闭区域的吸引力下降。另外,辊主体、孔板及侧板一体旋转。因此,还能够抑制因各个构件的滑动而导致的劣化。特别地,根据本申请的第三专利技术,通过在每个内部流路设置节流孔,能够使每个节流孔的开口面积更小。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节流孔处的气体的通过。特别地,根据本申请的第四专利技术,能够利用加热机构加热辊主体的外周面。特别地,由于多条内部流路隔着间隔排列,因此能够使加热机构产生的热量通过内部流路的空隙高效地传导到辊主体的外周面。特别地,根据本申请的第五专利技术,能够抑制加热机构产生的热传递到孔板的更外侧。特别地,根据本申请的第七专利技术,能够按照基底材料的处理条件,更换具有最佳的开口面积的节流孔的孔板。特别地,根据本申请的第八专利技术,排气流路经由与轴心同轴设置的中央流路,与下游侧的流路连通。由此,能够确保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吸附辊、涂敷装置及膜电极接合体的制造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附辊,其中,所述吸附辊在其外周面的一部分吸附保持带状的基底材料并旋转,其具备:圆筒状的辊主体,具有上述外周面,孔板,固定于上述辊主体的轴心方向的端面,以及侧板,固定于上述孔板的与上述辊主体相反一侧的面;上述辊主体具有:多个吸附孔,设置于上述外周面,以及内部流路,设置于上述外周面的内侧,与多个上述吸附孔连通;上述孔板具有节流孔,上述节流孔与上述内部流路连通,上述侧板具有排气流路,上述排气流路与上述节流孔连通,在上述轴心方向观察,上述节流孔小于上述内部流路及上述排气流路。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8.19 JP 2016-1609511.一种吸附辊,其中,所述吸附辊在其外周面的一部分吸附保持带状的基底材料并旋转,其具备:圆筒状的辊主体,具有上述外周面,孔板,固定于上述辊主体的轴心方向的端面,以及侧板,固定于上述孔板的与上述辊主体相反一侧的面;上述辊主体具有:多个吸附孔,设置于上述外周面,以及内部流路,设置于上述外周面的内侧,与多个上述吸附孔连通;上述孔板具有节流孔,上述节流孔与上述内部流路连通,上述侧板具有排气流路,上述排气流路与上述节流孔连通,在上述轴心方向观察,上述节流孔小于上述内部流路及上述排气流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辊,其中,上述辊主体具有多个上述内部流路,多个上述内部流路相互间隔开地配置于上述轴心的周围,多个上述内部流路分别沿上述轴心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辊,其中,上述孔板具有与多个上述内部流路中的每个连通的多个上述节流孔。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吸附辊,其中,还具有,加热机构,设置于上述辊主体的比上述内部流路更内侧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附辊,其中,上述孔板由树脂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辊,其中,上述节流孔的内径是0.1mm以上且3.0mm以下。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辊,其中,上述孔板对上述辊主体能够装卸。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辊,其中,上述排气流路与沿上述轴心设置的中央流路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辊,其中,上述吸附辊与马达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笠原光雄高木善则大森雅文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斯库林集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