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窗逃生装置和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9841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6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窗逃生装置,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包括:基座、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冲击锤,所述基座为内部空心的柱体结构,所述基座的外形为矩形,所述基座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相对的另一端均为吸盘,所述冲击锤一端为矩形的柱体,所述冲击锤另一端为四棱锥,所述冲击锤为矩形的一端上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上设置有拉线,所述冲击锤滑动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内部空心处,所述冲击锤沿着所述基座的内部空心处滑动到最下端时,所述冲击锤为四棱锥一端的顶点超过所述基座的最下端。本实施例可以提供较大的力量用以击穿玻璃。

A car window escape device and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窗逃生装置和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车窗逃生装置和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比重。许多家庭都拥有了自己的家用汽车。但是,随着汽车使用的普及,我们看到汽车发生故障或者汽车发生车祸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当汽车发生故障时,电动的汽车门不能打开时,车内的人就不能出去。所以,针对这种情况,人们研发了方便携带的安全锤,用以敲碎车上的玻璃,从而使人们得以从汽车中脱离出来。在汽车落水或者汽车的玻璃较为牢固的情况下,上述安全锤难以击穿玻璃,可见,当前的车窗逃生装置的提供的力量较小,难以击穿玻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窗逃生装置和汽车,解决了当前的车窗逃生装置的提供的力量较小,难以击穿玻璃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窗逃生装置,应用于汽车,包括:基座、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冲击锤,所述基座为内部空心的柱体结构,所述基座的外形为矩形,所述基座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相对的另一端均为吸盘,所述冲击锤一端为矩形的柱体,所述冲击锤另一端为四棱锥,所述冲击锤为矩形的一端上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上设置有拉线,所述冲击锤滑动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内部空心处,所述冲击锤沿着所述基座的内部空心处滑动到最下端时,所述冲击锤为四棱锥一端的顶点超过所述基座的最下端。可选的,所述基座上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贯穿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冲击锤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冲击锤的第一凸起卡入所述第一凹槽滑动,所述第二凸起卡入所述第二凹槽滑动。可选的,与所述第一凹槽位于同一平面上且位于所述基座上分别设置有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所述第三凸起和所述第四凸起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凸起分别与所述第三凸起和所述第四凸起通过弹簧连接;与所述第二凹槽位于同一平面上且位于所述基座上分别设置有第五凸起和第六凸起,所述第五凸起和所述第六凸起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凸起分别与所述第五凸起和所述第六凸起通过弹簧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是包括吸盘、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所述第一支柱的一端垂直连接于所述吸盘凸起的一面的,所述第二支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柱的另一端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支柱的另一端贯穿设置有第一通孔。可选的,所述基座上分别设置有第七凸起和第八凸起,所述第七凸起和所述第八凸起上均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七凸起通过销轴依次贯穿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八凸起通过销轴依次贯穿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凸起的顶部还可拆卸的设置有螺帽,所述第二凸起的顶部还可拆卸的设置有螺帽。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车窗逃生装置。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在驾驶员需要通过汽车砸窗而出的情况下,将上述车窗逃生装置中包括的冲击锤上的拉线往上拉,让冲击锤跟随拉线在基座内部空心处往上移动,之后松开拉线,使冲击锤在基座内部空心处自由下落,使冲击锤为四棱锥的一端获得足够的加速度,从而使冲击锤拥有足够的冲击力用以击碎玻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窗逃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窗逃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窗逃生装置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窗逃生装置的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窗逃生装置的冲击锤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窗逃生装置,应用于汽车,包括:基座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冲击锤4,所述基座1为内部空心的柱体结构,所述基座1的外形为矩形,所述基座1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2和所述第二支架3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和所述第二支架3的相对的另一端均为吸盘5,所述冲击锤4一端为矩形的柱体,所述冲击锤4另一端为四棱锥,所述冲击锤4为矩形的一端上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上设置有拉线,所述冲击锤4滑动设置于所述基座1的内部空心处,所述冲击锤4沿着所述基座1的内部空心处滑动到最下端时,所述冲击锤4为四棱锥一端的顶点超过所述基座1的最下端。其中,基座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冲击锤4的材料均可以选择采用金属来进行制作。例如:可以选择是铁或者不锈钢,当然具体的金属的类型,在此不做限定。其中,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为吸盘5的一端要具有很大的吸力,才能够保证整个车窗逃生装置固定在玻璃上。其中,冲击锤4为四棱锥的一端,四棱锥为四边形的一个面的面积可以稍微小于或者等于与该面相接的矩形的柱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上述四棱锥和矩形的柱体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焊接或者胶姐的方式,具体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定。其中,拉线也位于基座1的内部空心处。并可以拉动冲击锤4沿着基座1的内部空心处进行滑动。其中,冲击锤4滑动到最下方时,冲击锤4的下端的顶点应该要漏出基座1的最下端,才能保证冲击锤4能够与玻璃相接,进而击碎玻璃。本实施例中,在驾驶员需要通过汽车砸窗而出的情况下,将上述车窗逃生装置中包括的冲击锤上的拉线往上拉,让冲击锤跟随拉线在基座内部空心处往上移动,之后松开拉线,使冲击锤在基座内部空心处自由下落,使冲击锤为四棱锥的一端获得足够的加速度,从而使冲击锤拥有足够的冲击力用以击碎玻璃。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车窗逃生装置,应用于汽车,包括:基座、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冲击锤,所述基座为内部空心的柱体结构,所述基座的外形为矩形,所述基座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相对的另一端均为吸盘,所述冲击锤一端为矩形的柱体,所述冲击锤另一端为四棱锥,所述冲击锤为矩形的一端上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上设置有拉线,所述冲击锤滑动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内部空心处,所述冲击锤沿着所述基座的内部空心处滑动到最下端时,所述冲击锤为四棱锥一端的顶点超过所述基座的最下端。可选的,所述基座1上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贯穿设置有第一凹槽6和第二凹槽,所述冲击锤4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凸起7和第二凸起,所述冲击锤4的第一凸起7卡入所述第一凹槽6滑动,所述第二凸起卡入所述第二凹槽滑动。其中,冲击锤上的第一凸起7卡入第一凹槽6,第二凸起卡入第二凹槽,而第一凸起7可沿着第一凹槽6滑动,第二凸起可沿着第二凹槽滑动。第一凸起7和第二凸起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相同,并且第一凸起7和第二凸起可以关于冲击锤4的中心线对称。其中,第一凹槽6和第二凹槽的长度为冲击锤4可以沿着基座1内部空心处滑动的轨迹。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冲击锤上设置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并将第一凸起卡入第一凹槽,第二凸起卡入第二凹槽,更好的限定了冲击锤的滑动路径,保证了冲击锤在冲击玻璃时使用者以及上述车窗逃生装置的安全。可选的,与所述第一凹槽6位于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窗逃生装置和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窗逃生装置,应用于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冲击锤,所述基座为内部空心的柱体结构,所述基座的外形为矩形,所述基座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相对的另一端均为吸盘,所述冲击锤一端为矩形的柱体,所述冲击锤另一端为四棱锥,所述冲击锤为矩形的一端上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上设置有拉线,所述冲击锤滑动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内部空心处,所述冲击锤沿着所述基座的内部空心处滑动到最下端时,所述冲击锤为四棱锥一端的顶点超过所述基座的最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窗逃生装置,应用于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冲击锤,所述基座为内部空心的柱体结构,所述基座的外形为矩形,所述基座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相对的另一端均为吸盘,所述冲击锤一端为矩形的柱体,所述冲击锤另一端为四棱锥,所述冲击锤为矩形的一端上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上设置有拉线,所述冲击锤滑动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内部空心处,所述冲击锤沿着所述基座的内部空心处滑动到最下端时,所述冲击锤为四棱锥一端的顶点超过所述基座的最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贯穿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冲击锤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冲击锤的第一凸起卡入所述第一凹槽滑动,所述第二凸起卡入所述第二凹槽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窗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凹槽位于同一平面上且位于所述基座上分别设置有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所述第三凸起和所述第四凸起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凸起分别与所述第三凸起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磊华刘志英王坤瓒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