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窗逃生装置和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9841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6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窗逃生装置,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包括:基座、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冲击锤,所述基座为内部空心的柱体结构,所述基座的外形为矩形,所述基座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相对的另一端均为吸盘,所述冲击锤一端为矩形的柱体,所述冲击锤另一端为四棱锥,所述冲击锤为矩形的一端上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上设置有拉线,所述冲击锤滑动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内部空心处,所述冲击锤沿着所述基座的内部空心处滑动到最下端时,所述冲击锤为四棱锥一端的顶点超过所述基座的最下端。本实施例可以提供较大的力量用以击穿玻璃。

A car window escape device and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窗逃生装置和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车窗逃生装置和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比重。许多家庭都拥有了自己的家用汽车。但是,随着汽车使用的普及,我们看到汽车发生故障或者汽车发生车祸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当汽车发生故障时,电动的汽车门不能打开时,车内的人就不能出去。所以,针对这种情况,人们研发了方便携带的安全锤,用以敲碎车上的玻璃,从而使人们得以从汽车中脱离出来。在汽车落水或者汽车的玻璃较为牢固的情况下,上述安全锤难以击穿玻璃,可见,当前的车窗逃生装置的提供的力量较小,难以击穿玻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窗逃生装置和汽车,解决了当前的车窗逃生装置的提供的力量较小,难以击穿玻璃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窗逃生装置,应用于汽车,包括:基座、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冲击锤,所述基座为内部空心的柱体结构,所述基座的外形为矩形,所述基座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相对的另一端均为吸盘,所述冲击锤一端为矩形的柱体,所述冲击锤另一端为四棱锥,所述冲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窗逃生装置和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窗逃生装置,应用于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冲击锤,所述基座为内部空心的柱体结构,所述基座的外形为矩形,所述基座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相对的另一端均为吸盘,所述冲击锤一端为矩形的柱体,所述冲击锤另一端为四棱锥,所述冲击锤为矩形的一端上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上设置有拉线,所述冲击锤滑动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内部空心处,所述冲击锤沿着所述基座的内部空心处滑动到最下端时,所述冲击锤为四棱锥一端的顶点超过所述基座的最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窗逃生装置,应用于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冲击锤,所述基座为内部空心的柱体结构,所述基座的外形为矩形,所述基座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相对的另一端均为吸盘,所述冲击锤一端为矩形的柱体,所述冲击锤另一端为四棱锥,所述冲击锤为矩形的一端上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上设置有拉线,所述冲击锤滑动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内部空心处,所述冲击锤沿着所述基座的内部空心处滑动到最下端时,所述冲击锤为四棱锥一端的顶点超过所述基座的最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贯穿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冲击锤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冲击锤的第一凸起卡入所述第一凹槽滑动,所述第二凸起卡入所述第二凹槽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窗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凹槽位于同一平面上且位于所述基座上分别设置有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所述第三凸起和所述第四凸起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凸起分别与所述第三凸起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磊华刘志英王坤瓒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