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9073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固定压紧板、上导杆、板片、下导杆、活动压紧板、连接杆和立柱,所述固定压紧板的上部与所述立柱的上部以及所述固定压紧板的下部与所述立柱的下部均通过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压紧板设于所述固定压紧板与所述立柱之间,且贯穿于所述连接杆,所述固定压紧板与所述活动压紧板之间贯穿设有所述上导杆和所述下导杆,所述上导杆与所述下导杆之间穿插设有若干个板片,其中,所述固定压紧板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接口。有益效果:增加上导杆和下导杆与通孔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换热器在运行工作的时候产生漏气现象,从而影响后期的产品质量,大大改善板式换热器的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式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板式换热器是液-液、液-汽进行热交换的理想设备。而目前的板式换热器工作压力一般不宜超过2.5MPa,介质温度应在低于250℃以下,否则有可能泄露,因此,目前的板式换热器的密封性能较差,不能满足各种不同的外界因素所造成的压力。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板式换热器,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固定压紧板、上导杆、板片、下导杆、活动压紧板、连接杆和立柱,所述固定压紧板的上部与所述立柱的上部以及所述固定压紧板的下部与所述立柱的下部均通过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压紧板设于所述固定压紧板与所述立柱之间,且贯穿于所述连接杆,所述固定压紧板与所述活动压紧板之间贯穿设有所述上导杆和所述下导杆,所述上导杆与所述下导杆之间穿插设有若干个板片,其中,所述固定压紧板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接口,所述固定压紧板上部相邻的两个接口均穿插设有所述上导杆,且所述上导杆贯穿于所述板片上部延伸至所述活动压紧板上部,所述固定压紧板的下部相邻两个接口均穿插设有下导杆,且所述下导杆均贯穿于所述板片的下部延伸至所述活动压紧板的下部,所述板片表面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上导杆以及所述下导杆相匹配的通孔,且所述通孔内壁与所述上导杆与所述下导杆之间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内设置有不导磁座,所述不导磁座的中部设置有若干个磁流体,相邻两个磁流体之间的上方设置有永久磁铁,所述永久磁铁的两侧且所述磁流体的顶部之间均设置有磁极,所述磁极内顶部均设置有O型密封圈一,所述磁极两侧且与所述不导磁座内顶部之间均设置有轴承,所述不导磁座的一侧内部设置有O型密封圈二。进一步的,所述接口内部设置有防堵塞装置。进一步的,所述防堵塞装置包括漏筒、开口、支杆以及横杆,所述漏筒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接口相匹配的开口,所述开口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支杆,两侧支杆之间通过所述横杆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漏筒设为镂空漏筒。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接口对称分布在所述固定压紧板的上部与下部。进一步的,所述板片的厚度为0.4~0.8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通孔与上导杆和下导杆之间设置垫片,并且,在垫片中设置O型密封圈和磁极,增加上导杆和下导杆与通孔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换热器在运行工作的时候产生漏气现象,从而影响后期的产品质量,大大改善板式换热器的密封性能。此外,由于板片间通道很窄,一般只有2~5mm,当换热介质含有较大颗粒或纤维物质时,容易堵塞板间通道,因此,在接口处设置防堵塞装置,可以通过提着横杆往外拉,就可以把堵塞在漏筒内的颗粒或纤维物质拉出来进行清理,防止了通道的堵塞。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板式换热器的总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图。图中:1、固定压紧板;2、上导杆;3、板片;4、下导杆;5、活动压紧板;6、连接杆;7、立柱;8、接口;9、通道;10、垫片;11、不导磁座;12、磁流体;13、永久磁铁;14、磁极;15、O型密封圈一;16、轴承;17、O型密封圈二;18、防堵塞装置;19、漏筒;20、开口;21、支杆;22、横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式换热器。如图1-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固定压紧板1、上导杆2、板片3、下导杆4、活动压紧板5、连接杆6和立柱7,所述固定压紧板1的上部与所述立柱7的上部以及所述固定压紧板1的下部与所述立柱7的下部均通过所述连接杆6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压紧板5设于所述固定压紧板1与所述立柱7之间,且贯穿于所述连接杆6,所述固定压紧板1与所述活动压紧板5之间贯穿设有所述上导杆2和所述下导杆4,所述上导杆2与所述下导杆4之间穿插设有若干个板片3,其中,所述固定压紧板1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接口8,所述固定压紧板1上部相邻的两个接口8均穿插设有所述上导杆2,且所述上导杆2贯穿于所述板片3上部延伸至所述活动压紧板5上部,所述固定压紧板1的下部相邻两个接口8均穿插设有下导杆4,且所述下导杆4均贯穿于所述板片3的下部延伸至所述活动压紧板5的下部,所述板片3表面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上导杆2以及所述下导杆4相匹配的通道9,且所述通道9内壁与所述上导杆2与所述下导杆4之间设置有垫片10,所述垫片10内设置有不导磁座11,所述不导磁座11的中部设置有若干个磁流体12,相邻两个磁流体12之间的上方设置有永久磁铁13,所述永久磁铁13的两侧且所述磁流体12的顶部之间均设置有磁极14,所述磁极14内顶部均设置有O型密封圈一15,所述磁极14两侧且与所述不导磁座11内顶部之间均设置有轴承16,所述不导磁座11的一侧内部设置有O型密封圈二17。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通道9与上导杆2和下导杆4之间设置垫片10,并且,在垫片10中设置O型密封圈和磁极14,增加上导杆2和下导杆4与通道9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换热器在运行工作的时候产生漏气现象,从而影响后期的产品质量,大大改善板式换热器的密封性能。此外,所述接口8内部设置有防堵塞装置18,所述防堵塞装置18包括漏筒19、开口20、支杆21以及横杆22,所述漏筒19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接口8相匹配的开口20,所述开口20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支杆21,两侧支杆21之间通过所述横杆22连接,所述漏筒19设为镂空漏筒19,相邻两个接口8对称分布在所述固定压紧板1的上部与下部,所述板片3的厚度为0.4~0.8mm,由于板片3间通道很窄,一般只有2~5mm,当换热介质含有较大颗粒或纤维物质时,容易堵塞板间通道,因此,在接口8处设置防堵塞装置18,可以通过提着横杆22往外拉,就可以把堵塞在漏筒19内的颗粒或纤维物质拉出来进行清理,防止了通道的堵塞。综上所述,借助于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通道9与上导杆2和下导杆4之间设置垫片10,并且,在垫片10中设置O型密封圈和磁极14,增加上导杆2和下导杆4与通道9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换热器在运行工作的时候产生漏气现象,从而影响后期的产品质量,大大改善板式换热器的密封性能。此外,由于板片3间通道很窄,一般只有2~5mm,当换热介质含有较大颗粒或纤维物质时,容易堵塞板间通道,因此,在接口8处设置防堵塞装置18,可以通过提着横杆22往外拉,就可以把堵塞在漏筒19内的颗粒或纤维物质拉出来进行清理,防止了通道的堵塞。以上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板式换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压紧板(1)、上导杆(2)、板片(3)、下导杆(4)、活动压紧板(5)、连接杆(6)和立柱(7),所述固定压紧板(1)的上部与所述立柱(7)的上部以及所述固定压紧板(1)的下部与所述立柱(7)的下部均通过所述连接杆(6)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压紧板(5)设于所述固定压紧板(1)与所述立柱(7)之间,且贯穿于所述连接杆(6),所述固定压紧板(1)与所述活动压紧板(5)之间贯穿设有所述上导杆(2)和所述下导杆(4),所述上导杆(2)与所述下导杆(4)之间穿插设有若干个板片(3),其中,所述固定压紧板(1)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接口(8),所述固定压紧板(1)上部相邻的两个接口(8)均穿插设有所述上导杆(2),且所述上导杆(2)贯穿于所述板片(3)上部延伸至所述活动压紧板(5)上部,所述固定压紧板(1)的下部相邻两个接口(8)均穿插设有下导杆(4),且所述下导杆(4)均贯穿于所述板片(3)的下部延伸至所述活动压紧板(5)的下部,所述板片(3)表面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上导杆(2)以及所述下导杆(4)相匹配的通孔(9),且所述通孔(9)内壁与所述上导杆(2)与所述下导杆(4)之间设置有垫片(10),所述垫片(10)内设置有不导磁座(11),所述不导磁座(11)的中部设置有若干个磁流体(12),相邻两个磁流体(12)之间的上方设置有永久磁铁(13),所述永久磁铁(13)的两侧且所述磁流体(12)的顶部之间均设置有磁极(14),所述磁极(14)内顶部均设置有O型密封圈一(15),所述磁极(14)两侧且与所述不导磁座(11)内顶部之间均设置有轴承(16),所述不导磁座(11)的一侧内部设置有O型密封圈二(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压紧板(1)、上导杆(2)、板片(3)、下导杆(4)、活动压紧板(5)、连接杆(6)和立柱(7),所述固定压紧板(1)的上部与所述立柱(7)的上部以及所述固定压紧板(1)的下部与所述立柱(7)的下部均通过所述连接杆(6)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压紧板(5)设于所述固定压紧板(1)与所述立柱(7)之间,且贯穿于所述连接杆(6),所述固定压紧板(1)与所述活动压紧板(5)之间贯穿设有所述上导杆(2)和所述下导杆(4),所述上导杆(2)与所述下导杆(4)之间穿插设有若干个板片(3),其中,所述固定压紧板(1)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接口(8),所述固定压紧板(1)上部相邻的两个接口(8)均穿插设有所述上导杆(2),且所述上导杆(2)贯穿于所述板片(3)上部延伸至所述活动压紧板(5)上部,所述固定压紧板(1)的下部相邻两个接口(8)均穿插设有下导杆(4),且所述下导杆(4)均贯穿于所述板片(3)的下部延伸至所述活动压紧板(5)的下部,所述板片(3)表面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上导杆(2)以及所述下导杆(4)相匹配的通孔(9),且所述通孔(9)内壁与所述上导杆(2)与所述下导杆(4)之间设置有垫片(10),所述垫片(10)内设置有不导磁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纪明杜光潮杜广荣马维华杨思蔚陈建国贾跃花段东罗培峰杨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时代中能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