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板翅式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7032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1 0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板翅式冷却器,属于冷却器领域,包括层叠设置的顶板片、底板片、板片一和板片二。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板层积式冷却器传热慢、工艺复杂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板翅式冷却器结构不够紧凑、体积大的问题,通过顶板片、底板片、板片一、板片二的层叠设置,减小了板翅式冷却器的体积,提高了换热效率,节约了成本;该结构既可用于板层积式冷却器中以提高冷却效率,也可用于板翅式冷却器中以提高结构紧凑率、减小体积、降低生产成本,降低装配工艺难度。

A new type of plate fin cool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plate fin cooler, which belongs to the cooler field, comprising a top plate, a floor plate, a plate and a plate two, which are stacked. On the one hand,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duct cooler heat transfer process is slow, complex problems in layer in the prior art, on the other hand, solves the problem of a plate fin cooler structure is not compact, large volume, through the roof, floor plate, plate, plate two is stacked, reduced the plate fin cooler volume, improves the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saving the cost; the structure can be used in laminated cooler to improve cooling efficiency, but also can be used for plate fin cooler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mpact structu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ate of volume reduction, reduce production costs,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assembly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板翅式冷却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器,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冷却器。
技术介绍
冷却器是换热设备的一类,用以冷却流体。通常用水或者空气为冷却剂以出去热量。板层积式冷却器是一种由层积板在高温流体与低温流体之间交换热量的装置,由于其结构紧凑、重量轻、适应性较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板层积式冷却器通常包括板层积式冷却器通常包括端板和层积在端板之间的多对冷却芯片,各对冷却芯片的外周法兰在钎焊加工中相互接合,借此供高温流体流经的高温流体室和供低温流体流经的低温流体室被限定在由端板和冷却芯片包围的空间内,且高低温流体室与设在端板之一中的各个循环孔对连通。现有技术中,板层积式冷却器通过钎焊于冷却芯片上的凸起部进行传热,不能够充分发挥出板层积式冷却器的冷却效果,而且工艺复杂,制作难度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板翅式冷却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板层积式冷却器传热慢、工艺复杂的问题,该结构既可用于板层积式冷却器中以提高冷却效率,也可用于板翅式冷却器中以提高结构紧凑率、减小体积、降低生产成本,降低装配工艺难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板翅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片;与顶板片相对设置的底板片;交错叠在所述顶板片与所述底板片之间的若干板片一和若干板片二;每个所述板片一上方均设置有一用于制冷剂流通的若干翅片一;每个所述板片二上方均设置有一用于冷却流体流通的若干翅片二;其中,所述板片一上表面有用于放置所述翅片一的凹槽一,所述板片一下表面为平面;所述板片二上表面有用于放置所述翅片二的凹槽二,所述板片二下表面为平面;所述顶板片、所述板片一和所述板片二上四个角均分别设置有制冷剂入口、制冷剂出口、冷却流体入口和冷却流体出口;位于所述板片一上,所述制冷剂入口、所述制冷剂出口与所述凹槽一连通,所述冷却流体入口、所述冷却流体出口与所述凹槽一不连通;位于所述板片二上,所述冷却流体入口、所述冷却流体出口与所述凹槽二连通,所述制冷剂入口、所述制冷剂出口与所述凹槽二不连通;多个所述制冷剂入口连通,多个所述制冷剂出口连通,多个所述冷却流体入口连通,多个所述冷却流体出口连通。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板翅式冷却器,优选地,所述凹槽一的高度与所述翅片一高度一致;所述凹槽二的高度与所述翅片二高度一致。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板翅式冷却器,优选地,所述板片一上设置有从所述制冷剂入口至所述凹槽一呈扩散状的引流槽一;所述板片一上设置有从所述制冷剂出口至所述凹槽一呈扩散状的引流槽二。本技术提供的的新型板翅式冷却器,优选地,所述板片二上设置有从所述冷却流体入口至所述凹槽二呈扩散状的引流槽三;所述板片二上设置有从所述冷却流体出口至所述凹槽二呈扩散状的引流槽四。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板翅式冷却器,优选地,位于所述板片一上,所述制冷剂入口、所述制冷剂出口均底部均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环形固定部一;位于所述板片二上,所述冷却流体入口、所述冷却流体出口底部均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环形固定部二;所述环形固定部一分别套设于位于其下方的所述板片二上的所述制冷剂入口、所述制冷剂出口;所述环形固定部二分别套设于位于其下方的所述板片一的所述冷却流体入口、所述冷却流体出口。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板翅式冷却器,优选地,当位于所述底板片上方的是所述翅片一,所述底板片上设置有放置所述翅片一的凹槽三,所述底板片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环形固定部二对应的两个固定槽一,所述底板片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制冷剂入口、所述制冷剂出口对应的两个出液槽一,所述出液槽一与所述凹槽三之间分别开设有所述引流槽一、所述引流槽二;当位于所述底板片上方的是所述翅片二,所述底板片上设置有放置所述翅片二的凹槽四,所述底板片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环形固定部一对应的的两个固定槽二,所述底板片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冷却流体入口、所述冷却流体出口对应的两个出液槽二,所述出液槽二分别与所述凹槽三之间开设有所述引流槽三、所述引流槽四。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板翅式冷却器,优选地,所述环形固定部一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板片二的厚度;所述环形固定部二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板片一的厚度。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板翅式冷却器,优选地,所述制冷剂入口与所述制冷剂出口处于所述顶板片、所述板片一、所述板片二的对角线上;所述冷却流体入口和所述冷却流体出口处于所述顶板片、所述板片一、所述板片二的另一条对角线上。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板翅式冷却器,优选地,所述固定槽二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环形固定部一的厚度;所述固定槽一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环形固定部二的厚度。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板翅式冷却器,优选地,所述顶板片、所述底板片、若干所述板片一和若干所述板片二经过叠压焊接加工而成型;所述翅片一焊接于所述凹槽一,所述翅片二焊接于所述凹槽二。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本技术一方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板层积式冷却器传热慢、工艺复杂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板翅式冷却器结构不够紧凑、体积大的问题,通过顶板片、底板片、板片一、板片二的层叠设置,减小了板翅式冷却器的体积,提高了换热效率,节约了成本;该结构既可用于板层积式冷却器中以提高冷却效率,也可用于板翅式冷却器中以提高结构紧凑率、减小体积、降低生产成本,降低装配工艺难度。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新型板翅式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新型板翅式冷却器的底板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新型板翅式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新型板翅式冷却器的底板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2提供的新型板翅式冷却器的顶板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1/2提供的新型板翅式冷却器的板片一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1/2提供的新型板翅式冷却器的板片二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1/2提供的新型板翅式冷却器的板片一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1/2提供的新型板翅式冷却器的板片二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2、5~9所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新型板翅式冷却器,包括顶板片1、与顶板片1相对设置的底板片2、交错叠在顶板片1与底板片2之间的若干板片一3和若干板片二4、每个板片一3上方均设置有一用于制冷剂流通的若干翅片一5、每个板片二4上方均设置有一用于冷却流体流通的若干翅片二6;板片一3上表面有用于放置翅片一5的凹槽一31,板片一3下表面为平面;板片二4上表面有用于放置翅片二6的凹槽二41,板片二4下表面为平面;顶板片1、板片一3和板片二4上四个角均分别设置有制冷剂入口11、制冷剂出口12、冷却流体入口13和冷却流体出口14;位于板片一3上,制冷剂入口11、制冷剂出口12与凹槽一31连通,冷却流体入口13、冷却流体出口14与凹槽一31不连通;位于板片二4上,冷却流体入口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新型板翅式冷却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板翅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片;与顶板片相对设置的底板片;交错叠在所述顶板片与所述底板片之间的若干板片一和若干板片二;每个所述板片一上方均设置有一用于制冷剂流通的若干翅片一;每个所述板片二上方均设置有一用于冷却流体流通的若干翅片二;其中,所述板片一上表面有用于放置所述翅片一的凹槽一,所述板片一下表面为平面;所述板片二上表面有用于放置所述翅片二的凹槽二,所述板片二下表面为平面;所述顶板片、所述板片一和所述板片二上四个角均分别设置有制冷剂入口、制冷剂出口、冷却流体入口和冷却流体出口;位于所述板片一上,所述制冷剂入口、所述制冷剂出口与所述凹槽一连通,所述冷却流体入口、所述冷却流体出口与所述凹槽一不连通;位于所述板片二上,所述冷却流体入口、所述冷却流体出口与所述凹槽二连通,所述制冷剂入口、所述制冷剂出口与所述凹槽二不连通;多个所述制冷剂入口连通,多个所述制冷剂出口连通,多个所述冷却流体入口连通,多个所述冷却流体出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板翅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片;与顶板片相对设置的底板片;交错叠在所述顶板片与所述底板片之间的若干板片一和若干板片二;每个所述板片一上方均设置有一用于制冷剂流通的若干翅片一;每个所述板片二上方均设置有一用于冷却流体流通的若干翅片二;其中,所述板片一上表面有用于放置所述翅片一的凹槽一,所述板片一下表面为平面;所述板片二上表面有用于放置所述翅片二的凹槽二,所述板片二下表面为平面;所述顶板片、所述板片一和所述板片二上四个角均分别设置有制冷剂入口、制冷剂出口、冷却流体入口和冷却流体出口;位于所述板片一上,所述制冷剂入口、所述制冷剂出口与所述凹槽一连通,所述冷却流体入口、所述冷却流体出口与所述凹槽一不连通;位于所述板片二上,所述冷却流体入口、所述冷却流体出口与所述凹槽二连通,所述制冷剂入口、所述制冷剂出口与所述凹槽二不连通;多个所述制冷剂入口连通,多个所述制冷剂出口连通,多个所述冷却流体入口连通,多个所述冷却流体出口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板翅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一的高度与所述翅片一高度一致;所述凹槽二的高度与所述翅片二高度一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板翅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片一上设置有从所述制冷剂入口至所述凹槽一呈扩散状的引流槽一;所述板片一上设置有从所述制冷剂出口至所述凹槽一呈扩散状的引流槽二。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板翅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片二上设置有从所述冷却流体入口至所述凹槽二呈扩散状的引流槽三;所述板片二上设置有从所述冷却流体出口至所述凹槽二呈扩散状的引流槽四。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板翅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板片一上,所述制冷剂入口、所述制冷剂出口均底部均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环形固定部一;位于所述板片二上,所述冷却流体入口、所述冷却流体出口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雪峰孙吉宋矿富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马山永红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