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吹灰蒸汽抽汽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390089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锅炉吹灰蒸汽抽汽供热系统,包括吹灰单元,吹灰单元包括过热器后屏出口集箱、吹灰气源减压站、两端分别与过热器后屏出口集箱和吹灰气源减压站连接的连接管,连接管上安装有第一电动截止阀,连接管上连接有引气管,引气管上安装有第二电动截止阀,引气管远离连接管的一端上连接有供热单元,第一电动截止阀在供热单元工作时关闭,第二电动截止阀在供热单元工作时开启,第二电动截止阀在吹灰气源减压站工作时关闭,第一电动截止阀在吹灰气源减压站工作时开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方案利用新机械结构,通过第一电动截止阀和第二电动截止阀的开闭,对蒸汽的流动路径进行控制,达到了提高吹灰气源利用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锅炉吹灰蒸汽抽汽供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锅炉吹灰蒸汽抽汽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热电厂锅炉的炉膛和各级对流受热面在运行时由于积灰,因此装设不同形式的蒸汽吹灰器,蒸汽吹灰器所需的蒸汽气源引自后屏过热器出口集箱,经过蒸汽管道引至吹灰气源减压站,经过吹灰气源减压站的减温减压后供给吹灰器吹灰使用,热电厂会根据燃煤和受热面结灰情况对蒸汽吹灰器的运行间隔时间进行设定,但实际上吹灰器使用频率远远低于设计要求,因此造成吹灰气源使用时间少,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的状态,吹灰气源的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锅炉吹灰蒸汽抽汽供热系统,在吹灰器不使用时,将吹灰气源用于供热,提高了吹灰气源的利用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锅炉吹灰蒸汽抽汽供热系统,包括吹灰单元,所述吹灰单元包括过热器后屏出口集箱、吹灰气源减压站、两端分别与所述过热器后屏出口集箱和吹灰气源减压站连接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安装有第一电动截止阀,所述连接管上连接有引气管,所述引气管上安装有第二电动截止阀,所述引气管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上连接有供热单元,所述第一电动截止阀在所述供热单元工作时关闭,所述第二电动截止阀在所述供热单元工作时开启,所述第二电动截止阀在所述吹灰气源减压站工作时关闭,所述第一电动截止阀在所述吹灰气源减压站工作时开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汽从过热器后屏出口集箱输出,当吹灰气源减压站工作时,第二电动截止阀关闭,蒸汽通过连接管输送到吹灰气源减压站,经吹灰气源减压站的处理后输出到吹灰器。当供热单元工作时,第一电动截止阀关闭,蒸汽无法输送到吹灰气源减压站,蒸汽在引气管的引导下进入供热单元。使吹灰气源的利用率有所提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供热单元包括中压供热站、低压供热站、安装在所述中压供热站和低压供热站上的减温水供给装置,所述中压供热站和低压供热站之间通过分气管连接,所述分气管远离所述中压供热站和低压供热站的一端与所述引气管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气管内的蒸汽通过分气管输送到中压供热站和低压供热站,通过中压供热站、低压供热站和减温水供给装置的处理使离开中压供热站和低压供热站的蒸汽达到可以输送到供热管道内的标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压供热站包括连接在所述分气管上的中压供气管、安装在所述中压供气管上的第一调节阀、安装在所述中压供气管上的第一节流孔板、安装在所述中压供气管上的第二节流孔板、连接在所述中压供气管远离所述分气管一端上的中压减温器,所述第一节流孔板位于所述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节流孔板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汽在中压供气管中流经第一调节阀、第一节流孔板、第二节流孔板和中压减温器,使蒸汽的压力和温度达到输送到中压供热管道内的标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低压供热站包括连接在所述分气管上的低压供气管、安装在所述低压供气管上的第二调节阀、安装在所述低压供气管上的第三节流孔板、安装在所述中压供气管上的第四节流孔板、连接在所述低压供气管远离所述分气管一端上的低压减温器,所述第三节流孔板位于所述第二调节阀和第四节流孔板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汽在低压供气管中流经第二调节阀、第三节流孔板、第四节流孔板和低压减温器,使蒸汽的压力和温度达到输送到低压供热管道内的标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低压减温器远离所述第四节流孔板的一端上安装有温压一体传感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压一体传感器能够对输送到低压供热管道内的蒸汽的温度和压力进行检测,使工人能够了解到输送的蒸汽的指标,减少由于蒸汽不达标而造成的事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温水供给装置包括减温水水箱、连接在所述减温水水箱上的引流管、两端分别与所述中压减温器和低压减温器连接的分流管、安装在所述分流管上的靠近所述中压减温器一端的第一截流管、安装在所述分流管上的靠近所述低压减温器一端的第二截流管,所述引流管远离减温水水箱的一端与所述分流管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温水从减温水水箱内流出,经引流管和分流管到达中压减温器和低压减温器,对蒸汽进行降温操作,第一截流管和第二截流管能够对分流管两端的开闭进行操作,使工人可以根据中压减温器和低压减温器的实际情况进行降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流管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用于调节减温水流量的调节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阀能够对分流管内的水进行较为细微的控制,使工人可以根据中压减温器和低压减温器的实际情况进行减温水的调节,增强降温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吹灰气源减压站包括连接在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过热器后屏出口集箱一端的吹灰管、安装在所述吹灰管上的截气阀、安装在所述吹灰管上的第三电动截止阀、安装在所述吹灰管上的角阀,所述第三电动截止阀位于所述截气阀与所述角阀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汽在吹灰管内流经截气阀、第三电动截止阀和角阀后到达吹灰器,使蒸汽的温度和压力达到输送到吹灰器内的标准,增强了吹灰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调节第一电动截止阀和第二电动截止阀的开闭,使蒸汽的输送路径能够在吹灰单元和供热单元之间进行切换。当吹灰单元工作时,通向供热单元的路径关闭,吹灰气源只供给给吹灰单元。当吹灰单元不工作时,通向吹灰单元的路径关闭,吹灰气源只供给给供热单元,提高了吹灰气源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体现中压供热站和低压供热站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吹灰单元;11、过热器后屏出口集箱;12、吹灰气源减压站;121、吹灰管;122、截气阀;123、第三电动截止阀;124、角阀;13、连接管;131、引气管;132、第二电动截止阀;133、第一电动截止阀;2、供热单元;21、中压供热站;211、中压供气管;212、第一调节阀;213、第一节流孔板;214、第二节流孔板;215、中压减温器;22、低压供热站;221、低压供气管;222、第二调节阀;223、第三节流孔板;224、第四节流孔板;225、低压减温器;226、输出管;227、温压一体传感器;23、减温水供给装置;231、减温水水箱;232、引流管;233、分流管;234、第一截流管;235、第二截流管;24、分气管;25、调节阀。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锅炉吹灰蒸汽抽汽供热系统,包括吹灰单元1,吹灰单元1包括过热器后屏出口集箱11、吹灰气源减压站12和连接管13,吹灰气源减压站12包括吹灰管121、截气阀122、第三电动截止阀123和角阀124,连接管13固定连接在过热器后屏出口集箱11上,连接管13远离过热器后屏出口集箱11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上述吹灰管121,连接管13靠近吹灰管121的一端上安装有第一电动截止阀133,截气阀122、第三电动截止阀123和角阀124沿吹灰管121的长度方向依次安装。连接管13上固定连接有引气管131,引气管131上安装有第二电动截止阀132,引气管131远离连接管13的一端连接有供热单元2,供热单元2包括中压供热站21、低压供热站22、减温水供给装置23,中压供热站21和低压供热站22之间通过分气管24连接,分气管24远离中压供热站21和低压供热站2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锅炉吹灰蒸汽抽汽供热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锅炉吹灰蒸汽抽汽供热系统,包括吹灰单元(1),所述吹灰单元(1)包括过热器后屏出口集箱(11)、吹灰气源减压站(12)、两端分别与所述过热器后屏出口集箱(11)和吹灰气源减压站(12)连接的连接管(13),所述连接管(13)上安装有第一电动截止阀(133),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管(13)上连接有引气管(131),所述引气管(131)上安装有第二电动截止阀(132),所述引气管(131)远离所述连接管(13)的一端上连接有供热单元(2),所述第一电动截止阀(133)在所述供热单元(2)工作时关闭,所述第二电动截止阀(132)在所述供热单元(2)工作时开启,所述第二电动截止阀(132)在所述吹灰气源减压站(12)工作时关闭,所述第一电动截止阀(133)在所述吹灰气源减压站(12)工作时开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吹灰蒸汽抽汽供热系统,包括吹灰单元(1),所述吹灰单元(1)包括过热器后屏出口集箱(11)、吹灰气源减压站(12)、两端分别与所述过热器后屏出口集箱(11)和吹灰气源减压站(12)连接的连接管(13),所述连接管(13)上安装有第一电动截止阀(133),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管(13)上连接有引气管(131),所述引气管(131)上安装有第二电动截止阀(132),所述引气管(131)远离所述连接管(13)的一端上连接有供热单元(2),所述第一电动截止阀(133)在所述供热单元(2)工作时关闭,所述第二电动截止阀(132)在所述供热单元(2)工作时开启,所述第二电动截止阀(132)在所述吹灰气源减压站(12)工作时关闭,所述第一电动截止阀(133)在所述吹灰气源减压站(12)工作时开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吹灰蒸汽抽汽供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供热单元(2)包括中压供热站(21)、低压供热站(22)、安装在所述中压供热站(21)和低压供热站(22)上的减温水供给装置(23),所述中压供热站(21)和低压供热站(22)之间通过分气管(24)连接,所述分气管(24)远离所述中压供热站(21)和低压供热站(22)的一端与所述引气管(13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锅炉吹灰蒸汽抽汽供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中压供热站(21)包括连接在所述分气管(24)上的中压供气管(211)、安装在所述中压供气管(211)上的第一调节阀(212)、安装在所述中压供气管(211)上的第一节流孔板(213)、安装在所述中压供气管(211)上的第二节流孔板(214)、连接在所述中压供气管(211)远离所述分气管(24)一端上的中压减温器(215),所述第一节流孔板(213)位于所述第一调节阀(212)和第二节流孔板(214)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锅炉吹灰蒸汽抽汽供热系统,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伟军沈智慧吴升光张泽镔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浙能绍兴滨海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