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生产线的外管进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507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05:57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的外管进料机构,该自动化生产线的外管进料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传送架和悬架在传送架上的模条;还包括从上游至下游相互连接的用于储存和输送零件的振动盘、多个输送管、导料板和模条;所述导料板上设置有多个导料孔,每个所述导料孔与一根输送管连接;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直接与振动盘上的出料轨道连通;所述振动盘与输送管连接的位置高于导料板,所述模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装纳零件的接料孔;所述接料孔数倍于导料孔,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的带动导料板移动并将导料孔对准不同接料孔的第一推送机构,具有传输效率高、传送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External pipe feeding mechanism of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of the outer tube feeding mechanism, the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of the outer tube feed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frame, wherein the frame is arranged on the transmission frame and suspension in the transmission frame mode; also includes from upstream to downstream connection for transmission parts of the vibrating plate, a plurality of conveying pipe, guide plate and mold and storage; the guid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guide holes, each of the guiding hole and a connecting pipe; the other end of the conveying pipe is directly communicated with the feed track vibration on the disc; the vibration plate and pipe the connection position is higher than the guide plate has a plurality of material receiving, for hole containing parts of the mold are uniformly arranged on the connecting hole; several times in the guiding hole, the frame is arranged on the guide plate to move and drive some guiding hole on the different receiving holes of the first push The mechanism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good transmission stability, strong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and high degree of autom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化生产线的外管进料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DC插头生产线,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的外管进料机构。
技术介绍
DC插头线主要装配于移动通信手持机、数码相机、录像机、组合音响、MP3、DVD等电子产品上,随着其数量的逐年增加,势必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及自动化程度。授权公告号为CN20242379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DC插头自动加工设备上的上料装置,包括入料、出料结构及输送管道,所述入料结构由导料槽,分料气缸组件及吹气组件构成,所述导料槽的一端与振动盘相通,另一端与输送管道连接,导料槽上设有进气口,分料气缸组件设置于所述导料槽的一侧,由前、后两气缸组成;所述出料结构包括安装板、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的推料气缸及落料块,所述落料块上设有落料孔,该落料孔的下方设有出料槽,所述出料槽顶部与落料孔相通,所述推料气缸柱塞杆端部设有推料件,该推料件与所述出料槽口相配合。其上料装置利用气流将工件从入料结构送至出料结构,推入自动加工设备中的进料口,实现待加工工件的逐个自动上料;但这种逐个上料的入料结构仍然不够高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的外管进料机构,其解决了现有的生产线逐个上料效率不够高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的外管进料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传送架和悬架在传送架上的模条;还包括从上游至下游相互连接的用于储存和输送零件的振动盘、多个输送管、导料板和模条;所述导料板上设置有多个导料孔,每个所述导料孔与一根输送管连接;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直接与振动盘上的出料轨道连通;所述振动盘与输送管连接的位置高于导料板,所述模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装纳零件的接料孔;所述接料孔数倍于导料孔,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的带动导料板移动并将导料孔对准不同接料孔的第一推送机构。采用上述方案,在工作的时候,振动盘通过振动输送向输送管输送外管,并且由于震动盘的位置较高,在输入输送管之后外管通过自身重力的作用自动移动至导料板的导料孔,而后通过导料孔进入接料孔;此后,通过第一推送机构的带动,导料孔与另一批的接料孔对接;以此使得模条上的零件输送量在原导料孔的数量基础上再次翻倍增加,从而使得模条可以一次性批量装载零件,以便于生产线对毛坯配料进行成批量的加工或装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导料板包括上导板、下导板和位于两者之间的分料板,所述导料孔包括设置在分料板上的分料孔、设置在上导板上的上导孔和设置在下导板上的下导孔;每个所述上导孔与一根输送管连接;所述下导孔的数量为上导孔的两倍,且上导孔和下导孔的中心线错位分布,所述导料板上设置有带动分料板移动的第一气缸。采用上述方案,上导孔直接对应的是下导板未开孔的板面位置,即零件从上导孔至分料孔的时候会在分料孔内储存,随着分料板的左右移动,分料板与左右的其中一个下导孔对接,并在此过程中到完成零件从分料孔至下导孔、下导孔至接料孔的输送;以此,通过孔位的对接变化,从上导孔至下导孔的输送可以完成一次零件的倍增,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上导孔的孔位呈上大下小分布。采用上述方案,上导孔与输送管直接连接,而输送管由于存在弯曲,为了不发生卡滞的情况,输送管的直径必须大于零件的直径;上导孔的上下孔型的变化可以很好的与输送管配合,并提供引导将零件精准的输送至对应的孔位。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推送机构包括推动导料板上下移动的第三气缸和推动第三气缸沿接料孔排布的方向移动的第二气缸。采用上述方案,在零件装入接料孔之后,零件会有部分从接料孔的上部露出,通过第三气缸的上下移动可以完成导料孔对露出的部分进行避让;而第二气缸的移动可以将不同批次的导料孔与接料孔对接,从而完成装载数量的倍增,增加了成批加工的单批输送量;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推送架,所述推送架上水平滑移连接有受第二气缸推动的水平滑块;所述水平滑块上设有竖架和第三气缸,所述竖架上设置有两个竖直滑轨,所述竖直滑轨上滑移连接有受第三气缸带动上下移动的竖直滑块,所述导料板与竖直滑块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方案,水平滑块和竖直滑块作为载体,提高了导料板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受导料板重力的作用的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偏转扭矩,采用两个竖直滑轨可以加强对这种偏转扭矩的抵抗;同时采用这种载体的形式可以给予气缸足够的安装空间;以免对两个气缸产生干涉。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推送架上设置有的第二挡块,且所述水平滑块受第二挡块阻挡的始末位置之间的距离刚好为导料孔与接料孔对接的起始位置至下一个整数倍孔位对接的对应孔之间的间距。采用上述方案,受第二挡块阻挡,第二气缸同样分为两个定位状态,即起始端和末端;分别为导料孔的与两个相邻接料孔对接的位置;结构简单,且对位精度高,易于实现稳定的输送。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导料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模条外壁配合的定位爪,所述定位爪的内侧设置有导向面。采用上述方案,定位爪在导料板与模条对接的时候起到导向和定位的作用,使得两者可以精准的完成对接。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能够批量式的集中传输零件,输送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即便出现位置误差也能得到一定的补偿;2、传输过程中能保持极好的稳定性,几乎不会发生零件跳出掉落的状况,产品质量高;3、全程自动操作,自动化程度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DC插头生产线的结构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外管上料组件的结构;图3是本实施例的上料组件的结构图;图4是本实施例的导料板与模条的内部结构图;图5是本实施例的第一推送机构滑移部分的结构图;图6是本实施例的传送组件的结构图;图7是本实施例的图6在A处的放大图;图8是本实施例的压板和压块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施例的传送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图10是本实施例的图6在B处的放大图。图中,1、机架;2、上料组件;3、传送组件;21、振动盘;211、出料轨道;24、输送管;25、导料板;251、导料孔;252、定位爪;253、上导板;254、下导板;255、分料板;256、第一气缸;257、上导孔;258、分料孔;259、下导孔;26、模条;261、接料孔;262、接耳;27、第一推送机构;271、推送架;272、第二气缸;273、水平滑块;274、第三气缸;275、第二挡块;276、竖直滑块;277、竖架;278、竖直滑轨;28、减重孔;31、传送架;311、槽道;32、跨板;33、横向滑轨;331、夹爪;332、卡槽;34、横推气缸;35、导向柱;36、上推气缸;37、托板;371、滑套;38、横向滑块;39、压板;391、压块;392、预压孔;393、预压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的外管进料机构,如图1和2所示,包括机架1、用于向生产线集中供料的模条26、用于传送模条26的传送组件3和两个分别位于上下游的上料组件2。模条26上设置有垂向于传送方向均匀排布的接料孔261,接料孔261用于装载外管。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动化生产线的外管进料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的外管进料机构,包括机架(1),其特征是: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传送架(31)和悬架在传送架(31)上的模条(26);还包括从上游至下游相互连接的用于储存和输送零件的振动盘(21)、多个输送管(24)、导料板(25)和模条(26);所述导料板(25)上设置有多个导料孔(251),每个所述导料孔(251)与一根输送管(24)连接;所述输送管(24)的另一端直接与振动盘(21)上的出料轨道(211)连通;所述振动盘(21)与输送管(24)连接的位置高于导料板(25),所述模条(26)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装纳零件的接料孔(261);所述接料孔(261)数倍于导料孔(25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的带动导料板(25)移动并将导料孔(251)对准不同接料孔(261)的第一推送机构(2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的外管进料机构,包括机架(1),其特征是: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传送架(31)和悬架在传送架(31)上的模条(26);还包括从上游至下游相互连接的用于储存和输送零件的振动盘(21)、多个输送管(24)、导料板(25)和模条(26);所述导料板(25)上设置有多个导料孔(251),每个所述导料孔(251)与一根输送管(24)连接;所述输送管(24)的另一端直接与振动盘(21)上的出料轨道(211)连通;所述振动盘(21)与输送管(24)连接的位置高于导料板(25),所述模条(26)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装纳零件的接料孔(261);所述接料孔(261)数倍于导料孔(25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的带动导料板(25)移动并将导料孔(251)对准不同接料孔(261)的第一推送机构(2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线的外管进料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导料板(25)包括上导板(253)、下导板(254)和位于两者之间的分料板(255),所述导料孔(251)包括设置在分料板(255)上的分料孔(258)、设置在上导板(253)上的上导孔(257)和设置在下导板(254)上的下导孔(259);每个所述上导孔(257)与一根输送管(24)连接;所述下导孔(259)的数量为上导孔(257)的两倍,且上导孔(257)和下导孔(259)的中心线错位分布,所述导料板(25)上设置有带动分料板(255)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红春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佳晶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