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装置与起落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8418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0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缓冲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着陆缓冲装置与起落架。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扭杆弹簧;支架,相对设于所述扭杆弹簧的两侧,包括底框和由所述底框的两端向所述扭杆弹簧方向延伸的侧框,所述支架通过所述侧框与所述扭杆弹簧的一端轴承连接,与另一端固定连接,相对设于所述扭杆弹簧两侧的所述支架形成一个小于平角的夹角。该缓冲装置能够应用于轻型直升机的起落架或机体,可代替起落架的支架弯曲变形吸能,从而避免支架振动,或吸收机体坠落时的冲击能量。该缓冲装置还能够应用于其他飞行器,具有结构紧凑,缓冲效率高的优点。

Buffer and landing gea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buffer device, and discloses a landing buffer device and a landing gear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the field of aviation and space. The buffer device comprises a torsion spring; relative bracket are arranged at two sides of the torsion bar spring, which comprises a bottom frame and both ends of the bottom frame extends to the torsion bar spring direction of the side frame, the bracket through the side frame and the torsion bar spring is connected by the bearing. The other en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bracket, is arranged on the torsion bar spring on both sides to form a flat angle less than. The buffer device can be applied to the landing gear or body of a light helicopter, instead of the bracket's bending deformation energy absorption, so as to avoid the vibration of the bracket or absorb the impact energy when the body falls. The buffer device can also be applied to other aircraft, with the advantages of compact structure and high buffer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缓冲装置与起落架
本技术涉及缓冲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着陆缓冲装置与起落架。
技术介绍
轻型直升机着陆时,机体会产生较大的下沉速度,为保证机体安全,需要为直升机配置起落架。起落架是直升机的着陆缓冲装置,能够吸收着陆的冲击能量,减小直升机的着陆过载。轻型直升机常用滑撬起落架,通过起落架支架弯曲变形吸收直升机着陆的冲击能量。现有的直升机装备有滑撬起落架,着陆时通过起落架支架弯曲变形吸收冲击能量,直升机下降时动能转化为支架的弹性势能。由于支架本身阻尼较小,支架通过弯曲变形吸收的能量会再次释放,因而支架会发生机械振动。支架产生的机械振动会对直升机的机体造成冲击,使直升机疲劳,产生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至少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装置与起落架,以避免飞行器在在着陆时因机械振动受到强烈冲击,减少飞行器着陆的安全风险。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扭杆弹簧;支架,相对设于所述扭杆弹簧的两侧,包括底框和由所述底框的两端向所述扭杆弹簧方向延伸的侧框,所述支架通过所述侧框与所述扭杆弹簧的一端轴承连接,与另一端固定连接,相对设于所述扭杆弹簧两侧的所述支架形成一个小于平角的夹角。优选地,所述扭杆弹簧的两端各设一个轴承,每端与一侧的支架固定连接,与另一侧的支架轴承连接。优选地,每个所述侧框的一端设有带有圆孔的连接件,用于与所述扭杆弹簧连接。优选地,设置于所述扭杆弹簧一侧的支架与相对设于所述扭杆弹簧另一侧的支架之间的夹角范围为80°至100°。优选地,所述扭杆弹簧的形状为圆轴或圆管,长度范围为1m至1.6m,所述圆轴或圆管的直径范围为15mm至30mm。优选地,所述底框在与所述扭杆弹簧和所述侧框垂直的方向上的厚度范围为10mm至15mm,所述侧框在与所述扭杆弹簧平行的方向上的厚度范围为15mm至25mm。优选地,所述侧框的长度范围为150mm至180mm,所述底框的长度范围为1m至1.6m。优选地,所述支架的材料包括30CrMnSiA。优选地,设于所述扭杆弹簧一侧的所述支架的所述连接件与设于所述扭杆弹簧另一侧的所述支架的所述底框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10mm。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于飞行器的起落架,包括: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的缓冲装置。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技术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滑撬起落架在直升机着陆时通过支架弯曲变形吸收冲击能量,并且在释放吸收的冲击能量时,产生机械振动对直升机的机体造成冲击,使直升机疲劳,产生安全风险等问题。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缓冲装置中的支架可以绕扭杆弹簧转动,因而可以形成扭矩,支架对称设置于扭杆弹簧两侧,两侧的支架与地面的摩擦力相互平衡,扭矩相互平衡,从而可以减少缓冲装置传递的外载荷。本技术提供的缓冲装置可应用于飞行器,在飞行器降落时,绝大部分的冲击能量由缓冲装置中的扭杆弹簧吸收,安装有缓冲装置的支架只起到支持作用,不会因弯曲变形而产生振动。例如,该缓冲装置能够应用于轻型直升机的起落架或机体,可代替起落架的支架弯曲变形吸能,从而避免支架振动,或吸收机体坠落时的冲击能量。该缓冲装置还具有结构紧凑,缓冲效率高的优点。附图说明通过参照以下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a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缓冲装置的主视图;图2b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缓冲装置的左视图;图2c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缓冲装置的俯视图;图3a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缓冲装置中支架的主视图;图3b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缓冲装置中支架的左视图;图3c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缓冲装置中支架的俯视图;图4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缓冲装置的受力示意图;图5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此外,可能未示出某些公知的部分。在下文中描述了本技术的许多特定的细节,例如各个部件的结构、材料、尺寸、处理工艺和技术,以便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但正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那样,可以不按照这些特定的细节来实现本技术。本技术可以各种形式呈现,以下将描述其中一些示例。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缓冲装置100包括:扭杆弹簧101和支架102。扭杆弹簧101的关键参数是扭杆弹簧特性,这包括扭转刚度以及变形能,所述扭转刚度即为扭矩与扭转变形的关系。只有这两项参数同时符合吸能要求,才可以保证扭杆弹簧101功能正常。支架102相对设于扭杆弹簧101的两侧,支架102包括底框1和由底框1的两端向扭杆弹簧101方向延伸的侧框2,支架102通过侧框2与扭杆弹簧101的一端固定连接,与另一端通过轴承3连接。轴承3能够保证设置于扭杆弹簧101的两侧的支架102可相对偏转,由于轴承3不能传递扭矩,扭杆弹簧101上,支架102通过轴承3连接的一端的扭转不受支架102相对偏转的影响。轴承3传递径向载荷,可根据承载能力选择合适的轴承类型,若轴承已标准化,可根据载荷选择合适的轴承规格。相对设于扭杆弹簧101两侧的支架102形成一个小于平角的夹角。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设置于扭杆弹簧101一侧的支架102与设置于扭杆弹簧101另一侧的支架102之间的夹角范围为80°至100°。这样的夹角范围既能保证支架102在开始接受外力时容易偏转,同时又保证扭杆弹簧101的扭转变形有足够大的范围,且不会导致支架102之间的夹角过小,使支架102与外物硬碰撞,造成较大冲击。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02在扭杆弹簧101的两侧可以各配置一个。每个支架102包括底框1和侧框2,底框1的两端通过侧框2与扭杆弹簧101连接。每个侧框2的一端设有带有圆孔的连接件,用于与所述扭杆弹簧连接。所述连接件可以是圆形的叉耳耳片。扭杆弹簧101可由弹簧钢制成。弹簧钢是指由于在淬火和回火状态下的弹性,而专门用于制造弹簧和弹性元件的钢。弹簧钢具有优良的冶金质量、良好的表面质量、精确的外形和尺寸。支架102可由30CrMnSiA制成。30CrMnSiA属中碳,强度高,焊接性能较差。30CrMnSiA调质后有很高的强度和足够的韧性,淬透性也好。30CrMnSiA具有良好的加工性,加工变形微小,抗疲劳性能相当好。为了便于支架102的安装,设置在扭杆弹簧101一侧的支架102上的连接件与设置在扭杆弹簧101另一侧的支架102的底框1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等于10mm。为了进一步地说明缓冲装置100的结构特征,图2a、图2b和图2c分别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缓冲装置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设置于扭杆弹簧101两侧的支架102通过侧框2与扭杆弹簧101连接。扭杆弹簧101的每一端连接有不同支架102的侧框2。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每一端靠近扭杆弹簧101中心一侧的侧框2的连接件通过轴承3与扭杆弹簧101连接。扭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缓冲装置与起落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扭杆弹簧;支架,相对设于所述扭杆弹簧的两侧,包括底框和由所述底框的两端向所述扭杆弹簧方向延伸的侧框,所述支架通过所述侧框与所述扭杆弹簧的一端轴承连接,与另一端固定连接,相对设于所述扭杆弹簧两侧的所述支架形成一个小于平角的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扭杆弹簧;支架,相对设于所述扭杆弹簧的两侧,包括底框和由所述底框的两端向所述扭杆弹簧方向延伸的侧框,所述支架通过所述侧框与所述扭杆弹簧的一端轴承连接,与另一端固定连接,相对设于所述扭杆弹簧两侧的所述支架形成一个小于平角的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杆弹簧的两端各设一个轴承,每端与一侧的支架固定连接,与另一侧的支架轴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侧框的一端设有带有圆孔的连接件,用于与所述扭杆弹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扭杆弹簧一侧的支架与相对设于所述扭杆弹簧另一侧的支架之间的夹角范围为80°至100°。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杆弹簧的形状为圆轴或圆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